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08)
- 2023(15630)
- 2022(13061)
- 2021(11882)
- 2020(9595)
- 2019(21789)
- 2018(21013)
- 2017(39043)
- 2016(21151)
- 2015(23520)
- 2014(23100)
- 2013(22866)
- 2012(20962)
- 2011(19072)
- 2010(19188)
- 2009(17372)
- 2008(16753)
- 2007(14710)
- 2006(13411)
- 2005(12152)
- 学科
- 济(105852)
- 经济(105772)
- 管理(55072)
- 业(50315)
- 企(37471)
- 企业(37471)
- 方法(33514)
- 地方(31155)
- 中国(30112)
- 数学(29495)
- 数学方法(29218)
- 农(27464)
- 业经(23146)
- 学(21278)
- 农业(19206)
- 财(18234)
- 地方经济(17554)
- 贸(17216)
- 贸易(17203)
- 环境(16589)
- 易(16552)
- 制(15627)
- 发(14809)
- 融(14571)
- 金融(14569)
- 银(14104)
- 银行(14052)
- 行(13606)
- 技术(13411)
- 和(12964)
- 机构
- 学院(300974)
- 大学(296358)
- 济(128320)
- 经济(125795)
- 研究(113011)
- 管理(107770)
- 理学(92202)
- 理学院(90951)
- 管理学(89347)
- 管理学院(88779)
- 中国(83759)
- 科学(71294)
- 京(64596)
- 所(58602)
- 农(58060)
- 财(54095)
- 研究所(53546)
- 中心(50434)
- 江(49769)
- 业大(47825)
- 农业(45659)
- 财经(42748)
- 范(42021)
- 师范(41471)
- 院(41187)
- 北京(40407)
- 经济学(39331)
- 经(38599)
- 州(37346)
- 省(36421)
- 基金
- 项目(203555)
- 科学(159146)
- 研究(145021)
- 基金(144785)
- 家(129152)
- 国家(128032)
- 科学基金(107917)
- 社会(93182)
- 社会科(88386)
- 社会科学(88363)
- 省(82743)
- 基金项目(77081)
- 自然(69458)
- 划(69192)
- 自然科(67747)
- 自然科学(67730)
- 自然科学基金(66458)
- 教育(65395)
- 资助(57469)
- 编号(57004)
- 发(50582)
- 重点(47279)
- 成果(44705)
- 部(42932)
- 创(42245)
- 课题(41725)
- 发展(39836)
- 创新(39657)
- 展(39238)
- 国家社会(38762)
- 期刊
- 济(152214)
- 经济(152214)
- 研究(90395)
- 中国(65699)
- 农(52557)
- 学报(51356)
- 科学(46730)
- 管理(39877)
- 财(39596)
- 大学(37817)
- 农业(36165)
- 学学(35846)
- 教育(32607)
- 技术(29340)
- 融(27652)
- 金融(27652)
- 经济研究(25409)
- 业经(25164)
- 财经(21026)
- 业(19616)
- 问题(19599)
- 经(18315)
- 资源(16662)
- 技术经济(15598)
- 贸(15039)
- 商业(14704)
- 科技(14389)
- 版(14169)
- 世界(14039)
- 国际(13458)
共检索到464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楠 陈久梅 但斌 张蔚霜
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2009-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水平、时空耦合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高质量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呈波动上升态势,由下游至上游地区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分异格局,但随时间演变,空间差异逐渐缩小;城镇化水平对本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人力资本对本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对邻近地区两者耦合协调度存在促进作用,而市场化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对邻近地区具有抑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方菲 胡强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长江经济带区域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物流智慧化转型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物流智慧化转型有效提高了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效率,促进了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物流智慧化转型主要依靠提升物流效率、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传导机制,进而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翟金德
长江经济带覆盖了我国11个省市,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本文通过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数据,并采用熵值法构建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数,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消费结构及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即城镇化通过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相对不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中介作用不明显;对外开放程度、固定资产投资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负作用,金融发展程度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和平 乔学忠 张瑾 李亚丽 曾永明
以旅游业碳排放强度作为衡量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6—2015年旅游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2006—2015年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总量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以14.91%的年均增长率从2006年的6 164.6×104t增长到2015年的20 739.5×104t,同时旅游业碳排放强度总体上呈现出先上升后缓慢下降的态势,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性开始减弱;②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类型分布不均衡,以中碳、较高碳排放类型为主,在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上,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旅游业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内差异都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态势,区域差异主要根源于区域内差异,但对区域内差异的依赖程度呈下降态势;④在各影响因素中,旅游业经济规模、人数规模、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水平、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业碳排放起着显著负向阻碍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志远 段学军 王磊 王雅竹
高质量发展是解决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矛盾问题的战略举措和基本路径。重构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分析框架,运用CRITIC—熵权法组合赋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分析了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时空格局、同步发展情况、耦合协调特征及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区域发展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分别以共享性、资源环境治理能力为主要驱动力;两者的空间匹配度较高,下游“双同步”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滞后”类型居多,中上游分别以“区域发展滞后”和“双滞后”类型为主。(2)耦合协调度呈低水平上升态势,空间上下游和中上游分别为空间扩散、集中特征;等级演进表现出稳定性特征,较难实现跨越式转移,下中游城市等级转变活跃,上游城市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3)基于分析框架,从动力因素、相对和绝对发展水平将长江经济带城市划分为20种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建议未来以有效性、创新性、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地采取调控手段和政策助推高质量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德林 王姣娥 焦敬娟
