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6)
- 2023(3848)
- 2022(3365)
- 2021(3119)
- 2020(2591)
- 2019(6017)
- 2018(5802)
- 2017(10773)
- 2016(6149)
- 2015(7036)
- 2014(6701)
- 2013(6891)
- 2012(6744)
- 2011(6244)
- 2010(6396)
- 2009(5584)
- 2008(5365)
- 2007(4814)
- 2006(4343)
- 2005(4065)
- 学科
- 济(22523)
- 经济(22494)
- 管理(14032)
- 业(12823)
- 贸(11388)
- 贸易(11387)
- 易(11249)
- 出(10845)
- 方法(10738)
- 数学(9629)
- 数学方法(9504)
- 企(9256)
- 企业(9256)
- 学(8229)
- 口(7965)
- 出口(7954)
- 出口贸易(7954)
- 农(7464)
- 财(6896)
- 中国(6154)
- 农业(4594)
- 制(4289)
- 业经(3923)
- 财政(3786)
- 地方(3686)
- 政(3450)
- 融(3397)
- 金融(3397)
- 银(3250)
- 银行(3207)
- 机构
- 大学(91383)
- 学院(89232)
- 研究(40225)
- 济(36815)
- 经济(36151)
- 中国(29718)
- 科学(28261)
- 管理(27958)
- 农(27329)
- 理学(23955)
- 理学院(23565)
- 所(23489)
- 管理学(22913)
- 管理学院(22774)
- 农业(22319)
- 研究所(21699)
- 京(21302)
- 业大(19093)
- 中心(16963)
- 财(16041)
- 江(14928)
- 院(14706)
- 省(14140)
- 农业大学(13806)
- 科学院(13582)
- 北京(13262)
- 室(12917)
- 业(12650)
- 财经(12443)
- 经济学(11911)
- 基金
- 项目(63581)
- 科学(48159)
- 基金(46565)
- 家(44969)
- 国家(44665)
- 研究(39066)
- 科学基金(35198)
- 自然(25780)
- 自然科(25145)
- 自然科学(25133)
- 自然科学基金(24700)
- 省(23898)
- 基金项目(23805)
- 社会(23622)
- 社会科(22354)
- 社会科学(22347)
- 划(21955)
- 资助(20567)
- 教育(17261)
- 重点(15703)
- 计划(15000)
- 部(14267)
- 发(13927)
- 科技(13889)
- 编号(13534)
- 科研(13314)
- 创(12622)
- 业(12323)
- 创新(12070)
- 农(11887)
共检索到14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俊帅 章超 陈双林 谷瑞 郭子武 叶洪 孙鹏峰 江志标
[目的]分析高节竹笋出土后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的时序变化规律,为高节竹高品质竹笋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高节竹出笋盛期采集刚出土和出土后1 d、出土后2 d、出土后3 d的竹笋,对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高节竹笋出土后生长时间对竹笋长度、笋个体质量和脂肪、维生素C、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以及木质素、草酸、单宁、总黄酮含量、芳香味氨基酸比例有明显影响,但对竹笋蛋白质、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及纤维素含量影响并不明显,对其它种类游离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比例、呈味氨基酸比例影响也不明显。[结论]高节竹笋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存在明显的出土后时序变化,食味品质主要影响成分为木质素、草酸、单宁和总黄酮等,呈味氨基酸影响较小,营养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高品质竹笋生产出发,宜及时采挖出土后1 d内的竹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森 谷瑞 陈双林 郭子武 杨丽婷
【目的】雷竹是优良的散生笋用竹种,有机材料林地覆盖可以促使竹笋早出,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覆盖会造成雷竹林地下鞭系生长环境的剧烈变化,探究覆盖下竹笋箨叶性状与食味品质的变化及其之间的关系,对于揭示竹笋食味品质形成基础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经营水平基本一致的覆盖雷竹林和自然经营雷竹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雷竹覆盖笋和自然笋的箨叶性状和食味品质指标。【结果】1)与雷竹自然笋相比,覆盖笋箨叶的厚度、含水率、长宽比和长宽比可塑性指数及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317.65%、29.82%、22.90%、26.32%、567.59%和193.93%,而箨叶单叶的干质量、含水率、长度、面积和周长的可塑性指数及叶绿素(a、b、a+b)含量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为69.44%、68.18%、17.65%、21.13%、20.83%、94.92%、76.15%和92.76%,说明覆盖对雷竹笋箨叶形态总体上影响并不明显,但对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有重要影响。2)雷竹覆盖笋较自然笋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甜味氨基酸含量及其比例均显著提高,升幅分别为43.68%、89.55%、128.57%和125%,而总酸、草酸、纤维素、苦味氨基酸和芳香类氨基酸的含量及鲜味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则相反,说明覆盖能显著降低竹笋的苦涩味和粗糙度,而明显提高竹笋的甜味。3)冗余分析显示,雷竹笋箨叶叶绿素(a、b、a+b)对竹笋食味品质具有显著的负效应,而箨叶厚度、长宽比、含水率、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具有显著的正效应。【结论】雷竹笋可通过箨叶形态可塑性指数和色素含量等性状的适应性变化来应对覆盖条件下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的明显变化,覆盖下竹笋食味品质明显改善,而且箨叶色素含量与竹笋食味品质关系密切,箨叶可能是通过光信号传导影响竹笋食味品质的重要器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江志标 陈双林 郭子武 杨清平 朱玲 李明良
