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7)
2023(11954)
2022(10021)
2021(8829)
2020(6990)
2019(15707)
2018(15308)
2017(28442)
2016(15546)
2015(16797)
2014(16363)
2013(15889)
2012(14833)
2011(13527)
2010(13725)
2009(12804)
2008(12092)
2007(10520)
2006(9668)
2005(8898)
作者
(44552)
(36854)
(36835)
(34807)
(23367)
(17685)
(16433)
(14214)
(14127)
(13169)
(12625)
(12377)
(11662)
(11455)
(11450)
(11398)
(10873)
(10826)
(10636)
(10619)
(9221)
(9043)
(8835)
(8396)
(8394)
(8213)
(8163)
(8143)
(7526)
(7275)
学科
(69150)
经济(69089)
管理(41754)
(37344)
(27285)
企业(27285)
中国(25113)
地方(23305)
(20756)
方法(20303)
数学(17468)
数学方法(17207)
业经(15923)
(14878)
环境(14291)
农业(14271)
(13651)
(13095)
地方经济(11963)
(11196)
(11058)
金融(11057)
(10989)
银行(10965)
(10896)
贸易(10885)
(10697)
(10391)
技术(10248)
(9509)
机构
学院(213463)
大学(208164)
(85335)
经济(83256)
研究(78241)
管理(77597)
理学(65352)
理学院(64478)
管理学(63231)
管理学院(62861)
中国(58653)
科学(48981)
(45833)
(39449)
(38632)
(38395)
中心(35698)
研究所(35590)
(34061)
业大(32571)
(31479)
师范(31173)
农业(30333)
财经(29543)
(29055)
北京(28880)
(27635)
(26651)
(26086)
经济学(25627)
基金
项目(142614)
科学(112399)
研究(105003)
基金(100600)
(87849)
国家(87111)
科学基金(74871)
社会(67473)
社会科(64083)
社会科学(64062)
(59425)
基金项目(52857)
(48569)
教育(47221)
自然(46786)
自然科(45680)
自然科学(45673)
自然科学基金(44786)
编号(42985)
资助(39779)
(37256)
成果(33757)
重点(32756)
课题(31377)
发展(30040)
(29765)
(29549)
(29418)
创新(27953)
国家社会(27768)
期刊
(104632)
经济(104632)
研究(65931)
中国(51200)
(37167)
学报(31982)
科学(31131)
管理(28728)
(27994)
教育(26966)
农业(26004)
大学(24078)
学学(22597)
(20412)
金融(20412)
业经(20147)
技术(18984)
经济研究(16763)
问题(14463)
财经(13733)
(13234)
资源(12373)
(11881)
(11084)
商业(10630)
科技(10478)
图书(10343)
现代(10204)
技术经济(9850)
(9723)
共检索到336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珂  张婷  刘江宜  李会琴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改进效率测算体系,建立纳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湖北省16个城市1999—2017年的土地利用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对演进特征进行分析、对损失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若不纳入土地利用效率测度体系会使结果高估,有偏“高效绿色”发展要求;(2)湖北省土地利用绿色综合效率平均水平较高,达0.80,但不同城市间差距大;(3)主导湖北省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产出增长和环境污染降低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技术;(4)湖北省多数城市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要素投入过剩,且污染排放过度,需降低幅度平均接近25%。最后提出湖北省城市土地绿色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珂  张婷  刘江宜  李会琴  
基于高质量发展理念,改进效率测算体系,建立纳入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湖北省16个城市1999—2017年的土地利用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对演进特征进行分析、对损失程度进行评估,结果显示:(1)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若不纳入土地利用效率测度体系会使结果高估,有偏“高效绿色”发展要求;(2)湖北省土地利用绿色综合效率平均水平较高,达0.80,但不同城市间差距大;(3)主导湖北省土地利用过程中经济产出增长和环境污染降低的关键因素是生产技术;(4)湖北省多数城市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要素投入过剩,且污染排放过度,需降低幅度平均接近25%。最后提出湖北省城市土地绿色效率改进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碧霞  李菁  匡兵  
将绿色发展理念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结合,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方法和Tobit回归模型分析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5—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区域差异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呈上升趋势,三大区域之间、各省级行政区之间均存在差异,平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表现为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高效率值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和少数西部地区,中低值区主要位于中部地区与部分西部地区;(2)在演进特征上,绿色发展理念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密度曲线整体表现出右移趋势,不同的时间段内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的发展速度,在位置、峰度、形状等方面存在差异,并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3)在影响因素上,政策、城市化、规模、社会、结构和环境因素是导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从计量分析结果来看,绿色发展理念下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与传统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有所不同。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胡雯洁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湖北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湖北省绿色金融指标体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其中使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对各指标进行赋权并求得两个指标体系的指数。建立VAR模型研究两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进一步使用耦合协调模型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耦合协调程度。研究发现,湖北省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互相影响关系,良性耦合程度不断提高直至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对此提出针对性建议,即让绿色金融成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以此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和强化市场监管。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伍鹏  景思江  
县域经济绿色发展对实现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县域以绿色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形成的绿色竞争优势称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本文通过因子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低能耗产业产值比重高,环境治理情况好是具备强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的县域的普遍特征;第二,湖北县域经济绿色竞争力整体水平呈中等偏弱的态势,区域之间绿色发展不平衡;第三,县域产业的绿色转型是湖北县域经济提升绿色竞争力的短板。针对实证分析提出相关对策,即:加强顶层设计,构建县域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以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重塑县域绿色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县域绿色发展政策;深化新理念,培育县域绿色社会体系;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推进农业农村的绿色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匡兵  卢新海  胡碧霞  
