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1)
2023(14148)
2022(11839)
2021(10718)
2020(8741)
2019(19618)
2018(19519)
2017(35895)
2016(19966)
2015(22009)
2014(22056)
2013(21294)
2012(19995)
2011(18107)
2010(18853)
2009(17979)
2008(17159)
2007(15789)
2006(14349)
2005(13710)
作者
(56515)
(46970)
(46583)
(44508)
(29572)
(22352)
(21225)
(18043)
(17994)
(17039)
(16205)
(15702)
(15351)
(15180)
(15118)
(14531)
(13842)
(13766)
(13573)
(13475)
(12198)
(11674)
(11365)
(10804)
(10653)
(10636)
(10574)
(10456)
(9580)
(9400)
学科
(76523)
经济(76409)
管理(58938)
(54815)
(45312)
企业(45312)
中国(32429)
(28482)
金融(28475)
(27271)
银行(27241)
(26429)
(24910)
(24387)
地方(23809)
(23563)
业经(21391)
方法(20948)
(17093)
数学(17053)
数学方法(16856)
农业(15762)
(14845)
财务(14793)
财务管理(14759)
(14746)
理论(14122)
企业财务(14116)
(13262)
贸易(13243)
机构
学院(272535)
大学(269272)
(111451)
经济(108706)
研究(100763)
管理(95663)
中国(82996)
理学(78874)
理学院(77937)
管理学(76710)
管理学院(76182)
(59460)
(59233)
科学(57900)
(51717)
中心(47028)
(46799)
(45827)
研究所(45812)
财经(43908)
(39482)
北京(38423)
(37645)
师范(37217)
业大(36896)
(36799)
(36662)
农业(36019)
经济学(34357)
(33692)
基金
项目(168974)
科学(131705)
研究(130112)
基金(117764)
(101915)
国家(100952)
科学基金(85314)
社会(81342)
社会科(77048)
社会科学(77035)
(68649)
基金项目(60817)
教育(60319)
(57007)
编号(54194)
自然(51134)
自然科(49889)
自然科学(49872)
自然科学基金(48952)
资助(47701)
成果(46923)
(42041)
课题(40437)
重点(39223)
(36988)
(36222)
(35746)
(34432)
发展(34058)
创新(33525)
期刊
(139924)
经济(139924)
研究(93250)
中国(72706)
(48352)
(45683)
(44104)
金融(44104)
教育(41721)
学报(40723)
管理(39670)
科学(36824)
大学(31681)
农业(29872)
学学(29398)
技术(24993)
业经(23279)
财经(22749)
经济研究(21756)
(19603)
问题(17354)
(15379)
(13587)
(13065)
论坛(13065)
国际(12919)
职业(12854)
理论(12752)
世界(12597)
(12577)
共检索到459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萍  杜月  
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促进有效需求,又可加快补短板,提升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央着眼于国家长远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大幅下降,建设资金不足、投融资体制机制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渠道畅通、职能转变到位、政府行为规范、宏观调控有效、法治保障健全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秀云  王力  叶其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工业、农业、城市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迅猛发展。随着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基础设施投资不能满足发展需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加剧、社会资本和民间机构参与度下降、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金融创新严重滞后、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波动风险应对机制不完善等。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领域的体制机制桎梏。为此,应进一步深化我国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超前规划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顶层设计,优化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渠道和运营模式,积极推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金融创新,为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创造优良环境,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风险应对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亚东  李传永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约束条件,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又与其投融资体制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投融资主体单一、投融资渠道狭窄、投融资方式相对匮乏、政府直接投资比重较高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本文从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原则入手,在对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沈富荣  
《信托投资管理办法》出台后,信托投资公司在资本市场投融资中开始可以运用灵活的金融工具发挥更大的作用。笔者就此提出了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阐述了以信托方式参与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途径和运作方案。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丁芸  
由于财力不足,我国城市基础设施长期滞后于经济发展。现行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存在资金来源渠道有限、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建设和管理体制落后、法制法规建设滞后等问题。借鉴国外经验,今后我们应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加强决策管理,加快法制建设,探讨多渠道的融资方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秀云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大多数国家都在积极探索和推进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各国的实践充分证明,这是一次投融资能力扩张与效率增进的历史性变革。其中有很多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文章将对国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动因、改革历程、主要做法及经验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希望通过这种研究能对我国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有所启迪和借鉴。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文生  
围绕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巨大资金需求问题 ,对现行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小城镇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成斌  
研究目的: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中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投融资改革。研究方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南京市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的主要问题是投资主体单一(政府),筹资和融资渠道狭窄,民间资本份额过低,融资渠道不畅。研究结论:利用项目区分的原理深化改革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体系。建议:(1)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2)积极培育投资主体,多方吸引社会资金;(3)完善土地储备制度,提高政府财政收入;(4)城市资产管理市场化;(5)产品和服务价格市场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伦伦  
文章从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的分类入手,着眼于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问题,从当前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的投融资主体和投融资方式两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公用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现状,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借鉴国外港口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成功经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丁兆君  
与其他一般性公共服务相比,由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更具有经济发展先导性以及对地方经济明显的拉动效应,地方政府在公共基础设施投入方面的资金规模与增长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对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投入。而单纯依靠政府的"卖地"收入以及政府债务来维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是难以持续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凸显已然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本文在对部分地区的地方融资平台调研基础上,总结归纳了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利用"市场化"理念建立"双主体"的地方公共基础设施供给体制的具体构想。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钞小静  廉园梅  罗鎏锴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由5G网络、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所形成的数字型基础设施,具有与制造业发展融合相长的最佳结合点。立足于制造业全产业链条,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匹配"三个环节阐释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机理,并基于2004—2018年我国283个地级市的爬虫数据和手工收集的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对高效率制造业的正向影响更加强烈;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东部地区、城市群内部城市、高技术行业、高数字化行业和成长期企业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强烈;在作用机制方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升级生产制造、改善市场匹配两条渠道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梦涵  张卫国  兰秀娟  
中国经济社会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统筹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回归、空间面板模型考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新基建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且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信息、融合以及创新基础设施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影响,其中融合基础设施产生的影响最大;新基建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分维度综合指数均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新基建对发达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影响;新基建对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机制分析发现,新基建可以通过发挥知识溢出效应、提升创新效率等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潘雅茹  罗良文  
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7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借助GMM动态面板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显著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且不同类型的基础设施投资推动效果具有明显差异;基础设施投资既可以直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又可以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门槛值,只有存量达到一定门槛值时,才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都有显著正向作用,传统型基础设施和民生型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在中部、东部地区具有促进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