高节竹Phyllostachys prominens是优良的笋材兼用竹种,生态适应性强。采取覆土控鞭经营措施能显著提高高节竹笋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及竹林经济效益。为摸清覆土控鞭栽培对高节竹生长的影响,为高节竹林高效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测定了覆土控鞭栽培与对照高节竹林13年生立竹叶片的主要叶性因子和碳(C),氮(N),磷(P)质量分数,分析高节竹叶片形态和养分化学计量特征对覆土控鞭栽培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覆土控鞭栽培2 a后,高节竹13年生立竹叶片变细长,单叶面积和比叶面积略有增大,单叶质量和叶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子武 江志标 陈双林 许波 叶生月 李明良
部分竹种的幼嫩鞭梢可以食用,生产中称为鞭笋。鞭笋营养丰富,是群众喜爱的绿色森林食品和时令蔬菜,特别是在夏秋季鲜笋供应淡季,质优、味美的鞭笋既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也能切实提高竹林的经济效益。目前生产鞭笋的竹种很少,主要是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邱永华 邵小根 张发根 华文礼 包丽文
分析结果表明,水竹笋可食部分占49%~53%,箨重47%~51%,不带蒲头,笋肉色泽白净略带黄绿。竹笋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无机元素,在众多的食用笋中,是含量最高的竹种之一。竹笋的粗纤维含量为063%~071%,含水量为91%。竹笋脆爽味美,风味独特。表3参2
关键词:
水竹 竹笋 物理性状 营养成分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董梦妤
开展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测年、树种识别及其细胞壁结构变化机理的研究,将为揭示木材背后的文化及社会背景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将为古建筑和出土饱水木材的加固与保存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科学基础。本论文分别以山西12座古代木结构建筑中41份木构件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上木质遗存的代表,并以浙江良渚遗址群3个代表性遗址出土的79份饱水木质文物的木材样品作为地下木质遗存的代表,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分析与木材树种识别技术,阐明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和浙江良渚遗址群木质器物的基本用材原则,并通过木材细胞壁微观构造与化学结构研究,揭示不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振新 饭本光雄 田川彰南 李式军
绿芦笋嫩茎基部切口插入含有N、P、K营养的琼脂凝胶中 ,在 (6± 0 2 )℃下贮藏。贮藏期间 ,分别以有效光量子束密度 (PPFD)为 2 μmol·m-2 ·s-1的红色发光二极管和白色荧光灯作为弱光源 ,每天 2 4h连续照射绿芦笋 2 1d。结果表明 ,红光和白光对冷藏绿芦笋品质的保持具有相似的效果。供给无机营养的处理在红光或白光照射下 ,色值 (a 和ΔE ab)变化率、粗纤维含量增长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减少率为最低 ,其次是无营养供给的红光或白光处理 ,以黑暗处理为最高 ;供给无机营养处理的芦笋嫩茎伸长率大于无营养处理的 ;光线照射与否和无机营养供给有无与芦笋失重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绿芦笋 弱光照射 无机营养 品质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崔逢欣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笋是我国最主要的食用竹笋之一,既可鲜食亦可加工,营养丰富且产量颇高。但是生产中发现,毛竹笋出土见光后辛辣味骤然增加,严重影响其口感品质,是阻碍毛竹笋产业发展的障碍之一。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口感滋味的需求越来越高,提高竹笋的食用品质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本文以毛竹笋滋味研究为主,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四季竹(Oligostachyum lubricum)和绿竹(Dendr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郁善 洪伟 张炜银
在福建省各毛竹产区丰产林设立 96块标准地 ,对各测树因子和出笋量、成竹量进行全面调查 ,并采伐 96株标准竹测定胸径、竹高、节数 ,应用 1元和多元回归模型建立出笋量、新竹成竹量估测模型 ,并测定 2 77个春笋的重量、地径和最大处直径。建立笋重量估算模型 ,这些模型经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相关 ,估算精度高、可靠 ,可在生产中应用。
关键词:
毛竹 竹笋产量 新竹数量 模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楼君 索金伟 张慧 宣灵灵 应叶青 宋丽丽
