- 年份
- 2024(11773)
- 2023(17208)
- 2022(14751)
- 2021(13386)
- 2020(11120)
- 2019(25428)
- 2018(24954)
- 2017(47328)
- 2016(25526)
- 2015(28643)
- 2014(28659)
- 2013(28371)
- 2012(26688)
- 2011(24306)
- 2010(24703)
- 2009(23197)
- 2008(22770)
- 2007(20408)
- 2006(18371)
- 2005(16772)
- 学科
- 济(122558)
- 经济(122370)
- 管理(69667)
- 业(65253)
- 企(50896)
- 企业(50896)
- 方法(44791)
- 数学(37641)
- 数学方法(37236)
- 中国(36345)
- 农(32416)
- 地方(31515)
- 业经(26992)
- 财(25177)
- 学(23680)
- 制(22510)
- 贸(21187)
- 贸易(21172)
- 农业(21096)
- 易(20417)
- 理论(18265)
- 银(18145)
- 银行(18112)
- 和(18057)
- 融(17775)
- 金融(17772)
- 地方经济(17566)
- 行(17528)
- 环境(17351)
- 发(16415)
- 机构
- 学院(366921)
- 大学(365479)
- 济(157544)
- 经济(153880)
- 管理(136456)
- 研究(131550)
- 理学(115651)
- 理学院(114266)
- 管理学(112301)
- 管理学院(111599)
- 中国(99938)
- 科学(78785)
- 京(78658)
- 财(71214)
- 所(67159)
- 农(60747)
- 研究所(60280)
- 中心(60080)
- 江(58055)
- 财经(55595)
- 业大(51437)
- 范(50757)
- 师范(50287)
- 经(50143)
- 北京(50055)
- 经济学(48679)
- 农业(47265)
- 院(47223)
- 州(46253)
- 经济学院(43498)
- 基金
- 项目(236337)
- 科学(185398)
- 研究(175597)
- 基金(168786)
- 家(146380)
- 国家(145132)
- 科学基金(123763)
- 社会(113234)
- 社会科(106491)
- 社会科学(106457)
- 省(93543)
- 基金项目(88808)
- 教育(80444)
- 划(78139)
- 自然(76937)
- 自然科(75172)
- 自然科学(75152)
- 自然科学基金(73762)
- 编号(72819)
- 资助(68501)
- 成果(59850)
- 发(55793)
- 重点(53702)
- 部(51621)
- 课题(50790)
- 创(48788)
- 国家社会(46354)
- 创新(45610)
- 发展(45042)
- 科研(44422)
- 期刊
- 济(187662)
- 经济(187662)
- 研究(113862)
- 中国(81627)
- 农(56238)
- 财(54751)
- 学报(54062)
- 管理(50915)
- 科学(50528)
- 教育(42553)
- 大学(40827)
- 农业(38069)
- 学学(38021)
- 融(35681)
- 金融(35681)
- 技术(32999)
- 经济研究(30302)
- 业经(30109)
- 财经(27712)
- 问题(24976)
- 经(24081)
- 图书(20919)
- 业(20474)
- 贸(19241)
- 技术经济(19057)
- 统计(18068)
- 理论(17990)
- 商业(17591)
- 世界(17221)
- 现代(16744)
共检索到576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万荣荣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昶达 韩跃红
为了分析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耦合机理,文章基于逻辑评价模型构建健康中国评价模型,借助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表征经济社会发展,以全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下同)为对象,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间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健康中国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尚处于初级耦合协调阶段,健康中国建设整体滞后;地区间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显著,东部省区的耦合协调水平显著优于中西部省区;在地理空间上存在空间聚集性,上海、浙江地区为耦合协调的热点地区,新疆、青海、内蒙古为当前的耦合协调冷点。
关键词:
健康中国 经济社会 耦合协调 耦合评价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炳 曾刚 曹贤忠 宓泽锋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26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度高值地区由2008年的"三点式"(杭州、南京和上海)分布转变为2015年的"Z字型"(南京—上海—杭州—舟山)分布;26市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低低型4种类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蒋正举
根据区域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涵义,通过构建评价县域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文章对长三角地区76个县域的社会经济数据运用主成分和协调发展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级层次体系呈现圈层结构;空间分布区位优势明显,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均衡,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存在核心圈层发展度高但协调度不高、内圈层带动作用有限、中圈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等问题。最后,基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圈层结构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周燕 张亚飞 李慧慧
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从系统协调的视角出发,在辨析发展质量和构建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资源配置方式为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群发展质量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中国三大主要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但二者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方式与路径有所不同。比较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提升本地发展质量,但对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具有较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在提高本地发展质量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一体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 城市群 影响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武亚丽
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空间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呈波动上升态势和“东中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上海的城市韧性最高。(2)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布局。(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仅上海达到中级协调阶段,其他城市处于初级协调与轻度失调阶段,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水平滞后与同步受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武亚丽
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空间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呈波动上升态势和“东中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上海的城市韧性最高。(2)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布局。(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仅上海达到中级协调阶段,其他城市处于初级协调与轻度失调阶段,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水平滞后与同步受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中浩 聂甜甜 高阳 孙诗萌 高峻
长江经济带是当前中国人地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近些年来,长江经济带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深入了解生态系统服务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过程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服务价值时空格局的基础上,剖析了两者耦合协调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5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显著上升态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虽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在2005年以后降幅明显,这与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期保持一致。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各省市耦合协调度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2)重庆、江苏、安徽和四川等省市在研究期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生态系统保护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使这四地由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型地区逐步步入生态系统服务滞后型之列,表明这些省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长江经济带内经济较发达的下游和中游省市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权衡难题,而经济欠发达的上游省市则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压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青 李佳馨 郭辰
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视角,阐释城市群功能分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相关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功能分工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劳动力供给、政府规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而资本存量则具有负面影响;在各子样本内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其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建议:推进长三角城市分工协调,发挥各级城市的功能;完善长三角城市群政策体系,发展各城市的竞争与合作优势;增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发展动力,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关键词:
城市群 功能分工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阳 窦钱斌 姚玉洋
由粗放型发展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转型期的主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情况尤其值得重视。文章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市级宏观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从分维度来看,上海和江苏在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人民生活层面具有显著优势,浙江在社会和谐层面表现优异,而安徽在绿色发展层面得分更高,但是区域内极化现象明显;从总维度来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状中,上海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紧随其后,安徽的多数城市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水平 熵权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