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75)
2023(17992)
2022(15031)
2021(13560)
2020(11256)
2019(25188)
2018(24619)
2017(46731)
2016(25149)
2015(27853)
2014(27586)
2013(27245)
2012(25290)
2011(22908)
2010(23520)
2009(22469)
2008(22144)
2007(20086)
2006(18272)
2005(17196)
作者
(72581)
(60554)
(60472)
(57316)
(38791)
(28838)
(27336)
(23336)
(23059)
(21882)
(20958)
(20403)
(19720)
(19524)
(19031)
(18619)
(17909)
(17796)
(17429)
(17347)
(15440)
(15005)
(14785)
(14084)
(13625)
(13593)
(13565)
(13501)
(12276)
(11891)
学科
(127472)
经济(127323)
(93616)
管理(88859)
(82727)
企业(82727)
方法(43352)
业经(35217)
(34344)
(34169)
数学(34047)
数学方法(33741)
中国(33063)
地方(31533)
(26281)
农业(24296)
(23013)
财务(22973)
财务管理(22938)
企业财务(21758)
技术(21074)
(20613)
(19885)
(19539)
环境(19223)
理论(18816)
(18810)
(18709)
(18690)
银行(18688)
机构
学院(367652)
大学(360458)
(162599)
经济(159423)
管理(141764)
研究(127870)
理学(119803)
理学院(118506)
管理学(116926)
管理学院(116226)
中国(100621)
(77158)
(77010)
科学(73864)
(64498)
(62506)
财经(59409)
(59049)
中心(57902)
研究所(57450)
(53489)
经济学(49580)
业大(49457)
北京(48292)
(46613)
(46563)
(46463)
师范(46119)
农业(45640)
经济学院(44142)
基金
项目(232656)
科学(185393)
研究(174979)
基金(167893)
(144497)
国家(143210)
科学基金(124387)
社会(114455)
社会科(108609)
社会科学(108580)
(93851)
基金项目(87871)
教育(78778)
自然(76857)
(76148)
自然科(75001)
自然科学(74983)
自然科学基金(73673)
编号(70319)
资助(67829)
成果(56545)
(55237)
重点(53048)
(51135)
(50994)
课题(49948)
国家社会(47382)
(47222)
创新(47048)
发展(45124)
期刊
(200575)
经济(200575)
研究(116090)
中国(80883)
(63170)
管理(59853)
(55596)
科学(48827)
学报(48415)
(38482)
金融(38482)
教育(38311)
农业(38026)
大学(37897)
学学(35904)
技术(35307)
业经(33500)
经济研究(31585)
财经(30742)
(26646)
问题(25083)
(22163)
技术经济(21646)
(19204)
世界(18723)
现代(18325)
商业(17987)
统计(17220)
国际(17027)
资源(16994)
共检索到584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泽  王莹  任芳容  
先进制造业生产效率事关我国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论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16年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进行评价研究,并探究东中西部之间以及省域间的差异化特征。研究发现,5年来,我国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整体生产效率较高,但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影响后,效率值受到显著影响,其中,规模效率是制约长江经济带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生产效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此,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城融合、统筹协调区域发展,从而促进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提高我国整体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温丽荣  
本文基于温州市2017—2021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确定了新发展理念13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一套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研究发现:第一,近5年温州市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在创新驱动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协调、绿色发展方面表现稍逊。第二,在温州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中,新发展理念指标重要性依次为:创新(27.35%)>协调(21.74%)>共享(18.36%)>开放(16.78%)>绿色(15.78%)。最后,从创新、协调、开放、绿色等角度对温州先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晓川  孙秋雨  
基于2004—2020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物理容量耦合模型对各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产业匹配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山东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匹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密度分布曲线的中心右移,表现出右拖尾,其密度函数呈现偏态分布,表明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发展呈上升态势,但省区间具有非平衡发展特征。(3)产业匹配不仅能对本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省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对本地及周边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各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欣  蒋坷  段东  
文章基于全要素生产率测度理论,利用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随机前性。结果表明:资本投入、劳动力投入、土地投入、知识增长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产生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省份之间以及省份内部自身的差异性,地区发展不平衡;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空间正自相关性,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基础设施对高质量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白少君   刘欢   张曼   阎亮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先进制造业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在此背景下,归纳中国化时代化的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新内涵。从两种精神出发,重视人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主体的作用,结合场动力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引入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模型。基于412份有效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1)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正向影响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2)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对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3)组织创新氛围和心理契约在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与先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间发挥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从微观层面丰富高质量发展内涵,并为先进制造业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倩  陈军飞  邓梦华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的内涵并阐述其和谐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模糊联系度分析法对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共享维度和绿色维度和谐度水平较高,开放、协调及创新维度和谐度水平较低;就各维度内指标而言,进出口虚拟水量、外资总额虚拟水量等指标和谐度水平较低,节水灌溉指数、城乡居民人均虚拟水量之比、人均水资源量、节约用水情况等指标和谐度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分布呈现不同空间特征。