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77)
2023(18037)
2022(15508)
2021(14183)
2020(11838)
2019(27069)
2018(26757)
2017(50947)
2016(27831)
2015(31103)
2014(30970)
2013(30662)
2012(28804)
2011(26208)
2010(26242)
2009(23998)
2008(23392)
2007(20694)
2006(18365)
2005(16574)
作者
(83690)
(69357)
(68996)
(65504)
(44405)
(33463)
(31315)
(27217)
(26622)
(24879)
(23762)
(23664)
(22331)
(22051)
(21646)
(21544)
(20572)
(20538)
(20033)
(19938)
(17385)
(17199)
(16969)
(15884)
(15550)
(15537)
(15366)
(15338)
(14183)
(13779)
学科
(119307)
经济(119185)
管理(76610)
(74617)
(59221)
企业(59221)
方法(52293)
数学(45002)
数学方法(44532)
(33635)
中国(33419)
地方(29241)
(27121)
业经(26886)
(26613)
农业(23220)
(20978)
贸易(20964)
(20222)
(20080)
理论(19632)
环境(18558)
技术(18045)
(17856)
(17819)
金融(17818)
(17680)
银行(17611)
(16942)
(16475)
机构
大学(401270)
学院(398982)
(159397)
经济(155859)
管理(153391)
研究(141085)
理学(132478)
理学院(130924)
管理学(128514)
管理学院(127814)
中国(104043)
科学(89303)
(86909)
(73407)
(72367)
(72189)
研究所(66015)
业大(63679)
中心(63480)
(60497)
农业(57732)
财经(57510)
北京(55091)
(54770)
师范(54160)
(52351)
(51338)
(48692)
经济学(47981)
师范大学(43881)
基金
项目(273254)
科学(213844)
研究(196726)
基金(196659)
(173487)
国家(172007)
科学基金(146388)
社会(123047)
社会科(116534)
社会科学(116501)
(108521)
基金项目(103902)
自然(96268)
自然科(94006)
自然科学(93980)
自然科学基金(92292)
(90967)
教育(90858)
资助(81953)
编号(79663)
成果(64599)
重点(61990)
(61481)
(59824)
(56245)
课题(56079)
创新(52458)
科研(52352)
教育部(50706)
国家社会(50332)
期刊
(178165)
经济(178165)
研究(119827)
中国(81753)
学报(69000)
(66907)
科学(61749)
管理(56268)
(52309)
大学(51785)
教育(48756)
学学(48519)
农业(46551)
(35255)
金融(35255)
技术(34575)
业经(29897)
经济研究(28556)
财经(28032)
(24201)
(23989)
问题(23071)
图书(21688)
技术经济(19533)
科技(19503)
(18928)
理论(18817)
业大(17955)
资源(17824)
商业(17596)
共检索到5972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睿璇  刘刚  毛美玲  
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文章基于索洛余值法对山东省1978-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分析山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运用赛尔奎因分解公式对TFP进行分解,从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两个方面深度探讨TFP变动的内在原因,同时测算三次产业TFP增长变动情况,从三次产业角度对总体经济TFP进行细化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长期实行资本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TFP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仅占30.65%;相较于结构变迁,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源泉;第二产业是拉动总体经济TFP增长的主要力量,然而第二产业的TFP增速最慢,仅为1.83%;近年来,二、三产业TFP增长率基本为负且持续走低。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姜竹  马天  王轶  
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束缚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核心问题。基于1996—2015的年度数据,选取经济制度改革、技术进步、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四个一级指标和细化的24个二级指标,通过建立因子增强型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对作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影响的核心要素、方向和贡献度。研究发现:(1)短期来看,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和对外开放因素能有效带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长期来看,自主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因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效力具有较强持续性;(3)从对作用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度排序角度来看,依次是经济制度改革、技术引进、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基础设施。由此,建议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自主科技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实用性,释放关键性制度改革红利,增强对外开放和技术引进。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茹  张静  王宏伟  
本文提出基于就业人员学历与学科背景的科技人才资本估算方法,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实证考察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并由此揭示科技人才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效果。研究表明:中国科技人才队伍持续壮大,但仍面临在人力资本中占比偏低以及区域非均衡配置等问题。科技人才是人力资本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前沿技术追赶速度来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主要的发力者,特别是在赶超技术前沿中作用尤为关键。同时,中国科技人才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幅度总体较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能仍有待释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冬梅  孙阳阳  
数字经济已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城市数据,构造了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并结合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地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主要通过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管理效率等途径提升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非国有企业、创新型企业以及处于数字化关注程度高的地区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更强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不仅为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也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圆  
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纳入空间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我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与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考察城市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情况,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可对本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也有助于其他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相较于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原、长江中游等内陆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鉴于此,应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营造绿色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跨区溢出效应,进一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秦琳贵  沈体雁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必然选择。采用2001—2016年沿海省市面板数据,测算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先大幅波动后趋向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85%,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指数而非技术效率指数;科技创新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助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越过门槛之后,对于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会更加显著。在海洋经济同样步入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坚持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继文  崔家鸣  
为了探索影响山东省各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及受何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值法对2011—2017年山东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取决于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基于上述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山东农业科技规律为根本,提高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水平;改进粮食耕作模式,实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耿宣  贾钦民  谭云丹  李振新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模型提出了以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路径。首先从理论方面阐述了该路径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四川省经济增长实践,分析发现:2008年之前的全要素生产率为正增长,但是自从2008年的经济刺激计划实施之后,信贷余额在高基数上持续增长,而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为负增长,表明2008年之后的四川省信贷投放并没有提振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提出了引导金融支持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大春  杨义武  
文章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中间渠道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金融发展规模还是金融发展效率,都与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通过技术进步增长效应而非技术效率增长效应,金融发展规模变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推动金融体制改革,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走内生增长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延泽  龚新蜀  赵贤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替换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指标计算方法、更换模型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验证后结论依旧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会受到行业、企业产权属性以及所处地区的影响,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东部地区企业中,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嘉歆  
本文以2011-2022年A股流通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具有提升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源要素配置作用于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效应并不显著;相对非国有流通上市公司,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效应在国有流通上市公司中表现更为突出。最后,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推动数字赋能绿色创新活力、培育数字创新人才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马兆良  张玉芹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76个城市面板数据,在采用EBM模型测度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探究财政科技支出在助力效率和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财政科技支出能显著促进高质量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通过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尤其是促进技术进步而非改善技术效率,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空间效应分析表明,财政科技支出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全要素生产率在其中的机制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可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评价改革提供实证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