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98)
- 2023(11620)
- 2022(9412)
- 2021(8182)
- 2020(6877)
- 2019(15042)
- 2018(14686)
- 2017(27884)
- 2016(15141)
- 2015(16606)
- 2014(16437)
- 2013(16240)
- 2012(14647)
- 2011(12680)
- 2010(13053)
- 2009(12577)
- 2008(12905)
- 2007(11801)
- 2006(10578)
- 2005(10043)
- 学科
- 业(82127)
- 企(77288)
- 企业(77288)
- 管理(70601)
- 济(67560)
- 经济(67436)
- 财(28911)
- 业经(27931)
- 方法(26832)
- 农(23540)
- 务(22096)
- 财务(22073)
- 财务管理(22052)
- 企业财务(20982)
- 制(19903)
- 数学(18991)
- 数学方法(18879)
- 农业(17167)
- 技术(16887)
- 中国(15513)
- 体(15101)
- 划(14991)
- 策(14022)
- 体制(13433)
- 和(12765)
- 理论(12456)
- 企业经济(12352)
- 经营(11935)
- 技术管理(11137)
- 银(10733)
- 机构
- 学院(222793)
- 大学(216509)
- 济(97447)
- 经济(95670)
- 管理(92971)
- 理学(79254)
- 理学院(78592)
- 管理学(77857)
- 管理学院(77442)
- 研究(67123)
- 中国(56674)
- 财(50998)
- 京(44908)
- 财经(39318)
- 农(36718)
- 科学(36620)
- 江(35858)
- 经(35567)
- 所(32497)
- 中心(31311)
- 业大(30402)
- 经济学(29201)
- 财经大学(28822)
- 农业(28716)
- 研究所(28458)
- 北京(27637)
- 州(27590)
- 商学(27351)
- 商学院(27108)
- 经济学院(26341)
- 基金
- 项目(141324)
- 科学(114692)
- 研究(107216)
- 基金(105163)
- 家(89403)
- 国家(88601)
- 科学基金(79340)
- 社会(71499)
- 社会科(67978)
- 社会科学(67960)
- 省(56368)
- 基金项目(55543)
- 自然(49774)
- 自然科(48659)
- 自然科学(48649)
- 教育(48187)
- 自然科学基金(47898)
- 划(45303)
- 编号(42396)
- 资助(41337)
- 业(34419)
- 制(34014)
- 创(33274)
- 成果(33132)
- 部(32016)
- 重点(31339)
- 创新(30206)
- 发(30140)
- 国家社会(30020)
- 课题(29003)
- 期刊
- 济(115306)
- 经济(115306)
- 研究(66641)
- 中国(47535)
- 财(45729)
- 管理(41195)
- 农(35183)
- 科学(28257)
- 学报(27020)
- 农业(24212)
- 融(22834)
- 金融(22834)
- 大学(22042)
- 技术(21338)
- 学学(21130)
- 业经(20874)
- 财经(20692)
- 教育(18791)
- 经(17837)
- 经济研究(17271)
- 业(15497)
- 问题(14562)
- 财会(14044)
- 技术经济(13388)
- 会计(12268)
- 现代(11973)
- 世界(11024)
- 贸(10960)
- 商业(10652)
- 经济管理(10602)
共检索到3433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海林 武若男
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产能利用效率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且对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也至关重要。因此从企业微观视角探讨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效率的影响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2008—2018年度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有效促进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降低过度投资程度是内部控制质量对产能利用率产生作用的一条中介路径。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产能利用 效率 过度投资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覃丽平
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视角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及其五大目标实现程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资产安全目标在统计上不显著;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显著降低内部控制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不会影响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高质量发展 目标导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光国 杨金凤
笔者认为,会计信息透明度是信息使用者能透过接收到的会计信息看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实质,应具备公允、及时、清晰的特征。因此,本文利用2009—2011年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我国上市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否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研究发现,良好的内部控制能显著降低可操控性应计利润,对会计信息的公允有显著影响;与低质量的内部控制样本组相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样本组会计信息确认的更为及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的及时确认与计量;就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影响而言,并未得出一致结论。但从总体来说,本文仍然能够得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的结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透明度 价值相关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新奎
加强国企资产负债约束是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以2007—2017年我国沪深A股国有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内部控制质量对国企去杠杆的影响,以及国家审计监督对二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而内部控制缺陷不利于国企去杠杆;国家审计监督不仅有利于促进国企去杠杆,而且能够有效增强高质量内部控制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促进作用,缓解内部控制缺陷对于国企去杠杆的不利影响。研究结论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完善国企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国家审计监督力度,实现国企精准去杠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国家审计 国有企业 去杠杆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池国华 蒋志远
内部控制评价对于企业自我完善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难以满足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这主要是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价思路和方法。本文基于系统观构建内部控制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网络DEA模型与Global Malmquist指数对2019~2021年我国1653家制造业A股非*ST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应用网络DEA模型构建的内部控制效率指数更符合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分析发现,企业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效率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内部控制效率提升依赖于企业对相关规范的应用能力。此外,内部控制效率与企业资产规模、成立年限和股权制衡度负相关,与独立董事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比例正相关,且非国有企业比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内部控制效率。这些发现验证了网络DEA模型在评价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率方面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改进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海波 彭卉
实体企业作为重要的微观基础和市场主体,其发展质量愈来愈重要。在两权分离制度下,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尚未得到统一认证。以201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内部控制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控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并且在国有企业和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该推动作用更显著。中介效应检验证明了企业社会责任和投资效率在内部控制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也证明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由此可见,企业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注重提升企业的内部治理水平,进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福君 吴浩