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在理论层面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变化路径,提出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假说。以湖北省12个地级市2001—2016年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面板数据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库兹涅茨曲线效应假说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湖北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整体水平有小幅降低,平均效率指数由2001年的0.878 8变化至2016年的0.870 9。分区域来看,鄂东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平均值呈波动上升态势,鄂中和鄂西地区则呈小幅下降态势。无论是全省层面还是区域层面,经济发展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都表现出"U"型关系,与理论层面展现出的变化规律并不完全相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欢  罗畅  成金华  王鸿涛  
发挥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的检测、评估和导向作用,从绿色美丽家园、绿色生产消费、绿色高端发展三个方面构建了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熵权法,测度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运用Moran’s I指数及其散点图分析湖北省绿色发展空间关系。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1湖北省2004—2013年各地市州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随州、十堰、武汉、襄阳、宜昌、咸宁、黄冈、荆门、恩施、荆州、鄂州、孝感、黄石,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排序为襄十随城市群、荆荆宜城市群、武汉城市群。湖北省各地市州要有重点地改善绿色生态环境,推进绿色清洁生产,践行绿色消费,促进绿色高端发展。2湖北省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空间关联效应,但时空关联性趋于降低,存在离散现象。湖北省绿色发展需在武汉城市群、襄十随城市群和荆荆宜城市群的框架下,发挥随州、十堰、宜昌、武汉等城市在湖北省绿色发展过程中的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作,推进协同发展,防止绿色发展的分化风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熊鹰  文先明  郭娴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与地区不断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影响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从湖南城市化发展进程出发,研究了城市化进程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内在关系,从总体用地结构、城市内部土地利用、城市用地效率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和谐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管可  
文章采用2003—2014年湖北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统计数据,构建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测算了绿色发展效率以及演化趋势和特征,并计算出各城市投入和产出冗余度和不足度,为湖北长江经济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大环境保护提供决策和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莉  李欣哲  左玉强  
产业园区是改革创新的先导区、产业发展的集中建设区,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区。本文结合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及广东省等地的园区调研情况,分析了目前产业园区用地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吴正红  冯长春  杨子江  
紧凑城市理论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指导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土地利用理念和思想。针对紧凑城市理论与实践,梳理了现有的主要研究文献并剖析了荷兰、日本和我国香港三个典型以紧凑为导向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发展案例,分析了紧凑城市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探讨了紧凑城市发展中的土地利用理念和特征。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要求,指出我国城市土地利用应借鉴紧凑城市发展理论及土地利用的核心理念,以提升我国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水平,推进新时期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磊  董捷  张安录  
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碳排放的重要原因之一,土地经济效益是利用土地的目标之一,如何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利用减碳增效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基于系统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的视角,梳理复杂系统内变量间的反馈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SD)进行建模,将约束条件纳入到多目标规划(MOP)中,实现MOP与SD模型整合,进行系统仿真并得出优化后2020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结果显示,利用SD-MOP模型能够实现减碳增效目标下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与2008年真实值相比,耕地、林地、牧草地及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0.33×10~4、30.17×10~4、0.08×10~4和16.37×10~4 hM~2,其他农用地及未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树旺  江奇胜  易扬  
文章收集了2006—2015年湖北省13个地级市相关数据之后,利用DEA非期望产出模型构建的Malmquist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测度了其绿色效率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前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导致绿色效率降低,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集聚对绿色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正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军岩,王国霞,李娟,鲁奇  
采用GIS技术及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湖北省随州市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状况及其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进行了整体分析,初步揭示了城市化的综合发展状态及其所包含的人口及土地两个方面的变化特征,并明确了人口变化的主导作用。分析表明,随州城市化处于中期发展阶段并呈现与工业化同步的发展状态,在此前提下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空间分布向中心市区集中,但农业就业比重偏高,同时土地利用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
[期刊] 征信  [作者] 杨丹妮   王俊文  
以绿色金融为核心的新一轮金融政策深入推进,为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基于2012—2021年我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滞后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探讨绿色金融、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与城市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金融不仅显著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而且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空间溢出效应;绿色金融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表现为对东中部地区、中小型城市及普通地级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更显著;绿色金融可通过提升信贷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未来,应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优化信贷资源配置结构、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发展政策,因地制宜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