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62)
2023(13840)
2022(11522)
2021(10297)
2020(8251)
2019(18558)
2018(17692)
2017(33250)
2016(18495)
2015(19815)
2014(19752)
2013(19395)
2012(18305)
2011(16614)
2010(16567)
2009(14839)
2008(14663)
2007(12904)
2006(11383)
2005(10427)
作者
(56510)
(47200)
(46986)
(44213)
(29884)
(22893)
(21124)
(18402)
(17894)
(16731)
(16297)
(15774)
(15310)
(14994)
(14873)
(14477)
(14296)
(14028)
(13633)
(13608)
(12129)
(11634)
(11413)
(10787)
(10725)
(10585)
(10400)
(10397)
(9574)
(9460)
学科
(80885)
经济(80808)
(48453)
管理(48430)
(35047)
企业(35047)
方法(30042)
数学(26541)
数学方法(26320)
中国(25243)
(24076)
地方(24071)
(20047)
业经(18186)
农业(17467)
(17148)
(15033)
贸易(15022)
(14517)
地方经济(13904)
(13688)
金融(13687)
环境(13610)
(13573)
(13544)
银行(13487)
(13049)
(12793)
技术(12756)
(10466)
机构
学院(262816)
大学(261142)
(109207)
经济(107071)
研究(98890)
管理(95136)
理学(82280)
理学院(81189)
管理学(79757)
管理学院(79271)
中国(72194)
科学(63678)
(56077)
(55660)
(52080)
(48357)
研究所(47805)
业大(44452)
农业(44086)
中心(43881)
(40048)
财经(38432)
(36142)
(35770)
师范(35636)
北京(35109)
(35101)
经济学(34045)
(31881)
(31814)
基金
项目(183278)
科学(144277)
基金(132927)
研究(127206)
(120199)
国家(119182)
科学基金(100178)
社会(82975)
社会科(78859)
社会科学(78839)
(72793)
基金项目(70449)
自然(65616)
自然科(64155)
自然科学(64135)
自然科学基金(62988)
(62155)
教育(57754)
资助(53211)
编号(48714)
(45083)
重点(42569)
(39535)
(38395)
成果(38338)
创新(36077)
计划(35587)
科研(35486)
国家社会(35327)
课题(35307)
期刊
(120297)
经济(120297)
研究(76628)
中国(55834)
(50844)
学报(50237)
科学(44318)
大学(36738)
学学(35063)
(35013)
农业(34932)
管理(34090)
教育(28853)
(25398)
金融(25398)
业经(21015)
技术(20581)
经济研究(20444)
财经(18887)
(18610)
(16317)
问题(16072)
(13619)
科技(13566)
业大(13464)
资源(12886)
商业(12708)
技术经济(12484)
(12321)
世界(11482)
共检索到3935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艾凤  付文林  
经济高质量发展建立在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上。区域间要素收入分配与生产要素集聚的交互作用,会改变各地区的相对竞争优势,从而影响地区的长期经济增长潜力。文章利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性指数,对2002-2017年我国地区间劳动、资本两大要素收入流动性进行了分解测算,同时重新定义P指数,考察了要素收入流动性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并利用排序probit模型,对影响资本收入流动性的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结果表明:中国的要素收入流动性显著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区域分配格局相对僵化;资本收入流动能够有效缩小区域间的要素收入差距,进而缩小总体经济差距;资本回报率、产业结构和资本性税收对我国区域间资本收入流动性的影响较大。因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应积极消除要素跨地区流动的制度性障碍,还应重视资本要素在均衡收入分配关系中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楠  陈久梅  但斌  张蔚霜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时空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由下游至上游地区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但随时间演变,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对邻近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对邻近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智  牛庆  张杰  
本文利用2006-2011年31个省市不同资本要素与经济发展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资本素的流动性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中部,东西部借助政策优势有效利用资本要素,具有更高资本流动性。从总效应的角度,除中部外,不同资本要素对经济发展均有正向作用。总之,政策导向推动资本市场的完善,同时也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卓瑶   马浚锋  
人口是贯穿于社会底层逻辑的一个慢变量,其流动态势不仅加快了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格局重塑,而且是影响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200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人口流动、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人口密度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识别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格局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当人口净流入态势加快时,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提高将重塑其空间格局,且在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更强的人口集聚效应,强化人力资本外部性;区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提高能够间接增加就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科研创新效率,并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成果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空间溢出效应将带动弱势地区向高值地区收敛。在高等教育规模效应未达到拐点时,通过户籍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口等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并根据人口流动方向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促进人力资本的持续改善,助力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朝鲜  杨思远  
