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05)
2023(7482)
2022(6065)
2021(5675)
2020(4530)
2019(10115)
2018(10319)
2017(17012)
2016(10378)
2015(12044)
2014(12587)
2013(11335)
2012(10365)
2011(9315)
2010(9629)
2009(8719)
2008(8551)
2007(8245)
2006(7053)
2005(6469)
作者
(30071)
(24830)
(24697)
(23661)
(15664)
(11803)
(11485)
(9698)
(9477)
(9341)
(8569)
(8424)
(8208)
(7862)
(7817)
(7667)
(7541)
(7434)
(7264)
(7198)
(6452)
(6253)
(6024)
(5928)
(5792)
(5681)
(5540)
(5519)
(5198)
(5153)
学科
管理(30655)
(27634)
经济(27590)
(21841)
(18407)
企业(18407)
中国(10988)
(10080)
(9285)
理论(9205)
方法(9181)
教育(9010)
(8930)
(8899)
教学(7729)
业经(7339)
(7102)
数学(6909)
数学方法(6747)
地方(6554)
(6546)
财务(6511)
财务管理(6483)
(6318)
银行(6294)
企业财务(6098)
(6008)
农业(5987)
工作(5717)
(5700)
机构
大学(138280)
学院(137514)
研究(46874)
管理(45572)
(43054)
经济(41513)
理学(37294)
理学院(36808)
中国(35853)
管理学(35724)
管理学院(35480)
(31152)
科学(30570)
(24774)
(24741)
(24561)
(24559)
中心(22212)
研究所(21840)
(21686)
师范(21410)
业大(21313)
(19870)
北京(19820)
技术(19720)
农业(19330)
(18227)
财经(18117)
(17249)
师范大学(16331)
基金
项目(86945)
研究(68177)
科学(65316)
基金(56522)
(49734)
国家(49250)
科学基金(40495)
社会(37525)
(36769)
社会科(35206)
社会科学(35200)
教育(33725)
编号(30863)
(30257)
基金项目(28657)
成果(28191)
自然(25404)
自然科(24682)
自然科学(24672)
自然科学基金(24176)
课题(23373)
资助(23334)
重点(20089)
(19720)
项目编号(19057)
(18503)
(17860)
(17775)
(17520)
大学(16808)
期刊
(54414)
经济(54414)
研究(42801)
中国(39504)
教育(32049)
学报(24801)
(22217)
(21761)
科学(19242)
大学(18530)
管理(17531)
学学(16022)
农业(14768)
图书(14171)
技术(13652)
(11417)
金融(11417)
书馆(10424)
图书馆(10424)
业经(9817)
职业(9532)
财经(8336)
(7949)
论坛(7949)
(7897)
经济研究(7887)
(7862)
财会(7780)
(7251)
会计(7133)
共检索到226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玲玲   林青   余梦霞   凌世婷  
立足专利申请之初以推动成果高质量保护与转化为出发点,重点围绕技术价值高度、市场需求前景、文件撰写质量、专利布局水平4个方向探索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框架体系。提出较完善的专利申请前评估框架、评估流程及方案及基于评估结果的分级管理模式,为高校专利申请前评估提供内容全面、切实可行的评估框架体系,为推动高校专利高质量申请与高效率转化提供助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方曦   李清瑞  
在高校专利申请前开展专利价值评估工作,能够通过筛选高价值专利并强化高价值专利的管理与支持保护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国高校在积极探索与实施校内专利申请前评估准则,但国内尚未建立较为统一的评价机制。因此,从中国高校高价值专利培育的战略角度,基于文献梳理整合,结合斯坦福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外高校的专利预评估机制,运用熵权法构建包含技术、法律、市场、战略和经济5个价值维度和17个指标的高校专利申请前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北京交通大学2017—2021年申请的3 452件公开专利为样本,运用BP神经网络、层次聚类法对部分价值评分较高的专利进行多维综合评价。结果发现:在专利价值预评估模型中,经济价值与技术价值是较为重要的两个维度,而专利许可与转让谈判情况、专利实施情况、市场支持程度等为重要指标;样本高校的专利在技术新颖、法律保护、战略组合、市场潜力以及转化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专利价值评分差距较大,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仿真值与实际值拟合程度为99.95%;评估模型能够有效识别高校内部的高价值专利,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与科学性。据此,高校应准确定位全球学科前沿与市场需求,通过增加专利实施例、引用高质量文献、扩大技术宽度等角度提高专利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郑童桐  胡其芳  陈金源  赵醒村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专利申请管理能力,提高高校专利申请质量,选取广东省某研究型大学的专利申请管理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入6σ管理DMAIC过程改进模型,对高校专利申请管理开展质量导向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阐述,为高校专利申请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谭龙  刘云  侯媛媛  
在2011年以来中国专利申请高速增长、中国成为世界专利申请第一大国的背景下,对中国专利申请的重要主体之一——高校的专利申请增长现象进行了统计分析。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中国"拜杜法案"体系促进高校专利申请的假设。用统计分析、非参数检验以及案例研究等方法对假设进行检验。认为:以《科技进步法》(2007年修订版)为主要代表的中国"拜杜法案"体系对高校专利申请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在较长时期内才显现出来,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关键词: 专利申请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玉成  程龙  
专利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专利工作开展的关键。文章以申请阶段为切入点,对高校专利质量展开研究,不仅符合我国现状,而且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申请阶段影响专利质量因素的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条件寿命期、权利要求数量与申请人是否有企业对申请质量有显著影响;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存在第三方依赖;企业合作申请比高校更谨慎;高校专利权人的申请行为较企业更功利;在权利要求书形成过程中较企业更缺乏主动性。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高校提升专利质量的应对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玉成  程龙  
专利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专利工作开展的关键。文章以申请阶段为切入点,对高校专利质量展开研究,不仅符合我国现状,而且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申请阶段影响专利质量因素的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条件寿命期、权利要求数量与申请人是否有企业对申请质量有显著影响;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存在第三方依赖;企业合作申请比高校更谨慎;高校专利权人的申请行为较企业更功利;在权利要求书形成过程中较企业更缺乏主动性。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高校提升专利质量的应对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金玉成  程龙  
