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00)
2023(7296)
2022(5930)
2021(5375)
2020(4140)
2019(9253)
2018(8498)
2017(15437)
2016(9435)
2015(10726)
2014(10742)
2013(9807)
2012(9145)
2011(8273)
2010(8694)
2009(7436)
2008(7237)
2007(6671)
2006(6016)
2005(5455)
作者
(24298)
(19953)
(19837)
(19343)
(12909)
(9477)
(9105)
(7806)
(7624)
(7502)
(6862)
(6621)
(6561)
(6521)
(6465)
(6257)
(6216)
(6098)
(5999)
(5804)
(5307)
(5071)
(4908)
(4708)
(4693)
(4647)
(4578)
(4466)
(4104)
(4023)
学科
(26918)
经济(26891)
管理(25934)
(23052)
(17602)
企业(17602)
中国(15502)
(11513)
(9456)
方法(8711)
理论(8620)
教育(8618)
(8056)
数学(7551)
农业(7516)
教学(7475)
数学方法(7343)
业经(7097)
(6559)
地方(6472)
(6302)
贸易(6294)
(6175)
及其(5763)
技术(5566)
(5435)
财务(5417)
政策(5414)
财务管理(5407)
(5341)
机构
学院(123873)
大学(117596)
(47151)
经济(45817)
研究(43539)
管理(43059)
理学(36168)
理学院(35765)
管理学(35046)
管理学院(34803)
中国(31376)
(25151)
(24495)
科学(23952)
(21414)
(21313)
(19997)
师范(19878)
职业(19828)
中心(19800)
技术(19710)
研究所(19042)
教育(18104)
财经(18101)
(18066)
(16471)
(16392)
北京(16378)
(16369)
业大(15426)
基金
项目(77237)
研究(65202)
科学(61454)
基金(51694)
(43540)
国家(43050)
社会(38131)
科学基金(36908)
社会科(35999)
社会科学(35994)
教育(35400)
(32372)
编号(30017)
(27541)
基金项目(25302)
成果(25182)
课题(23736)
自然(21568)
资助(21564)
自然科(21037)
自然科学(21033)
自然科学基金(20657)
(20305)
重点(18358)
(17809)
(17800)
规划(17668)
(17321)
项目编号(17022)
(16144)
期刊
(55019)
经济(55019)
研究(40360)
教育(35461)
中国(34629)
技术(18305)
(18184)
(17062)
管理(16930)
职业(16098)
学报(14242)
科学(13822)
(13255)
金融(13255)
农业(11887)
大学(11800)
技术教育(11204)
职业技术(11204)
职业技术教育(11204)
学学(10607)
业经(9169)
(8824)
论坛(8824)
经济研究(8665)
财经(8658)
(7508)
问题(6613)
(6370)
(6196)
国际(5642)
共检索到200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爱翔   李黎丹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实现的有效手段。立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有必要对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概念及其高质量充分就业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清晰界定。对标新的就业目标,当前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仍面临政策供给有待强化、社会文化氛围尚未形成、协同机制尚未建立、关键主体参与度不够和劳动者参与意愿相对不足等挑战。为此,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促进政策法规建设;重视模范引领,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促进协同治理,形成多主体聚力优势;重视能力补缺,强化关键节点作用发挥;创新激励方式,提升劳动者参与意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童小晨  
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就业领域的主要矛盾,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应加快完善进度,弥补现有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不足,保障个体适应未来就业趋势。同时,转变其功能,定位于促进社会就业公平、优化就业市场资源配置和推动个体可持续发展三个维度。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核心在于构建培训对象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培训周期从劳动预备到劳动者实现就业、创业,贯穿劳动者学习和职业生涯全过程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其未来的完善与推进路径应注重技能人才培养的高端化、一体化和连续化,技能习得授受的数字化、多元化和智能化,技能培训服务的泛在化、区域化和融合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双志  
构建适切的培训政策是有序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前提。以各级政府公开颁布的16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为分析对象,遵循"政策主体→政策工具→政策目标"的三维分析框架,通过主体梳理、工具分类、目标厘定、内容编码、统计描述等技术手段将当前培训政策的内在行动机理予以完整呈现。研究发现,就政策主体而言,人社部门一家独大,成为职业技能培训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从政策工具来说,市场激励型工具使用最多,其次是命令控制型工具,而自愿参与型和舆论引导型工具的使用相对不足;就政策目标而言,对培训管理规范化关注最多,其次是培训资源市场化与培训载体多元化,而对培训对象普惠化和培训形式多样化的关注比较少。基于此,提出如下政策建议:优化政策主体构成,形成部门协同治理;丰富政策工具选择,活跃技能培训市场;厘清政策目标定位,合理优化资源配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祺午  
长期以来,我国人力资源市场一直存在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从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公布的数据可以发现,从需求侧看,连续10年人力资源市场对具有各类技术等级和专业技术职称劳动者的用人需求都在增长,且职称等级越高需求增长幅度大多数情况下也更高。另据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和摩根大通联合对20个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凤翔  郭婕  