因此,需因地制宜、多措施并举地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度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倩  陈军飞  邓梦华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提出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的内涵并阐述其和谐特征,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构建了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模糊联系度分析法对2018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份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和谐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共享维度和绿色维度和谐度水平较高,开放、协调及创新维度和谐度水平较低;就各维度内指标而言,进出口虚拟水量、外资总额虚拟水量等指标和谐度水平较低,节水灌溉指数、城乡居民人均虚拟水量之比、人均水资源量、节约用水情况等指标和谐度水平在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的分布呈现不同空间特征。因此,需因地制宜、多措施并举地提升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与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和谐度水平。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波  周江  
本文运用超越对数型随机前沿模型,使用2006年到2016年的投入一产出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中的10个省市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展开分解分析。研究表明,技术效率变化对专用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起阻碍作用,对设备制造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起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变化对三类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减弱,规模变化作用停滞。长江下游区域的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有小幅下降,长江中上游区域则小幅增加。多数区域产业出现技术进步偏向劳动转变。产业增长正在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德春  沈雪梅  竺运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提高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采用2006~2019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制造业以及高碳制造行业相关数据,通过超效率SBM模型计算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分析其时间、空间变化特征,并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2006~2019年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不断提高;碳排放效率呈“下中上游”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2)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差异显著,不同高碳制造行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分布差异大。(3)行业成长能力、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行业规模、人均GDP水平、城镇化率对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行业FDI、工业化水平对其产生负向影响;因素对上中下游地区的影响效果具有差异性。因此,需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绿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和完善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与结构,加快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吴传清  申雨琦  陈文艳  
利用长江经济带20042014年数据,在测算出制造业集聚水平和环境效率的基础上,检验了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效率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制造业集聚的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对环境效率的提高具有正向的驱动效应。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推进优势产业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环境规制力度。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来军  文丰安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基于全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形势的战略选择,也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本身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所作出的科学抉择。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在思想认识、管理体制、科学技术和政策制定等方面还面临着一些现实挑战。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转型发展、探索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着力,发挥区域协商合作机制作用,建立健全生态补偿与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共抓大保护的协同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薛阳   郭世乐   冯银虎  
推进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协调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环节。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数据,测算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和空间杜宾模型,剖析二者协调程度及空间效应。研究表明:各省份数字物流和物流高质量发展水平逐年增长,但地区间差异明显;数字物流与物流高质量发展协调程度稳步上升,但流域内具有高者恒高、低者恒低的“固化”特征,并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正相关性,但集聚特征呈“波浪式”演进,地区差异未缓和;数字金融、成本压力、人口密度、绿色治理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对二者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影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白柠瑞  闫强明  郝超鹏  曲扶摇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新时代优化我国发展空间格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横跨东中西部,辐射面积广阔,而各区域所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乃至交通基建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内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明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需要首先明确各区域自身禀赋,依托中心城市的构建,以点带面,打造各区域创新引领的产业分工梯度。同时,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全面覆盖、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形成,实现资源在长江经济带内部的有效利用,形成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合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