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56)
- 2023(17027)
- 2022(14203)
- 2021(13124)
- 2020(10663)
- 2019(24290)
- 2018(23706)
- 2017(44505)
- 2016(23994)
- 2015(26350)
- 2014(25607)
- 2013(24849)
- 2012(23030)
- 2011(20748)
- 2010(20661)
- 2009(18432)
- 2008(17799)
- 2007(15606)
- 2006(13493)
- 2005(11885)
- 学科
- 济(100056)
- 经济(99968)
- 管理(68891)
- 业(67827)
- 企(54740)
- 企业(54740)
- 方法(40964)
- 数学(35757)
- 数学方法(35272)
- 中国(30326)
- 农(28550)
- 地方(25406)
- 财(23974)
- 业经(23888)
- 贸(21932)
- 贸易(21917)
- 技术(21545)
- 易(21323)
- 农业(19640)
- 学(18609)
- 制(17190)
- 环境(16472)
- 银(16054)
- 银行(16018)
- 融(15831)
- 金融(15828)
- 行(15488)
- 理论(15213)
- 发(14762)
- 和(14321)
- 机构
- 学院(327572)
- 大学(324740)
- 济(137734)
- 经济(135187)
- 管理(127515)
- 研究(112176)
- 理学(110252)
- 理学院(109003)
- 管理学(107140)
- 管理学院(106518)
- 中国(84692)
- 京(68233)
- 科学(67768)
- 财(62134)
- 所(54848)
- 农(52292)
- 中心(51803)
- 研究所(49977)
- 江(49732)
- 财经(49479)
- 业大(47074)
- 经(45187)
- 范(44363)
- 师范(43923)
- 经济学(42752)
- 北京(42429)
- 院(41684)
- 农业(40637)
- 州(39404)
- 经济学院(38707)
- 基金
- 项目(227617)
- 科学(182196)
- 研究(167945)
- 基金(165997)
- 家(144917)
- 国家(143698)
- 科学基金(124768)
- 社会(109032)
- 社会科(103597)
- 社会科学(103577)
- 省(90323)
- 基金项目(87846)
- 自然(79530)
- 教育(77872)
- 自然科(77808)
- 自然科学(77789)
- 自然科学基金(76401)
- 划(75808)
- 编号(66803)
- 资助(66112)
- 发(53813)
- 成果(52447)
- 创(52084)
- 重点(51943)
- 部(50272)
- 创新(47996)
- 课题(46963)
- 国家社会(45984)
- 教育部(43558)
- 科研(43426)
共检索到490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廖直东 代法涛 荣幸
创新是我国工业部门转型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基于我国工业企业产权异质性和所有制结构变化的事实,从结构变迁的视角,剖析所有制结构变化对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在所有制结构视角下,利用2000-201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采用LMDI-Ⅱ型乘积分解方法,将工业创新产出变化的驱动效应分解为创新效率效应、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和所有制结构效应,并分析效应发生的原因。研究表明,2000-2007年间,所有制结构变化促进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而2008-2015年间,除2013年外,所有制结构变化抑制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研发投入强度的提高是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在多数年份主导了新产品创新强度的变化;创新效率的降低则起着负面作用,且在几个年份严重拖累了我国工业新产品创新发展。这意味着,需要稳定所有制结构效应和研发投入强度效应,并着力改善创新效率效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建事 于尚坤 胡瑞 王成新
【目的】工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科技创新是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探究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强度和驱动机制,对于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工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模型,测度2004—2018年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分解项,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采用Tobit面板回归模型,探究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驱动机制。【结果】(1)在时间上,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效率整体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大致呈现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级递减的阶梯状地理分异格局;(2)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影响较小;(3)科技创新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效应,但对不同地区的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对工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水平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不显著。【结论】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国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建议从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缩小科技创新区域差距等方面推动工业发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转型。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思明 张世瑾 朱惠东
研究目标:探讨国家创新驱动力的有效测度方法,考察国家创新驱动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和机制。研究方法:运用2009~2016年40个主要国家的数据,编制创新驱动力指数,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一国的创新驱动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的创新驱动力指数明显较高。中国的创新驱动力指数在考察期内特别是2014年以来迅速提升,但是制度创新建设明显滞后于科技创新水平。无论是创新驱动力综合指数,还是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指数,抑或是各二级分项指数,均对一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无论是科技创新指数还是其下4项分项指数,均与制度创新指数存在正向交互效应。研究创新:突破了国家创新驱动力测度中只局限于科技创新的不足,在创新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同时纳入考察。研究价值:为中国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更好发挥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涛 曹丹丹
中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新的创新驱动路径亟需拓展。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使得互联网的"资本化"趋势愈发凸显,而互联网资本对民营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研究尚是一个缺口。本文基于能力观视角界定互联网资本的理论内涵,从接入可及性和使用效用性两个维度构建互联网资本的评价体系,并采用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本文的理论假设。研究发现,互联网资本具有促进民营企业创新的积极效应,且互联网使用效用性的创新效应更为明显。此外,健全的制度环境有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互联网资本的包容性创新效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制度环境尚未健全的不足。本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互联网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并为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及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的有效落地提供了微观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会武 赵祚翔 马金秋
本文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区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收敛趋势检验。为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使用耦合模型分析了地区创新能力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使用条件收敛模型检验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到平稳提升,但存在"东高西低"阶梯状的地区差异,除东北地区外,高质量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向高水平地区收敛的趋势明显,收敛存在约束性条件。2000—2017年中国创新能力及其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发展程度稳步提升,但在不同地区创新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收敛性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魏婕 安同良
