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40)
2023(13850)
2022(11448)
2021(10412)
2020(8325)
2019(18792)
2018(18473)
2017(34215)
2016(18574)
2015(20597)
2014(20184)
2013(19310)
2012(17869)
2011(16182)
2010(16577)
2009(15340)
2008(14842)
2007(13574)
2006(11996)
2005(10722)
作者
(51312)
(42517)
(42344)
(40136)
(26971)
(20361)
(19322)
(16457)
(16186)
(15416)
(14487)
(14334)
(13583)
(13562)
(13086)
(13043)
(12483)
(12363)
(12333)
(12273)
(10591)
(10565)
(10341)
(9822)
(9809)
(9551)
(9526)
(9523)
(8612)
(8453)
学科
(79398)
经济(79241)
管理(50960)
(46509)
(38062)
企业(38062)
方法(28922)
中国(26721)
(23815)
数学(23060)
地方(22926)
数学方法(22622)
业经(21295)
(16676)
农业(16049)
理论(15526)
(14798)
(13844)
(13527)
(13395)
(13047)
贸易(13032)
环境(13003)
(12554)
银行(12544)
(12538)
(12465)
金融(12463)
(12173)
地方经济(11919)
机构
学院(253440)
大学(247475)
(98426)
经济(96144)
管理(93157)
研究(88098)
理学(78854)
理学院(77908)
管理学(76199)
管理学院(75719)
中国(66442)
(53838)
科学(53308)
(46328)
(43763)
(40553)
中心(40506)
(40025)
研究所(39172)
(37632)
师范(37279)
财经(35444)
业大(35200)
北京(34406)
(33183)
(32645)
(31922)
农业(30647)
技术(29983)
师范大学(29385)
基金
项目(165218)
科学(130329)
研究(126924)
基金(115473)
(99528)
国家(98585)
科学基金(84731)
社会(80775)
社会科(75478)
社会科学(75461)
(68120)
教育(60045)
基金项目(59582)
(56075)
编号(54153)
自然(51885)
自然科(50675)
自然科学(50670)
自然科学基金(49687)
资助(46610)
成果(44517)
(40939)
课题(39249)
重点(37983)
(35105)
(34733)
发展(33063)
(33035)
项目编号(32730)
(32480)
期刊
(121597)
经济(121597)
研究(78497)
中国(60944)
教育(41385)
(39303)
管理(36908)
学报(36108)
(35680)
科学(34223)
大学(28217)
农业(27247)
学学(25861)
技术(25462)
(24277)
金融(24277)
业经(22876)
经济研究(19528)
财经(17099)
问题(15048)
图书(14852)
(14808)
(14021)
职业(13139)
统计(12604)
(12413)
论坛(12413)
商业(12171)
技术经济(12109)
科技(11908)
共检索到401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朔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要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必须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文章从国家重视技能、加强顶层设计,社会崇尚技能、营造文化氛围,人人学习技能、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以及人人拥有技能、加快建立国家资格框架的内在要求出发,提出构建多元化的技能型人才成长机制和评价机制、打通普职融通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校企共育技能型人才培养平台等路径,以此推动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董亚宁   王飞  
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完善消费设施、创新消费场景、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对于恢复和扩大消费至关重要。CBD国际消费地标是重要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中心。本文在阐述我国CBD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先从打造世界顶级商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赋能新发展格局构建等方面分析了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的现实意义;其次,梳理了当前CBD国际消费地标的基础条件及其发展趋势;再次,顺应新的发展潮流和时代背景,从以绿色低碳循环为理念、以文化历史保护为魂脉、以差异多元特色为原则、以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四个方面论述了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的内在要求;最后,对打造CBD国际消费地标提出对策建议:创新CBD地标打造思路、编制CBD地标建设规划、升级CBD地标消费场景和加强CBD地标运营监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鹏  
建设技能型社会是实现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的国家战略,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建设技能型社会两者具有天然的耦合性。通过对23个省份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文本的分析发现,各省份主要以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融合办学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特色职业教育品牌五个方面为主要任务,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省域化。为加快构建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提升地方政策执行的效能,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共生互促,各省份应传承创新,注重政策设计的统筹与协同;释放活力,注重目标任务的分解与落实;对标对表,注重政策执行的效果与评价;理念先行,注重理论研究的指导与应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兆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由此,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旅游产业复苏成为当下旅游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现实需求。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机制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渐凸显。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旅游供给、促进文旅融合、现代科技赋能、深入开发入境旅游市场以及扩大开放等路径,加快培育完整的旅游内需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夏杰长  
我国旅游业逐渐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旅游业在“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中具有重要作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是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高质量发展是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主线,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相统一。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也要遵循这一准则,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以创新驱动、协调融合、绿色导向、开放共赢和共享普惠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梦卿  余静  
