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27)
- 2023(7062)
- 2022(5838)
- 2021(5132)
- 2020(3908)
- 2019(8984)
- 2018(8679)
- 2017(15779)
- 2016(8751)
- 2015(9560)
- 2014(9539)
- 2013(9513)
- 2012(9224)
- 2011(8546)
- 2010(8788)
- 2009(7977)
- 2008(7824)
- 2007(7058)
- 2006(6458)
- 2005(6223)
- 学科
- 济(43720)
- 经济(43686)
- 管理(22054)
- 业(21821)
- 地方(17881)
- 中国(16536)
- 企(14955)
- 企业(14955)
- 农(13434)
- 业经(11006)
- 方法(10550)
- 地方经济(10191)
- 农业(9720)
- 发(9649)
- 数学(8717)
- 数学方法(8631)
- 融(8262)
- 金融(8262)
- 银(7964)
- 银行(7954)
- 学(7877)
- 行(7855)
- 环境(7849)
- 贸(7483)
- 贸易(7472)
- 财(7234)
- 发展(7120)
- 展(7099)
- 易(7022)
- 制(6945)
- 机构
- 学院(125889)
- 大学(123068)
- 济(53041)
- 经济(51870)
- 研究(50667)
- 管理(44291)
- 中国(38183)
- 理学(36683)
- 理学院(36148)
- 管理学(35553)
- 管理学院(35309)
- 科学(30828)
- 京(27963)
- 所(26353)
- 财(23778)
- 研究所(23626)
- 农(23151)
- 中心(22496)
- 江(21221)
- 范(19808)
- 师范(19621)
- 院(18619)
- 北京(18464)
- 财经(17908)
- 业大(17861)
- 农业(17774)
- 州(17295)
- 省(16911)
- 经(16086)
- 师范大学(15729)
- 基金
- 项目(79901)
- 科学(63209)
- 研究(60303)
- 基金(55613)
- 家(48605)
- 国家(48165)
- 科学基金(40911)
- 社会(38328)
- 社会科(36439)
- 社会科学(36434)
- 省(33264)
- 基金项目(29032)
- 划(27396)
- 教育(26932)
- 自然(24745)
- 编号(24301)
- 发(24264)
- 自然科(24118)
- 自然科学(24115)
- 自然科学基金(23661)
- 资助(22136)
- 成果(20183)
- 发展(19752)
- 展(19387)
- 重点(18744)
- 课题(18594)
- 部(16734)
- 创(16590)
- 国家社会(15759)
- 创新(15529)
共检索到211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瑞克 吴慧婷 胡安 宓泽锋 卞梦颖
高质量发展和“两山”转化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基于“两山”转化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评价“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个维度间的相互转化水平,引入皮尔逊系数探讨高质量发展与“两山”转化的相关性,进而分析相关指数的空间分布及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2009—2019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低、驱动因素与薄弱环节存在显著差异;(2)“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呈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即“两山”转化水平处于中等偏低层次;(3)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正相关,即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两山”转化水平越高;(4)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质量发展与“两山”转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瑞克 吴慧婷 胡安 宓泽锋 卞梦颖
高质量发展和“两山”转化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基于“两山”转化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评价“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两个维度间的相互转化水平,引入皮尔逊系数探讨高质量发展与“两山”转化的相关性,进而分析相关指数的空间分布及时空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2009—2019年,我国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省高质量发展水平高低、驱动因素与薄弱环节存在显著差异;(2)“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呈现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处于勉强耦合协调状态,即“两山”转化水平处于中等偏低层次;(3)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正相关,即高质量发展水平越高,“两山”转化水平越高;(4)高质量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度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质量发展与“两山”转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殷越
金融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发展理念的引领,文章依托于五大发展理念,从金融创新、金融协调、金融绿色、金融开放以及金融共享五个维度测度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1)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但总体仍处于较低阶段,各子维度发展态势存在差异,其中金融创新和金融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处于高水平阶段,而金融绿色、金融开放和金融共享虽有所改善,但总体水平偏低,成为制约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2)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31个省份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布类型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特征,并且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3)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现象,但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的“贫困俱乐部成员”数量在逐渐降低,并不断向较高水平的方向演进。(4)中国省际金融高质量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且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邻居类型层级越高越有利于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稳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青松 祝学军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仁发 杨超
基于新时代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2007年~2016年数据,分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空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处于上升的趋势,下游城市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中上游城市,特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大多数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其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匹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中高质量城市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地区、中低质量城市集聚于长江中游地区,低质量城市集中于长江上游,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圈层扩散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重要驱动因素,经济基础、民生福利及环境治理同样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各驱动因素对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作用存在异质性.因此,应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促进各城市分工合作,强化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着力破解跨行政区域协同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促进各类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促进上中下游聚合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梓旭 戴志敏
采用熵权法测度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区域差异和空间集聚特征。研究发现:(1)整体上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长期向好态势,但依旧不高;分维度来看,增长规模和产品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且呈波动下降趋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两化融合、创新驱动、开放发展呈不断上升态势,而绿色发展则呈波动上升趋势;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稳步向上态势,中部总体呈不断上升状态,西部呈上升态势,但增速较慢,东北则出现停滞。(2)区域间差距在不断扩大,直接原因是地区内差异的不断增加,间接原因则是区域划分方式不同和产业转移。(3)各省市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其空间集聚性在不断减弱,未来中西部地区需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东部地区则需进一步强化对外协同作用,引导内陆省份有序发展。本文研究进一步深化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系统展示高质量导向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为完善中国制造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测度 时空特征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雄 水兴雅 易成栋