【目的】探讨褪黑素处理条件下,高节竹笋采后低温(4℃)贮藏过程中木质素形成、抗氧化酶活性、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模式,为阐明褪黑素处理对竹笋采后木质化过程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方法】以高节竹笋为试验材料,分析低温(4℃)贮藏过程中(0、3、6、9、12天)褪黑素(1. 0 mmol·L-1)处理组和对照组竹笋硬度、黄度、亮度,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合成相关的苯丙氨酸裂解酶(PAL)、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性以及NAC、MYB转录因子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外源褪黑素处理减缓笋体变硬和黄化的速度以及木质素和纤维素的积累速度,显著抑制PAL和POD活性,提高了SOD、CAT和APX活性,有效延缓高节竹笋木质化的发生进程;转录因子MYB20、MYB63、MYB85、SND2和VND7的表达随竹笋采后贮藏时间的延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诱导,而MYB42、MYB43、NST1和KNAST7的表达量则有所下降。褪黑素处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MYB20、MYB42和KNAT7的表达,促进了MYB43、MYB63、MYB85和SND2的表达。【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有效延缓了高节竹笋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木质化的发生进程,其机制可能是褪黑素处理降低了木质素生物合成相关酶的活性,提高了抗氧化能力。此外,褪黑素也可能参与竹笋木质化的转录调控过程。
关键词:
高节竹 褪黑素 木质化 竹笋 低温 储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力 周建钟 余世袁 单谷
高节竹笋加工废料笋蔸蛋白质含量高达20.6%,而木素含量仅为2.7%;笋壳的蛋白质含量为12.3%,纤维素、戊聚糖和木素含量分别为32.8%,25.0%和13.2%。笋壳经稀硫酸预处理后,用里氏木霉作产酶菌,5d后可得到滤纸酶活为1.9IU·mL-1的酶液,产酶渣蛋白质含量提高1倍,达25.4%。用自产酶液酶解预处理后的废料,酶用量为12IU·g-1绝干原料时,笋壳和笋蔸的酶解得率分别为80.1%和82.0%。酶水解液和预处理液可培养酵母,产酶渣和酶解渣饲用价值提高
关键词:
笋加工废料 高节竹 纤维素酶 饲料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全石秀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在这场特大地震灾害中,人性的伟大彰显无遗,有许多感人的画面总是浮现在我们的面前,有许多感人的事迹总是涤荡着我们的灵魂。5月16日下午6点半,离地震发生整整100个小时,虚弱得已近昏迷的刘德云被救援官兵抬出时,看到了自己的女儿。他把目光指向自己的左手腕,女儿扑上去,发现父亲左手腕上歪歪扭扭写着一句话:"我欠王老大3 000元。"看到这里,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在生命
关键词:
地震灾害 汶川 德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崔逢欣 丁兴萃 李露双 章志远 蔡函江
[目的]对3种类型毛竹笋进行品尝和分析,探索毛竹笋辛辣味的呈味物质,为提高毛竹笋食用品质和经济价值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运用感官评定、气质联用(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出土毛竹笋(AS)、未出土毛竹笋(US)和毛竹鞭笋(RS)3种新鲜竹笋及AS竹笋水煮后的笋渣、笋汤进行感官评定、成分分析,开展呈味物质含量与相应滋味强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经感官评定,AS和US 2种类型毛竹笋辛辣味均表现为从笋基部到笋尖依次增强的趋势,而AS竹笋从笋基部到笋尖辛辣味强度值为2.0 9.5,明
关键词:
毛竹笋 呈味物质 辛辣味 相关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敬文
4月份出笋期挖取毛竹春笋和高节竹笋,测定了笋体从基部向顶部0、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竹笋在25℃放置96h自然老化,测定了24、48、72、96h,5、10、15、20、25cm各位段的苯丙氨酸解氨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10cm位段24、48、72、96h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AL和PO活性以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含量从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呈梯形分布,木质化进程是从基部向顶部推进的;竹笋离体后,PAL和PO活性大幅度增高,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大量增加加速了老化进程。讨论了PAL和PO在竹笋老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阿丽 赵婉琪 阮羽清 国春策 张文根 施建敏 杨光耀 于芬
【目的】调查厚竹出退笋规律,探讨厚竹退笋过程中营养品质的变化特点,为合理利用退笋、提高厚竹林的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厚竹竹笋的高生长过程,统计出笋量和退笋量,测量竹笋高度,总结厚竹出退笋规律;并采用常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测定退笋不同阶段营养成分的含量,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质元素含量,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含量,分析退笋过程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1) 2015年、2017年和2018年厚竹出笋量分别为1 171、818和575株,出笋规律呈正态分布曲线,且从出笋初期至末期退笋率升高。退笋高度主要集中在50 cm以内,其中30 cm高度以下的退笋占比分别高达69. 81%、83. 60%、86. 09%,且在相同时间内,退笋高生长量低于正常笋。2)与正常笋相比,厚竹退笋的粗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均下降,而灰分、酸性洗涤纤维则高于正常笋,脂肪含量与健壮笋无显著差异(P>0. 05);厚竹不同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P>Mg>Ca> Zn> Mn> Fe> Cu,其中P含量表现为正常笋高于退笋,其余均是退笋显著高于正常笋(P
关键词:
厚竹 生长规律 退笋 营养成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