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45)
2023(19562)
2022(16329)
2021(15115)
2020(12361)
2019(27721)
2018(27173)
2017(51503)
2016(27934)
2015(31083)
2014(30768)
2013(30119)
2012(27952)
2011(25210)
2010(25507)
2009(24067)
2008(23920)
2007(21535)
2006(19450)
2005(18079)
作者
(76889)
(63931)
(63756)
(60561)
(40996)
(30463)
(28888)
(24571)
(24342)
(23003)
(21918)
(21415)
(20595)
(20496)
(19961)
(19555)
(18984)
(18554)
(18507)
(18476)
(16043)
(15798)
(15366)
(14656)
(14353)
(14316)
(14311)
(14305)
(12683)
(12553)
学科
(118898)
经济(118739)
(98528)
管理(94175)
(85381)
企业(85381)
方法(42830)
(38707)
中国(37643)
(36939)
业经(35358)
数学(33590)
数学方法(33227)
(28845)
地方(27404)
农业(26377)
(24096)
财务(24040)
财务管理(24000)
(23696)
贸易(23673)
(23032)
企业财务(22721)
技术(21360)
(21223)
(21211)
银行(21208)
(20512)
(20199)
(20111)
机构
学院(394322)
大学(387619)
(170188)
经济(166724)
管理(151339)
研究(135537)
理学(127783)
理学院(126386)
管理学(124734)
管理学院(123940)
中国(109051)
(83726)
(83179)
科学(76004)
(66780)
财经(64013)
(62660)
中心(62034)
(60240)
研究所(59220)
(57985)
北京(53189)
(51867)
经济学(51731)
师范(51472)
业大(50823)
(49457)
(49271)
财经大学(46883)
农业(46394)
基金
项目(248375)
科学(198582)
研究(191672)
基金(180020)
(153653)
国家(152223)
科学基金(132526)
社会(124373)
社会科(117863)
社会科学(117840)
(97236)
基金项目(93597)
教育(87947)
自然(80929)
(80489)
编号(79107)
自然科(79016)
自然科学(78998)
自然科学基金(77613)
资助(72660)
成果(65325)
(57528)
重点(55821)
(55754)
课题(55641)
(54022)
国家社会(51493)
(51380)
创新(49780)
(49654)
期刊
(205870)
经济(205870)
研究(127723)
中国(88455)
(67854)
管理(62769)
(58513)
科学(51349)
学报(49632)
教育(48116)
(44616)
金融(44616)
农业(39865)
大学(39799)
学学(37101)
技术(36032)
业经(35365)
经济研究(32607)
财经(32568)
(28234)
问题(26497)
(22921)
(22726)
世界(20496)
技术经济(20328)
国际(20262)
现代(19499)
商业(17984)
(17415)
论坛(17415)
共检索到628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瑾  何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效能的作用进一步彰显,中国制造业正从工业化支撑发展到信息化、工业化两化融合引领创新驱动和升级发展,尤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既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向挤压"的严峻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在对装备制造业升级路径作出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正向工程的集群式升级路径、自主创新的具体方法,并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最后,提出强化功能性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高度关注装备制造业资产结构,打造军民融合产业聚集地;推动信息技术与装备制造业深度融合,建立基于技术成熟度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全球竞争力,积极融入国际分工网络等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季小妹   方雨豪   赵西君   聂智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潜力的评价及预测是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基于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山东省制造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山东省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发展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GM (1,1)对未来5年各行业发展潜力进行预测。研究提出:山东省应着力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布局,加大对传统制造业的创新投入,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唐琼  
文章基于供给和需求双视角,梳理了“双循环”格局对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制造业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活力,加快疏通国内大循环,高水平开放助推国际经济大循环,从而加速形成强大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局面。挖掘“双循环”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形成国内大市场的内在机制,提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五链融合”发展,加快优化制造业布局,带动制造产品质量升级。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制造总体发展大而不强、现代制造发展集而不群、产品有效供给全而不优的困境,为此研究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建议,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畅通供需循环良性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燕翔  
为应对外部风险挑战提供有力保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中国制造业的传统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后发优势三个方面。但随着内部人口结构变化、要素成本上升、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传统优势绝对水平依然存在但相对领先幅度逐步缩小,未来需要探索新路径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未来,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体现在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以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完善为动力,以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基础,以大中小优质企业梯度发展为格局,以制造业高效融合服务业为协同。建议未来政策重点关注四个方向:一是强化关键领域产业政策,二是用好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三是构建统一大市场挖掘规模经济潜力,四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机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任继球  
我国装备制造业规模大、门类广,出口规模快速提升,产业升级加快,逐步向发达国家核心利益领域迈进。但是,装备制造业对进口装备依赖较大,陷入"全球化"困境,国内成套设备需求不足,集成厂商陷入"干中学"困境,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割裂,集成商和核心零部件企业陷入"合作型"困境。为促进我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推动产业政策支持方式转型,集中攻关一批核心技术,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发动国产装备需求革命,有效整合产业链资源,增强集成厂商与核心零部件企业组织粘性,紧抓产业发展之中的"变",追赶发达国家。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高中华   张恒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同样也要靠人才。人才已经成为引领驱动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尚未建立起坚实的人才支撑体系,在人才盘点与规划、人才吸引与引进、人才开发与培养、人才激励等方面仍然面临诸多难题。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归纳总结工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人才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宏观、行业和教育三个层面剖析了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并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人才支撑体系存在的短板。最后,针对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支撑体系面临的困境和短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及对策,为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支撑与基础。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淑艳   林媛媛  
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建设制造强国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数字经济密不可分,数字经济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源泉和新依托。本文以云浮市“数字经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例,在科学分析云浮市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基础上,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入手,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引领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并从政府层面、产业层面、企业层面提出云浮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该研究对云浮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东华  胡亚男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内在要求,将对制造业技术路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视角,解析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路径选择的内在机理。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和世界投入产出表数据,实证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对技术路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能够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产生了创新效应、反馈效应和成本效应,对制造业技术路径的转换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服务型要素的嵌入,自主研发和原始创新是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适宜性技术路径。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进程、及时转换产业技术路径,能够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江小国  何建波  方蕾  
在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31个省份的2004—2017年面板数据,分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从总体来看,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上升速度加快;从空间分布来看,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次之,东北最弱。之后,基于依托基础、发展动力、生产方式、产品模式、支撑行业、配套产业与发展目标七个维度,提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化路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红军  
<正>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四川制造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四川正大力推动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开启了制造业发展新征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四川塑造新动能新优势、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路径。《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2023年11月出版)一书,是由蓝定香研究员主持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重大集体攻关项目“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书基于全球价值链重塑视野,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客观分析了四川制造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进而明确了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动力机制、基本路径和保障机制。总体上看,该书主题鲜明、逻辑严谨、特色突出,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指导作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盛朝迅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基,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制造业是制造强国的重要内容、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支撑海洋强国的重要力量。应坚持战略引领、企业主体、分类施策、国际化发展,增强链式思维、强化创新引领、推动陆海统筹、促进要素汇聚、加速绿色智能,加快打造世界级海洋船舶制造业集群、提升海工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能力、加大海洋新材料产品开发、推动海洋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促进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深度应用、提升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业创新能力,使我国海洋制造业总量规模持续稳定增长、创新驱动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程度加深、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国际化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偲  权锡鉴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规划蓝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步较晚、起点较低,目前处在全球同行业的第三阵营,主要以中低端产品制造为主。目前,设计开发能力落后、高端配套能力薄弱、工程总包能力欠缺、产业体系不健全、统筹规划不完善等已成为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技术升级、配套升级、产业链升级、规划升级等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其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