专利质量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高校专利工作开展的关键。文章以申请阶段为切入点,对高校专利质量展开研究,不仅符合我国现状,而且能够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申请阶段影响专利质量因素的理论分析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条件寿命期、权利要求数量与申请人是否有企业对申请质量有显著影响;高校与企业合作申请存在第三方依赖;企业合作申请比高校更谨慎;高校专利权人的申请行为较企业更功利;在权利要求书形成过程中较企业更缺乏主动性。最后,文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了高校提升专利质量的应对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柳权  
专利申请权是公民(自然人)、法人就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并取得专利权的资格。专利申请权是取得专利权的前提;专利权不是一种天然产生的权利,它必须由申请人主动提出请求,经国家批准而产生。由于专利权主要是一种财产权利,法律允许专利权人在一定期限内独占市场,这就使专利权人在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所以,就国家而言,将专利权授予谁,具有重要意义;就公民和法人而言,谁有专利申请权,谁就取得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专利权的权利,增加自己的竞争实力。这种潜在的经济利益冲突,使得实践中有关专利申请权的纠纷屡屡发生。据统计,在全国各专利管理机关调处的专利纠纷中,申请权纠纷占36%,居各类专利纠纷之首,可见研讨专利申请权问题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黎明   张亚峰  
专利价值在一定程度上是创新主体申请专利时对保护范围进行策略性选择的结果,本文基于申请策略差异性视角研究最优专利保护范围,探讨了专利权利要求数和保护范围对专利价值的影响。本文以首项权利要求(首权)字数测度专利保护范围,通过界定两种专利申请策略——追求宽保护范围的激进策略和追求高授权率的保守策略,从理论层面阐明了权利要求数对专利保护范围的影响路径,并利用2015—2020年中国大学专利转让价格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无论采取何种申请策略,申请人的最优选择都是在独立权利要求的限制下主张更多从属权利要求,以实现最优的专利保护范围和专利价值。在激进策略下,从属权利要求数负向调节审查过程中专利保护范围的被压缩量,引致专利保护范围从申请到授权的变化量与专利价值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在保守策略下,从属权利要求的增加可能扩大授权后专利的保护范围,进而提升专利价值。企业专利奖和经历无效挑战后维持有效的企业专利数据同样表明,适当的首权字数是专利价值的重要指标,增加从属权利要求可以缓和专利申请保护范围和专利审查强度之间的矛盾。本文丰富了有关专利保护范围和专利申请策略的文献,为培育高价值专利、优化专利组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优化专利审查标准、提升专利审查质量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学谦  张维敬  徐林海  周财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双高计划"建设工作的开展,知识产权方面的工作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目前,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方针以及地方专利运用模式的不断推进和实施,专利不再只是作为一项科研成果指标存在,更加强调其转化运用层面的工作导向。专利本身以其天然的科研价值属性和市场价值,符合职业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职业人才等特点,成为一项全新的视角剖析当前"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与创新发展之间关系。专利通过链接市场主体的需求侧和院校供给侧,促进激发高职院校创新活力,在产教融合工作方面发挥纽带作用,引导职业教育更加贴合市场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唐恒  云飞  
构建了区域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来测度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因素;借鉴专利生产理论,探讨了预测一个地区或产业的专利申请量的方法,并以江苏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运用该方法能有效预测一地区或产业的专利申请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许治  吴俊  
专利申请量常被用作衡量大学创新的工具,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存在多元化现象,简单使用专利申请量来衡量大学的创新活动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大学教师专利申请动机区分为基于创新成果保护的动机、基于个人能力显示的动机、基于组织管理评价的动机3类,利用国内13所高校教师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大学教师不同专利申请动机的因素,并通过负二项回归模型探讨不同的专利申请动机与有效专利数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确实存在不同的因素影响大学教师的专利申请动机,其中基于创新成果保护动机是最传统的专利申请动机,有利于促使教师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基于显示个人能力动机的专利申请被认为主要是向外界投资者发出信号,但仍能对有效专利转化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基于组织管理评价动机则是一种策略性行为,对于创新的贡献较小,也不利于促使申请的专利转化为有效专利。由此提出高校制定专利激励制度时应注重专利技术市场发展规律,鼓励基于创新的专利申请动机和行为,同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教师所申请专利的创新贡献程度进行评价,并为高价值专利提供相应后续服务,以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创新活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龙飞  谢宜璋  赵国成  
为破解我国非发达地区中小企业高质量专利产出少的难题,通过对改革前后湖南省怀化市中小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以"高校科研团队+政府部门+专利代理机构"模式帮助中小企业深挖关键技术、产出高质量专利。通过引入高校科研团队补齐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短板,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从产出专利到打造高价值专利,从引进高校科研人才到以此培育本土科技创新人才,从扶持中小企业专利申请到企业自主专利布局的三大转变,对助力我国新时期由专利大国向专利强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启东  
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高校师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更是支撑高校全方位稳定发展的坚强后盾。然而,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传统的高校后勤服务已很难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鉴于此,以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当今社会人们对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的新要求,阐明了高校应着力建设新型"高质量"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观点与理念。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建设高质量后勤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与启示,以期望能够推动适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高质量后勤保障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也为后人研究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