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2)
2023(2286)
2022(2006)
2021(1907)
2020(1672)
2019(3859)
2018(3640)
2017(6524)
2016(3838)
2015(4387)
2014(4431)
2013(4434)
2012(4032)
2011(3693)
2010(3795)
2009(3471)
2008(3499)
2007(3093)
2006(2805)
2005(2321)
作者
(13641)
(11522)
(11382)
(10793)
(7355)
(5833)
(5362)
(4673)
(4369)
(4194)
(4079)
(3973)
(3762)
(3757)
(3699)
(3634)
(3434)
(3364)
(3318)
(3283)
(3061)
(2938)
(2884)
(2655)
(2598)
(2596)
(2577)
(2552)
(2544)
(2518)
学科
(14242)
经济(14230)
管理(13292)
(10196)
(9341)
企业(9341)
方法(7001)
数学(6166)
数学方法(6031)
资源(5194)
(4455)
(4252)
人事(3835)
人事管理(3835)
环境(3787)
地方(3484)
中国(3170)
(3111)
(3058)
业经(2919)
生态(2806)
(2626)
(2607)
理论(2446)
技术(2391)
(2336)
财务(2325)
财务管理(2318)
农业(2296)
(2291)
机构
大学(57205)
学院(56797)
管理(22411)
研究(21536)
理学(19128)
理学院(18901)
管理学(18457)
管理学院(18380)
(17718)
科学(17430)
经济(17171)
中国(15188)
(13846)
(13435)
(12551)
业大(12037)
研究所(11822)
农业(10890)
中心(9523)
(8962)
(8634)
北京(8508)
(8378)
(7702)
师范(7609)
(7555)
技术(7460)
科学院(7436)
(7355)
(7195)
基金
项目(43363)
科学(32483)
基金(29610)
(27935)
国家(27743)
研究(27324)
科学基金(22613)
(18495)
自然(16705)
自然科(16173)
自然科学(16160)
基金项目(15979)
自然科学基金(15833)
社会(15452)
(15369)
社会科(14611)
社会科学(14602)
资助(12451)
教育(12057)
编号(10763)
重点(10199)
科技(10130)
计划(10069)
(9314)
(8666)
科研(8600)
(8494)
成果(8201)
创新(8040)
课题(7859)
期刊
(18589)
经济(18589)
学报(14582)
中国(13016)
科学(12173)
研究(11785)
(11447)
大学(9639)
学学(9007)
农业(8102)
管理(7383)
资源(6602)
(6079)
技术(5253)
林业(5188)
(5165)
图书(5116)
教育(5030)
科技(4072)
业大(3947)
书馆(3563)
图书馆(3563)
统计(3562)
(3493)
(3307)
自然(3184)
决策(3174)
技术经济(3146)
业经(3048)
情报(2925)
共检索到823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季鹏章  矣兵  马玲  王平盛  汪云刚  
对保存于国家种质基地勐海茶树分圃的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4份茶多酚含量>38%的特异茶树种质。加速这些资源的利用,将促进中国茶树品种的改良和产品多样化的开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一春  宋维希  矣兵  季鹏章  王平盛  张俊  
对保存于勐海国家茶树种质分圃100份茶树资源的农艺性状、生化成分、加工品质进行鉴定评价,筛选出2份低咖啡碱茶树种质,咖啡碱含量分别为0.07%、0.06%,植物学分类上属厚轴茶(C.crassicolumna);其鲜叶加工的绿茶品质正常,可直接利用或作为低咖啡碱茶树杂交育种的优良亲本。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唐敏  胡翔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萍  李春华  罗凡  唐晓波  王迎春  王云  
根据四川茶区茶树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将四川茶区33个地方茶树资源和19个引进茶树品种作为供试材料,取其春梢1芽2叶蒸青固样,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分析,以期为优质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以及四川茶区名优茶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结果表明,供试的52个茶树资源均具有高水浸出物(>45%)特性;天府28号具有高氨基酸(>4%)特性;N-2、N-4、N-5具有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10%)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春梅  唐茜  
为开展崇州枇杷茶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评价与利用工作,调查了四川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的分布范围,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6种不同类型(依次编号为A类、B类、C类、D类、E类、F类)枇杷茶树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了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崇州枇杷茶野生大茶树主要分布于N30044'01.55″~N30048'19.35″、E104003'32.16″~E103028'22.42″、海拔507~1106 m的自然群落中,种群内变异类型较多,遗传背景复杂,资源丰富。表现出树体高大直立、叶大具稀钝齿、叶片革质、花大、果壳硬厚等典型野生性状,不同类型间植物学特征差异显著。综合树型、叶尖、子房茸毛的有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凤  刘霞  尹杰  宋勤飞  陈娟  牛素贞  刘进平  