加强技能人才培养,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旨在实现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技能中国的目标任务,为技能人才工作的推进开创了崭新的发展格局。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通过实施"技能型社会教育体系"和"技能中国行动"方案,加快构建技能型社会的新模式、新理念、新业态,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工匠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引领国际化标准建设与发展。加强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构建多元合作命运共同体,大规模开展高质量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技能"与各个领域紧密结合,以实现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科学性、协同性与可持续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罗亚  
“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践行教育家精神的根本所在,能够打通校企合作的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人才培养的适恰性、推动个体与团队共成长。高质量发展对“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出新要求,更加强调团队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实践技能和科技服务能力的提升、沟通协作与协同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数字素养的提升。为解决“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校级创新团队基础性作用发挥不明显、共同体协同机制不畅、教师专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团队建设评价与激励不完善等困境,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建设联动机制、提升教师能力、强化评价激励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周浩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有: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过度重视工具理性,职业教育缺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关注;没有真正形成尊重技能人才、争当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据此从加强多元协同、追寻回归人本、优化发展路径三个方面论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践路向,以早日实现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波  郑永进  
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为主要特征的数字技术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改造,而是利用数字技术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是一种范式的转变与跃迁,强调数字技术对职业教育的主体、内容、空间、治理、思想、文化等要素的渗透与融合,是构建职业教育新生态的系统变革,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价值重塑、关系重构和系统变革,促进人、社会、技术与教育在物质与数字世界中实现融合和共生。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重在联结资源、融合发展,彰显实践性,强化多模态感知和交互,构建职业教育数字孪生运行系统推进战略协同化,构建数据驱动业务价值体系推进流程信息化,提升院校数字基础能力推进运行智慧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丹  王萌萌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在于利用数字化思维与手段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其特征表现为三个方面:产教融合精准对接;普职课程双向融通;参与主体多元开放。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框架为:坚持培养德技并修的大国工匠;树立横纵融通的“大职业教育观”;打造开放性的职业教育资源库;构建多元开放的办学格局。因此,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现,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数字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适应未来职业,提供“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体系;立足社会服务,增强职业教育的市场适应性;强化数字化院校建设,实现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华  
以“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分析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探析了不断强化其“教育、服务、创新”三大本质属性、凸显其“开放、普惠、公益”三大时代特征、做实“提升内涵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强化保障措施”三大着力点等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提出了促进老年教育创新发展、实现老年教育均衡发展等实现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从而为加快构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新发展格局提供基本遵循和路径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中彦  方向阳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应首先确立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双重属性,即职业教育通过适应外部环境促进自身发展、通过适应协调内部关系推动外部发展。为此,必须明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价值取向:在国家层面,适应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社会层面,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个人层面,适应以人为本的发展导向。同时,要明确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实践路径:适应类型定位特征,彰显职业教育的系统性;适应合作开放交流,突出职业教育的跨界性;适应社会产业发展,强化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适应全面质量理念,保障职业教育的适应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  
“双碳”目标是新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新型方式,优化绿色金融资金的投资结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绿色主体合作意识以及碳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为实现低碳目标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当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应对外部环境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投入,加大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学良  
一、大时空背景下的郑洛西高质量发展第一,放在全球视角下。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适宜的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让大河流域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成为四大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分别对应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而其中,只有依托黄河流域起源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古老且从未中断的文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