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24)
- 2023(17813)
- 2022(15242)
- 2021(14289)
- 2020(11802)
- 2019(26896)
- 2018(26527)
- 2017(50528)
- 2016(27783)
- 2015(31105)
- 2014(31087)
- 2013(30317)
- 2012(28239)
- 2011(25480)
- 2010(25684)
- 2009(23203)
- 2008(22137)
- 2007(19425)
- 2006(17138)
- 2005(15268)
- 学科
- 济(114162)
- 经济(114054)
- 管理(76068)
- 业(72157)
- 企(58620)
- 企业(58620)
- 方法(44582)
- 数学(37737)
- 数学方法(37320)
- 中国(33666)
- 地方(31387)
- 农(31344)
- 业经(26928)
- 财(26007)
- 学(24491)
- 农业(21311)
- 制(20685)
- 贸(20497)
- 贸易(20481)
- 理论(19859)
- 易(19709)
- 技术(18761)
- 环境(18162)
- 和(17947)
- 银(17700)
- 银行(17643)
- 融(17529)
- 金融(17527)
- 地方经济(17146)
- 行(16972)
- 机构
- 学院(386934)
- 大学(380261)
- 济(151336)
- 经济(147920)
- 管理(147815)
- 研究(133726)
- 理学(126906)
- 理学院(125390)
- 管理学(123222)
- 管理学院(122528)
- 中国(98486)
- 科学(83395)
- 京(82347)
- 财(68289)
- 所(67406)
- 农(62534)
- 研究所(61277)
- 中心(59880)
- 江(58545)
- 业大(56477)
- 财经(54238)
- 范(54099)
- 师范(53568)
- 北京(52301)
- 院(49522)
- 经(49267)
- 农业(48640)
- 州(48034)
- 技术(46046)
- 经济学(44781)
- 基金
- 项目(262829)
- 科学(206449)
- 研究(196071)
- 基金(186527)
- 家(162674)
- 国家(161279)
- 科学基金(137998)
- 社会(121029)
- 社会科(114616)
- 社会科学(114593)
- 省(105487)
- 基金项目(99086)
- 教育(91538)
- 自然(88812)
- 划(88294)
- 自然科(86687)
- 自然科学(86668)
- 自然科学基金(85091)
- 编号(82119)
- 资助(76257)
- 成果(66219)
- 发(60368)
- 重点(60090)
- 课题(58017)
- 部(56980)
- 创(54895)
- 创新(51054)
- 科研(49510)
- 项目编号(49321)
- 国家社会(48903)
- 期刊
- 济(172130)
- 经济(172130)
- 研究(115177)
- 中国(79948)
- 学报(59254)
- 农(57080)
- 科学(55449)
- 管理(54957)
- 教育(54636)
- 财(50154)
- 大学(44544)
- 学学(41584)
- 农业(39778)
- 技术(36792)
- 融(33902)
- 金融(33902)
- 业经(30202)
- 经济研究(27201)
- 财经(25738)
- 问题(22343)
- 经(22191)
- 图书(20981)
- 业(20797)
- 科技(18705)
- 技术经济(17911)
- 坛(17869)
- 论坛(17869)
- 职业(17728)
- 商业(17631)
- 资源(17601)
共检索到577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覃正纳 王申辰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大湾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实基础。基于对大湾区近三年的产业结构和高职专业设置的契合度分析,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产业需求和人才供给的错位问题,且各城市内部契合度的差异性较为显著。为从高质量发展的视角提升大湾区高职教育与区域产业的契合性,建议加强区域协调合作,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坚持政府引导,提高专业准入标准;构建评价模型,指导专业建设;提升建设力度,凸显区位特色。从多维度增强专业与产业的契合性,促进大湾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基纯 王枫
专业产业契合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现实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其产业转型升级,这势必对高职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和专业结构契合性的分析,发现大湾区高职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的错位问题,且内部各区域契合特征差异明显。为提升大湾区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的契合性,建议加强跨区域统筹规划设计,构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坚持区域错位发展,对接地方产业群打造特色专业群;给予制度保障和政策激励,建立政府主导的产教融合机制;共建特色高职教育园区,探索大湾区高职专业建设融合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红 单丽娜
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分析可知,粤港澳大湾区高职院校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基本适应,第二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适应性较低,第三产业专业设置超出其发展。为此,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体系,建设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第二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保障机制,以加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美苑 兰青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在大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应深入研究适应现代产业体系的专业结构优化方向和发展策略。基于对大湾区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讨高职专业设置调整策略,包括构建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探索区域内学分、资格和学历互认制度,充分发挥大湾区职业教育产教联盟作用,促进高职专业集群发展,进行中长期预测规划专业布局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单婧 张文闻
通过产业结构转换,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是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利用粤港澳大湾区9个城市及2个特别行政区1995-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产业结构转换如何影响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转换对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抑制作用不显著;(2)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应对经济形势采用的产业政策,对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发挥了正面作用;(3)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仍有空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防范要素流向虚拟经济,同时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产业结构转换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宝剑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亟需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面对全球化的逆风逆浪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高度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新动能 高质量发展 新引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肖建辉