【目的】为探明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筛选优质野生茶树种质资源。【方法】以32个分布地的73个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春梢的主要生化成分及芽叶性状。【结果】在73个株系的野生茶树种质资源中筛选出10个贵州优质野生茶树株系,分别为Q3、Q18、Q27、Q32、Q34、Q41、Q49、Q51、Q56和Q66,10个茶树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一芽1叶百芽重显著高于福鼎大白茶(对照),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适中;73个野生茶树单株和扦插苗的主要生化成分表现基本一致;经进一步对10个优选株系扦插苗抗旱性(基于叶片解剖结构)初步评价,Q18、Q34、Q49和Q56株系的叶片栅海比和叶片CTR较高,分别在0.6和0.3以上。【结论】Q18、Q34、Q49、Q56野生茶树优势株系的春梢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一芽1叶百芽重较重,抗旱性强,可作为贵州野生茶树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宋维希  孙雪梅  蒋会兵  马玲  矣兵  季鹏章  汪云刚  王平盛  
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茶树种质资源种类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在茶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总结了60多年来云南茶树种质资源在考察征集、保存保护、鉴定评价与共享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发展方向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珍稀濒危茶树种质的收集保存、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茶树种质创新中的应用、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等重点领域的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燕  罗文敏  段如雁  李芸  杨秀忠  
[目的]比较9份茶树种质资源的抗旱性,以期为高海拔高寒干旱的威宁地区茶树种植品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威宁县茶叶种植区的9份茶树种质资源进行叶片解剖结构观察、抗氧化酶活性(SOD、CAT、POD)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测定,通过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评价9份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结果]9份种质资源在叶片解剖结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均存在差异;根据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海、SOD、CAT、POD、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作为隶属函数综合评价指标,抗旱性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茗科1号>银霜>安吉大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黄金芽。根据综合评价值,强抗旱品种为鸠坑小叶、福鼎大白和威宁老茶树,其综合评价值高于0.59;中抗旱品种为茗科1号和银霜,其综合评价值为0.39~0.59;弱抗旱品种为安吉白茶、龙井43、云南大叶茶和黄金芽,其综合值小于0.39。[结论]鸠坑小叶种、威宁老茶树、福鼎大白茶抗旱性较强,适合威宁地区种植和推广;黄金芽、云南大叶茶抗旱性较弱,不适合在威宁地区种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陈娟  龚雪  张小琴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鄢东海  刘声传  魏杰  刘红梅  罗显扬  陈元安  
为了利用贵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培育特色优良绿茶品种,采用形态学、理化指标检测和感官审评相结合的方法对湄潭苔茶、石阡苔茶、都匀毛尖茶和贵定鸟王茶4个地方茶树群体的农艺性状、理化指标和感官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从4个地方茶树群体资源中鉴选出112个优良株系。②4个地方茶的水浸出物、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品质指数均较好,绿茶感官品质优良。③发现了1个强耐寒种质,5个叶色特异、生长旺盛的种质,6个氨基酸含量高达6.0%~7.4%、茶多酚含量为19.2%~27.4%的种质,选育出4个优良绿茶品系进入全国区域试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智达  谢笔钧  胡慰望  
茶叶未经80%乙醇浸提,浓缩浸提液,用Y型树脂柱层析分离茶多酚和叶绿素。茶多酚与叶绿素的提取率分别为80%和74.6%,同时研究了在加压条件下添加CO2脱除咖啡因的新方法,并探讨了此法脱除茶多酚中所含咖啡因的机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会兵  汪云刚  唐一春  宋维希  李友勇  季鹏章  黄兴奇  
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对野生茶树大理茶种质资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理茶种主要存在于滇西和滇西南地区,目前发现的分布点有44个。导致大理茶严重被毁的主要原因是农业开垦、过度放牧、砍伐采摘等。据此提出了对野生茶树资源的保护对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立祥  
进行茶多酚酶 (PPO)促氧化、碱性氧化、酸性氧化试验 ,结果发现 :茶多酚在 3种氧化条件下均可氧化并形成茶黄素 (TFs) ;酶促氧化形成茶黄素的含量比化学氧化形成量低。在双液相体系中茶多酚进行碱性氧化和酸性氧化 ,茶黄素形成量较接近。并就儿茶素氧化方法对茶色素制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唐裕芳  张妙玲  冯波  陈权  刘新乐  邓孝平  
采用平板计数法和滤纸片法研究了茶多酚对细菌、酵母和霉菌的抑菌活性及茶多酚质量浓度、pH值、温度和食盐质量浓度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对细菌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而对供试的酵母和霉菌抑制作用不明显;茶多酚对供试菌种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不超过1.0 g.L-1,最佳抑菌质量浓度为4.0 g.L-1;在自然pH值和中性偏碱性环境中的抑菌活性比强碱性环境的抑菌活性强;一定温度内处理不影响茶多酚的抑菌活性;食盐可增强茶多酚的抑菌活性。表6参1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冬英  黄业伟  张行  邵宛芳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