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91)
- 2023(9984)
- 2022(8090)
- 2021(7194)
- 2020(5345)
- 2019(12399)
- 2018(11704)
- 2017(22102)
- 2016(12099)
- 2015(13163)
- 2014(13261)
- 2013(12960)
- 2012(12189)
- 2011(11168)
- 2010(11263)
- 2009(10425)
- 2008(10278)
- 2007(9417)
- 2006(8578)
- 2005(8151)
- 学科
- 济(58473)
- 经济(58427)
- 管理(33973)
- 业(32487)
- 企(24294)
- 企业(24294)
- 中国(20243)
- 地方(19076)
- 方法(18235)
- 农(17557)
- 数学(16008)
- 数学方法(15811)
- 业经(14354)
- 财(11944)
- 农业(11817)
- 融(11681)
- 金融(11680)
- 银(11275)
- 银行(11261)
- 行(10999)
- 制(10988)
- 发(10899)
- 地方经济(10571)
- 贸(10055)
- 贸易(10040)
- 环境(10008)
- 易(9613)
- 学(8858)
- 技术(8786)
- 发展(8078)
- 机构
- 学院(174158)
- 大学(170239)
- 济(75444)
- 经济(73840)
- 研究(64292)
- 管理(63710)
- 理学(53113)
- 理学院(52517)
- 管理学(51724)
- 管理学院(51418)
- 中国(50364)
- 京(37036)
- 科学(36515)
- 财(35444)
- 所(32275)
- 农(29222)
- 中心(29213)
- 研究所(28625)
- 江(27964)
- 财经(27194)
- 经(24577)
- 北京(24213)
- 范(24037)
- 师范(23808)
- 业大(23670)
- 院(23494)
- 经济学(23008)
- 州(22970)
- 农业(22439)
- 经济学院(20498)
- 基金
- 项目(109511)
- 科学(86776)
- 研究(83564)
- 基金(77179)
- 家(66519)
- 国家(65926)
- 科学基金(56630)
- 社会(53634)
- 社会科(51022)
- 社会科学(51007)
- 省(44878)
- 基金项目(39800)
- 教育(38186)
- 划(36944)
- 编号(34374)
- 自然(34208)
- 自然科(33395)
- 自然科学(33392)
- 自然科学基金(32793)
- 资助(31400)
- 发(30351)
- 成果(27784)
- 课题(25369)
- 重点(25096)
- 发展(24834)
- 展(24391)
- 部(23607)
- 创(23031)
- 国家社会(21947)
- 创新(21562)
共检索到2857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慧慧 杨露鑫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区域一体化,提高生产效率是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的重要支撑。本文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方法,评估了国内市场分割强度对地区生产率的连续定量影响。研究发现:(1)国内市场分割对地区生产率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效应,即地区生产率随着市场分割强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目前东、中、西部分别约有89%、85%、95%的观测点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市场整合还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间。(2)动态分解发现,市场分割主要通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渠道影响地区生产率。(3)市场分割会导致市场扭曲,从而引起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注重人力资本培育和加大研发投入,能够缓解市场分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既是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顶层设计的学术呼应,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效率提升为基础"的改革方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培林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2000年中国30个省区市21个制造业部门的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消除各省区市产出配置结构扭曲,以及生产要素在省区市之间配置结构扭曲,可以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情况下,使中国该年度制造业产出增长大约5%。
关键词:
技术效率 配置效率 中国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晓岭 陈语 王玲
因其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影响,钢铁产业技术效率优化对其加快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6—2017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是构建全局网络方向距离系数模型测算钢铁产业技术效率,并进一步建立空间杜宾Tob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等因素对产业技术效率的空间溢出与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观测期内,中国钢铁产业技术效率整体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效率水平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行政命令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钢铁产业技术效率优化都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市场激励型和自愿意识型规制的直接效应尚不显著,行政命令型规制在不同空间距离下都体现出了显著的溢出效应;四类环境规制均存在双重门槛,但各类规制的最优强度区间存在差异,体现出其对钢铁产业技术效率的非线性作用机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明桂 安剑锋 郑馨睿 李金洋
中国债券市场主要由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构成。大部分银行一直以来只能投资于银行间债券市场,直到2019年8月才被允许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本文以此次交易所债券市场的银行准入改革为政策冲击,研究打破债券市场分割是否能够提高资本市场效率,促进金融发展。研究结果发现,银行准入显著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二级市场信用利差。机制分析表明,银行准入提高了交易所债券的流动性,减少了信息不对称,从而降低了债券信用利差。进一步地,银行准入也降低了交易所债券的一级市场信用利差,从而降低了债券融资成本。异质性分析发现,在二级市场,民营企业债券和中小规模企业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在一级市场,经营业绩好和信用评级高的债券的信用利差降低更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银行准入促进了企业投资。本文拓展了统一大市场建设和债券信用利差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同时为进一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军扩 侯永志 刘培林 何建武 卓贤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乎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转折关口提出的引领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的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既是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的转变,更是一个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的过程。因此,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加快形成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体制机制。针对国内现有的发展测度体系、指标存在的问题,本文还提出了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设想,以反映"高效、公平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目标要求 战略路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博文 雷明