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决策,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利用2007—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对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而且,企业的投资者保护程度能够强化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不同行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最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是新发展格局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本研究为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理论参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龙 李娅
考察风险投资对被投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作用,是防范资本市场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命题。以A股2009~2015年首次公开募股的企业为样本,结合Heckman两步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发现:风投介入显著抑制了被投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并且风投介入时间越长,被投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差;只有外资背景风投提升了被投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但效果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其潜在作用机制发现,风投凭借其控股地位,通过制造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导致被投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下降。总体而言,风投行为展现出明显的"逐名效应"。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献飞 裴平
产能治理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笔者先从理论上分析了企业OFDI治理产能过剩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大样本的企业微观数据,结合马氏距离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了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OFDI显著提升了产能利用率,且所得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滞后性稳健检验后依然成立;分样本比较分析发现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因企业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性,其中国有、中西部地区、资本密集型及投资于发达国家企业OFDI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效应显著大于民营、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及投资于发展中国家企业。基于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应继续鼓励企业OFDI以化解产能过剩,分类做好企业对外投资的合理引导工作,并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便利条件,从而在微观上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宏观上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田贤亮
本文在Melitz经典理论框架基础上构建异质性厂商贸易模型,对出口如何提升企业产能利用率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给定企业规模与生产率,出口参与能提高其产能利用率;给定企业规模与出口固定成本,生产率高的企业更可能参与出口,并出口到更多国外市场。进一步地,本文运用世界银行2012年中国企业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出口参与对提升中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实际效果。分析表明,出口参与能提高中国企业的产能利用率达2.310个百分点,占企业样本产能利用率标准差的22%;政府持股比例越大,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市场竞争越强,企业产能利用率越低。本文首次在Merlitz经典理论模型框架下研究出口对产能利用率的提升作用,研究结果对化解目前产能过剩现状有较强的政策指导意义。
关键词:
出口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孟祥松 唐雨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并且实现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目标。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不断成熟,重污染企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新机遇,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在转型中提供必要的监督和管理。文章选取2011—2021年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内部控制在数字化转型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数字化转型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维度间存在中介效应,即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改善企业的环境绩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文章研究结论不仅为微观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局面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广胜 孟茂源
利用2009—2017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控制、媒体关注两个视角研究其对企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及交互项的作用效果;同时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进一步验证了内部控制、媒体关注通过影响研发强度、劳动产出效率发挥效能。结果表明:内部控制、媒体关注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媒体关注在内部控制的作用过程中起到替代作用,即内部控制水平较低的企业中,媒体关注发挥更强的治理效应。内部控制通过促进研发强度、提升劳动产出效率对企业发展质量产生正向影响,媒体关注通过抑制研发强度、提升劳动产出效率作用于企业发展质量,但整体效应为正。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方红星 金玉娜
本文以2009年度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高质量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质量内部控制能够抑制公司的会计选择盈余管理和真实活动盈余管理;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具有更低的盈余管理程度;尤其是获得合理保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其盈余管理程度更低。采用处理效应模型校正自选择性偏差后,上述结论更为稳健。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褚剑 方军雄
文章基于2009—2015年审计署实施的中央企业审计事件,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审计能够改善被审计中央企业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有效性,但这一效应具有短期性。具体地,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作用有限,仅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的一年内改善了控制环境要素,对其他内部控制要素作用不明显;政府审计仅在审计工作完成后的一年内改善了内部控制运行效果,并且主要通过短期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实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借助高质量的社会审计能够提升政府审计对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改进作用,而频繁的政府审计能够长期提升中央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率。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内部控制 中央企业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道广 王金妹 陈丽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就必须从"求全、求大"向"增值、增效"转变。多元化是我国企业实现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粗放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提升企业多元化价值呢?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多元化价值越大,证实了内部控制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和执行的优化作用;进一步,内部控制对多元化价值的提升效应集中体现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大要素中;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补充性检验的结果证实,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