从经济、社会、生态及文化4个维度共选取16个指标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GIS工具制图绘制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化过程,研究结论如下:从时间上来看,2010—2019年武汉城市圈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模式,城市圈“单核心”发展态势明显,圈内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近年呈现缩小趋势。分维度看,武汉城市圈生态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其次,文化发展水平最低;分区域来看,武汉市在圈内具有绝对领先优势,其余各市分维度具有相对优劣势。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高质量发展 熵值法 GIS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珊珊 卜伟 李晨曦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从“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三化”视角构建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测度指标体系,使用CRITIC-熵权法对全国30个省(区、市)2011—2019年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使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识别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采用Dagum基尼系数进行地区差异性比较,运用Kernel密度揭示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结果显示:(1)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提升,各维度的增长趋势并不一致;(2)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按东部-中部-西部阶梯分布的特征,各区域的绿色化发展均表现突出;中国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差异逐步扩大,主要归因于地区间存在的差异;(3)全国及三大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都呈现出绝对差异扩大的趋势;各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障碍因子是高技术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本文为把握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和地区差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春艳 乔文
文章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使用二阶段熵值法和时序加权平均算子进行静态、动态测度,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四大地区的时空差异演化。研究发现:发展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态势,大致经历扩张期、培育期、提升期三个阶段,这与经济发展轨迹一致;空间维度上呈现非均衡性,静态发展水平与动态发展实力均为“东强西弱”,而发展速度为“西快东慢”。区域差异时间维度上总体差异略有下降,空间维度上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区域间差异最大,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最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勇 蒋蕊 张敏 骆琳
为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大力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数字经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区域内发展不充分问题,文章基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进行界定,据此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错位修正的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算2015—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时空演化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两极分化较为明显,从时间上看,样本研究期内各省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有升有降,大多数省份均在上升但增速不高,从空间上看,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集聚性且大部分省份处于低水平地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金灿 邓云杰 张俊涛
本文基于五大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及其省域层面2003-2019年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指数,综合运用核密度函数、空间相关分析、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及空间收敛模型解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持续改善,区域层面呈现梯度效应;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高-高”或“低-低”的空间集聚态势;全国整体差异趋于缩小,差异来源依次为区域间差异、区域内差异和超变密度;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外贸高质量发展水平均符合β收敛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妍 王巧瑜 张鹭 张明
文章在提炼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2012—2020年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进行水平测度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是内生动力强、市场经济活力足、发展结构优、发展过程稳、福利成果多、生态环境代价小的协同共生的发展;中国不同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整体趋势较好,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的差异是整体差异主要来源,各地区内均存在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但对整体差异贡献较小;地区高质量发展受邻地发展水平影响,存在高发展俱乐部与低发展俱乐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崔盼盼 赵媛 夏四友 鄢继尧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为创新流域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明确了方向,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标和必然选择。基于2012、2015、2017年黄河流域9省区数据,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及弹性系数方法,在整体把握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二者的时空耦合特征进行剖析与评价。结果表明:①总体上,2012—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先升后降时序演化规律,而在空间上生态环境水平呈"中游凹陷,上游良好,下游居中"的格局,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上游落后、中游崛起、下游发达"的空间分布特征;②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等级对应程度较弱,且该对应关系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性而在时间尺度上具有锁定效应;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以同向但不理想的"同减"变化类型为主,整体呈倒退发展趋势,而山西、河南、甘肃及青海的耦合关系呈良性发展迹象。最后,根据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耦合关系,提出统筹管理与因地制宜相结合的耦合协调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文章以新发展理念为核心,结合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对2008—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空间自相关和标准差椭圆方法分析了其时空演化特征,结果发现:2008—2018年,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增长速度较缓慢,各维度指数水平及变化形态均存在差异,东、中、西三大地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逐步递减,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东等为主力,以湖南、安徽等为辅助,其他地区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区域存在较弱的正向集聚性,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重心位于河南,呈“东北-西南”分布形态,空间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传明 姚楠 宋青 陈骏宇
切实推进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为此,文章构建基于经济运行、创新效率、协调发展、绿色生态、民生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模型,结合泰尔指数和莫兰指数分析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及时空差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经济运行和创新效率表现突出,但协调性存在不足;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差距日趋减少;发展空间分布总体不均衡,并体现为四种空间集聚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