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关乎城市建设。以2012—2019年30家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银行经营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情况。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代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10个典型因素对城市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受技术与地域限制发展,经营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主要归因于其过去高速发展中规模扩张产生的大量投入冗余;同时,部分银行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创新能力趋弱,技术前沿的退步也降低了投入产出比。区域经济创新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共享性理念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区域性银行的发展效率。因此,区域性城市商业银行应结合规模报酬情况,积极推进经营改革,实现技术进步;同时,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理念,将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开放共享等措施具体应用到经营管理中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申  农里杰  海鹏  
国际贸易给中国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产生了多种影响。基于要素流动阻碍的视角,阐释了国际贸易如何影响中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的收入差距,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虽然国际贸易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需求,从而提升中国地区收入,但总体外贸关联度的提高加剧了中国区域间收入差距,这是外贸产业具有区域不平衡性造成的,而人口跨区域流动有助于减小区域间收入差距。与之相反,区域外贸关联度的提升缩小了区域内收入差距,技术溢出效应增强是其主要影响机制。同时,交通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强国际贸易对区域内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地区特色产业相关政策的建议以推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兵  徐霞  吴福象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新旧动能转换阶段的重大战略,研发要素作为参与创新过程、影响创新绩效、体现创新结果的重要因素,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运用对数双引力模型测算2008—2018年研发要素省际流动指数,描述其时空特征和地理分异现状,并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1)研发要素省际流动具有较强的网络特征和一定程度的"中心—外围"特征。(2)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受"惯性效应""示范效应"和"制约效应"的作用,且在全国范围及"胡焕庸线"两侧呈现一定程度的异质性。通过建立以合作为导向的省际联系,引导研发要素有序流动,兼顾本土培育与国际引进,促进研发要素在中西部地区汇聚,是破解创新要素空间流动的"胡焕庸线"分割难题,实现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吴刚  魏修建  解芳  
准确评估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制定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面板数据熵权法以及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侧和需求侧的44个指标,测度了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4—2018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其次,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视角考察了区域对外开放、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显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和较低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域对外开放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后,提出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加快打造高水平开放体系、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加强区域之间的交通网络设施联通对接等建议,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杜宝苍  毛华  
文章选取2007—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尝试回答区域一体化在我国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显著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在区域一体化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即区域一体化提高了企业的融资效率,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从企业内部产权性质和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出发,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更高时,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琴梅  罗瑞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罗良文  赵凡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是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选取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数据,采用静态集聚系数、动态集聚系数和产业梯度系数等研究方法,对区域内34个工业行业的转移和集聚状况进行分析,以明晰当前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状况及其面临的困境。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构建以川渝为中心沿江发展的资源密集型工业群,以中游省份多中心错位竞争的劳动密集型工业群和以长三角为中心技术外溢和合作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群。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鲁宁  胡怡建  
本文选择以区域间税负差异与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问题的相互影响关系为视角,运用泰尔(Theil)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间的税负差异度进行测算分析,并通过引入"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计算不同区域间资本和劳动力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运用基尼系数来计算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情况,以此来反映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的趋向。文章最后提出了缩小区域间税负差异,引导生产要素合理地跨区域流动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陆晓芳  赵树宽  
流动性生产要素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资源,它的多寡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到。本文根据流动性生产要素的自身特点,分析了流动性生产要素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