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作为现代社会福利,公共性是其重要属性,具体表现为福利保障普惠化、供给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社会化。福利保障普惠化即终身职业技能培训面向全体、服务终身、惠及社会;供给主体多元化即政府、企业、劳动者、志愿组织共同承担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责任;治理方式社会化即依法规范与契约约束相结合,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协同治理。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会琴   张玙璐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职业技能培训是保持就业稳定、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关键举措,也是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至关重要。通过对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深剖其存在的现实问题与困境,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进一步有效开拓高质量、稳就业新局面,为大学生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鹏  张润强  张鹏飞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实现广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推动广西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主要围绕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及扩展逻辑,从广西工业的总量规模、发展速度、工业贡献率、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工业投资、企业发展等方面,系统检视了广西工业发展的现状,认为广西工业发展存在产业空间布局不优、新旧动能转化不畅、工业产品品质不高等问题。广西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龙头示范企业,加快民营企业发展;增强创新研发能力,提高工业产品质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朱志明  
一、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严重滞后,加剧了劳动力供求总量和结构性矛盾 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较快发展,劳动力职业素质和技能得到逐步提高。促进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就业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鸣  
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总量增长有所放缓,就业半径逐渐缩短,在第三产业就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就业形式趋于灵活。进入新发展阶段,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就业机会公平和就业歧视减少,工作更加稳定和关系更加和谐,增收动力增强和收入差距缩小,保障更加完善和社会融入增强。针对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应是在需求侧扩大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在供给侧提高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在制度保障上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扶持,重点任务包括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务工,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制度保障,稳定农村脱贫人口等低收入群体充分就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金岭   徐浩璠  
推动全民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是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基于2018年以来我国颁布的34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文本,从政策工具与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要素维度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整体呈现环境型政策工具占主导地位、供给型政策工具功能显著、需求型政策工具作用欠缺的状态;政策执行者对培训载体和培训内容较为重视,对培训保障和培训对象的支持尚不充分,对培训方式的支持较为欠缺。为加快技能型社会背景下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构建,建议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协同发展为路径,以综合选择为导向,挖掘我国人力资源潜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新进  
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打造一支与其相匹配的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但实现此目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产业工人的技能进行全方位提升。当前,由于校企合作、师徒制、激励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诸多难题,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的效果大打折扣。N市在产业工人的技能引入、技能提升、技能成熟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此为鉴,应从构筑多部门协调联动体系、激发企业技能提升动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许涛  
当前,制约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发生深刻变革冲击大学生就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适应性变化凸显就业结构性矛盾,以及人职供求的不平衡导致大学生就业不充分。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基本逻辑包括提升人力资本、获得社会资本、促进人职匹配。据此,文章提出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可从国家助推、高校助力、学生自为三个方面齐发力。具体来说:国家层面优化就业环境,鼓励支持经济新业态和就业新形态,开拓新职业空间;高校层面调整就业模式,统筹"人·环境·资源·职业"产生多维聚合效应促就业;学生个体则通过完善就业素养,理性决策达成高质量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