物流高质量发展的内在特点是物流系统化程度高、技术先进、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内生动力强。可用单位GDP的社会物流成本、单位物流成本的物流增加值、物流服务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绿色发展等指标评价物流业发展质量。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业发展质量虽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的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物流业发展质量偏低表现为物流的成本高,服务水平、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较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等,其原因在于技术创新不足,第三产业欠发达且发展不均衡,物流产业组织集聚程度相对较低,物流技术应用不足及劳动力成本上涨,物流一体化程度不高,物流组织管理技术不强,铁路物流发展滞后和海关效率低下等。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质量,要创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强化技术创新,深化第三产业发展,加快物流产业集聚,培养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物流龙头企业,加强物流技术推广和应用,加速物流一体化进程,用技术推动物流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创新,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组织技术,深化铁路物流系统改革,加大海关改革力度,发展绿色物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美苑
高职教育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度聚集地,在大湾区高新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对珠三角现有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高职专业结构的适配性分析,探索提高珠三角高职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性的路径,包括构建省-市-校三级专业设置调控预警机制;依据大湾区发展规划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需要优化专业结构;以地方特色发展道路建设专业(群),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珠三角高职专业结构体系;高职院校专业集群发展,对接产业集群需求;建立产业-就业-专业结构信息发布平台,以中长期预测分析规划专业布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向晓梅 张超
海洋经济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内在属性,在深化广东与港澳合作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广东的海洋第一、二产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条,而港澳地区则拥有先进的综合海洋服务业,两者互成明显的比较优势和互补优势。目前,应积极构筑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与制度创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龙玲玲 张笑扬
新时代,商会等社会组织在发挥桥梁纽带、化解社会矛盾、协调劳资关系、提升治理效能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东莞市为例,近年来商会组织服务社会、参与基层治理的作用不断增强,但存在部分商会党组织引导力战斗力不强、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承接社会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分析提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规范商会管理、完善评估体系、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政企亲情互动,加大对商会的引导支持和建设力度;引导商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推动依法治会、发挥平台作用、打造商会品牌文化等方面建议。
关键词:
商会 社会组织 治理 服务 质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霞 古钰
近年来,广东省与港澳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广东省制造业正面临高速换档期,亟须注入新动能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港澳地区也面临着经济增长后劲不足、产业竞争力逐年下降、服务业发展模式单一等问题。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研究粤港澳各地产业特色,明确其分工定位对促进广东省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提升港澳地区的产业竞争力、进一步释放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对外开放当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分别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与区域内各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港澳地区无论是人均GDP还是服务业占比均高于珠三角9市,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牵引作用;珠三角9市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仅依靠传统制造业已不能维持区域内经济高速增长。再以区位熵为指标对粤港澳三地各产业竞争力进行衡量比较以明确各地的分工角色,并对未来加强粤港澳深度合作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分工 制造业 服务业 粤港澳大湾区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文思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以来,其发展就备受瞩目,将其打造成为世界第四大湾区已成为普遍希冀。合理、良性的产业发展,是推动湾区经济增长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际三大一流湾区产业结构及优化路径,归纳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与成熟湾区的差距及可借鉴经验,提出大湾区产业发展的策略。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党雪 石慧 徐浩 齐瑞福
推进保险业创新发展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部分,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实践来看,巨灾商业保险发展可以降低灾害风险对经济的影响,提升社会的整体巨灾应对能力,促进区域内跨境商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文章解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背景、制度设计和金融服务支持现状,深入分析了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巨灾商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个体覆盖问题、市场供给约束及法律保障制度缺陷,结合日、美三大著名湾区巨灾商业保险的发展经验,围绕金融高质量发展,从需求侧出发刺激巨灾保险需求、从供给侧出发释放巨灾保险活力、发挥政府职能推进高质量巨灾商业保险制度设计、探索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巨灾商业保险制度四个方面,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商业保险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许治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建设的国家战略,"双创"战略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高质量增长的重要保障。为了破解国家"双创"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瓶颈,找到适应当前发展阶段适宜现状的战略路径,为推动"双创"战略制定匹配的政策提供依据,本期专家从产学合作助推大学生"双创"升级、"双创"战略背景下企业家精神培育、虚拟孵化器平台建设、企业孵化生态体系构建以及企业孵化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征
现阶段,我国致力于畅通经济循环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新的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的商贸流通业迅猛发展受到各界关注。本研究聚焦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流通业发展现状,采用耦合关联度模型检验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协同程度。结果表明:2015-2021年,粤港澳大湾区流通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程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不同城市流通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存在显著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