本文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点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创新之路——典型的技术后发国技术赶超之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世事变迁,中国创新之路也走到了十字路口,困局和问题凸显。特别是发达国家遏制中国崛起的"技术牌"屡被打出,所以中国在技术赶超的后半程需要谨记"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告诫,核心关键在于谋求中国特色的创新驱动之路。本文认为,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中国创新之路,需要积极吸收、借鉴和采纳复杂经济学的思路来提供实际应用,未来中国创新驱动的实践关键在于在复杂性视阈的框架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1+N"多层次创新系统。
关键词:
复杂性 演化 创新系统 技术赶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淑卿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长期以来依靠煤炭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创新驱动成为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省委、省政府深化转型综改的重大战略。党的十九大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认真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切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引领经济加速转换动力的顶层设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山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本刊记者
华润电力始终顺应能源科技创新趋势,以创新业务的技术研发为切入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升自主科技创新研发及应用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每一个行业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电力)从一家发电企业发展成为综合能源企业,始终顺应能源科技创新趋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包永生
目前,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时期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这是一次重要的变革,转变了以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追求经济总量向重视经济质量转变。为实现目标,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技术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手段,是经济结构变革的重要路径。文章在全面了解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国有企业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张祝平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积淀,辽宁虽已基本具备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然而,仍旧存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尚需多元、创新成果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高、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度有待加强的现实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逐步构建农业科技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层级、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突破路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艳丽 许龙 王建华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管理学和系统动力学多学科交叉的理论,构建了绿色创新视阈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外部驱动机理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受到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绿色创新意愿、组织管理和技术因素等多种因素的驱动,其中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通过影响企业的绿色创新意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产生正向影响;政府规制、市场需求与竞争水平的加强会影响企业产品绿色创新、技术绿色创新和管理绿色创新的积累速度,且这种增量随着企业在人员、技术和设备的持续投入以及管理效率的提升呈现出边际递增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加强政策支撑、提高预期经济收益和增强环保意识3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杰鲲 韩文杰 康忠燕 梁璐璐
分析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路径,寻求区域贡献及其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对落实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构建了技术创新产出重心测算模型及重心迁移的区域贡献模型,并构建了区域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分解为人员投入、经济基础、投入强度和经费产出效率四方面效应,同时对2001-2017年的专利授权数进行实际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7年中国技术创新产出重心迁移可分为四个阶段,重心分别向东南、东北、西北和向南迁移;华南、华东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是2001-2005年重心迁移的主要推力,华东、西北和华南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快速增加则分别是2005-2012年、2012-2016年和2016-2017年的主要推力。结合各地区技术创新产出变动的驱动因素分析和各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技术创新产出增加的对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星星 汤宇曦
本文选取2000—2019年江门市时间序列数据,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测度模型,并运用Tobit模型验证了科技创新对江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研究表明,从2010年至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TFP)呈稳步增长趋势,2010—2019年江门市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5.1%。科技创新基础条件、科技创新投入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但不显著,科技创新产出与经济发展质量存在正向效应且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抓手,并因此成为经济向高质量发展方式转变的可依赖路径。基于此,文章采用中国2000—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创新驱动对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呈现出地区性差异。最后,针对实证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启示。
关键词: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商贸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聚集路径——基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检验
绿色创新能否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内外双重路径的检验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究:基于区域协同创新的分析
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以技术创新效率提升与技术创新地理溢出的双重视角
减税降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投资组合网络与创新溢出的链式中介作用
数字贸易是否驱动了外贸高质量发展——兼论科技创新的中介效应
知识产权保护、创新驱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国外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总结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数字创新驱动中国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