基于自由企业家模型,探讨企业家自由流动假设下市场分割对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机制。结果发现,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通过市场规模与企业集聚的中间机制对企业家收入产生影响;短期内,制度分割会带来部分地区的企业家收入增长,但长期来看,市场分割所带来的区际"贸易福利损失"要高于通过分割市场和本地保护带来的"本地市场效应"的提高,而且不利于规模效应的发挥和长期经济增长;在整个过程中,制度分割的市场规模效应、企业集聚效应以及企业家收入效应都依赖于一定的空间分割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除通过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运输成本之外,还应努力降低市场壁垒和制度分割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孙润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1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0.534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唐丽静 王冬艳
文章从县域土地资源最优配置条件的理论分析入手,构建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测度模型,以山东省沂源县为例,测算2005—2015年该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出我国县级层面的土地资源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效率损失。基于此,分析了县域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的原因,并探讨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可行优化路径,包括:研究结合农用地生态效益评估的指标分配技术方法;构建指标再分配机制与机动指标奖励机制促进指标分配的再优化;规范县域土地资源配置秩序,实现每个县域一套指标引导土地资源配置;引入市场机制搭建土地发展权转移与交易平台弥补政府干预造成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优化土地资源管理方式缩小土地资源分用途收益差距等。
关键词:
土地资源配置 效率损失 优化路径 县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正 郭珩
立足“双碳”目标,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方法及面板门槛模型,探析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显著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这种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与时间异质性;在作用路径上,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可通过低碳产出、低碳政策、绿色消费三条路径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配置优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基于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的双重门槛效应。低碳产出与绿色消费可正向调节创新要素配置优化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且调节作用渐次增强。对此,应培育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新业态、形塑制造业低碳绿色发展新路径、构筑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以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等菊 吕慈仙
高质量发展是一种价值追求,亦是一种“在地践行”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就是消解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需求间的“错位”“缺位”与“失位”,在服务技能型社会中产生“对位效益”。这就要求高等职业学校以专业布局为载体,以质量“适用性”理念为指引,以“第四代评估”的协商式手段为策略,围绕“三轴六面”,开展校本专业诊断、研判、优化与持续改进,拓展专业生命周期,提升其个适度、内适度与外适度,进而推动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 专业布局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冰洁 刘建民
流通业发展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市场分割则是流通业发展的现实阻碍。本文从效率提升和效率抑制双重维度探析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进而实证检验市场分割与流通效率的非线性关联。研究发现: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动态影响,二者呈倒U型关联;市场分割对于中西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呈倒U型,而对于东部地区流通效率的影响则表现为单调的抑制效应;行政分权能够强化市场分割所带来的流通效率损失,且在东中部地区均有所体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帆
(一)正确处理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关系即要加快实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着力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采取措施改善市场秩序,为优质优价、优胜劣汰创造有利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赋予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约束政府的权力,在目前"放管
关键词:
工匠精神 市场主体 人居环境 供给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杜红梅 王伟玲 陈思畅
为实现“双碳”目标,生猪养殖业“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基于种养结合的视角,考虑养殖的非期望产出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收益,运用SE-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和分析2001—2019年湖南不同规模的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双碳”目标下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种养结合模式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均高于非种养结合,两种模式下环境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规模、大规模、小规模;种养结合模式除了精饲料的冗余量略高于非种养结合,水及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冗余量基本差不多,其他指标的松弛量均低于非种养结合,中规模在投入、产出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种养结合与非种养结合模式下,不同养殖规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很大差异;种养结合的中规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最大,湖南省中规模养殖更适合发展种养结合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