区域创新能力差异与协调性的研究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知识产权资源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知识产权区域布局更是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该文构建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空间自相关、象限法以及耦合协调度等研究方法,研究长江经济带知识产权区域布局及空间演化,并与经济发展进行耦合关系的分析。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经济带的知识产权资源快速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布局特征;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是知识产权发展水平较好同时较为均衡的区域;整体上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多数城市的知识产权布局仍略为滞后于经济发展,因此创新驱动仍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成 冯学钢 唐睿
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看成一个内涵广泛、结构复杂且具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者间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首先,构建了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为例,运用加权TOPSIS法对该区各省市三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其次,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三大系统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该区三大系统的未来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区域经济和旅游产业系统具较高关联性,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并不具有显著冲突;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从时间上看以保持稳定和波动上升为主,空间上大致呈东高西低的发展格局,且耦合发展主要制约因素东中西部各有不同;未来几年内该区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除个别省份外,总体呈小幅上升发展趋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勇 朱建庄
将绿色人居看成一个集经济-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复杂且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巨系统,正确认识和处理三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推进绿色人居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构建区域经济-生态-居住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Jenks自然最佳断裂聚类法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三个子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进行测度、分析及可视化处理。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值高度集中的格局;除昆明市和南昌市外,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有着较为显著的首位度效应,低值区集中于四川省境内,集中连片分布。
关键词:
绿色人居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度 熵值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守红 吴社丽
文章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发展模型研究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水平都不高,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长江经济带金融高质量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稳步上升,经历了从濒临失调到勉强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转变;长江上中下游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度差异明显,下游地区明显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处于初级协调状态,中游和上游地区长江经济带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上海和贵州的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超前于新型城镇化水平,其余各省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滞后于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褚钰 付景保 陈华君
构建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18年河南省19个地市的面板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0—2018年生态环境和经济的耦合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研究期内河南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度较高,二者的相对发展指数波动较为频繁,耦合协调等级逐年升高,但距离理想值仍有较大差距,并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的集聚特征,随着与郑州距离的增加,耦合协调等级逐渐降低。未来,河南省应坚持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以郑州为中心带动全省整体联动,扩大全方位开放,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伟新 许蒋鸿 王晓萱 嵇乐君 祁春节
本文通过构建现代农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的AEE三维耦合发展系统,测算了长江经济带2000—2017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综合运用Moran’s I与Getis-Ord G指数评估了耦合协调度的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水平,并采用灰色GM(1,1)模型对长江经济带2018—2022年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做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11省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区域子系统内部的发展差异较为明显。2)长江经济带AEE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以调和协调类和初级耦合协调类为主,处在中度协调向高度协调的过渡阶段;呈现下游高,中上游低的分布格局,中上游与下游的差距在逐步缩小。3)在不同的矩阵模式下,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间存在一定的空间相关性,形成了以浙江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云南为核心的冷点区。4)预计未来5年(2018—2022年)长江经济带AEE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将会延续良性发展态势,但流域内各省份AEE系统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因此,依据各子系统特征及耦合关系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今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进程、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义华 孙雅伦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引领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通过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耦合协调度测算以及对影响三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进行诊断,旨在全面把握该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以及影响因素并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研究目标构建了相关地区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3个测评系统,结合相关文献选取28项指标分别构建了对应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1年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别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进行测算;建立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协调发展的因素。结果显示:湖南省数字经济、区域物流以及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协调发展水平总体存在同向性;3个系统的耦合度逐年提升,受疫情的影响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耦合协调度于2021年达到了优质协调程度。研究结论对湖南省数字经济背景下区域物流与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可为其他地区相关的协调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