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87)
- 2023(12148)
- 2022(10364)
- 2021(9299)
- 2020(8106)
- 2019(18585)
- 2018(18256)
- 2017(34901)
- 2016(18941)
- 2015(21510)
- 2014(21425)
- 2013(21415)
- 2012(20375)
- 2011(18645)
- 2010(18833)
- 2009(17424)
- 2008(17459)
- 2007(15633)
- 2006(13673)
- 2005(12328)
- 学科
- 济(97024)
- 经济(96943)
- 管理(53322)
- 业(48758)
- 企(39543)
- 企业(39543)
- 方法(35973)
- 数学(31508)
- 数学方法(31220)
- 地方(24426)
- 财(22459)
- 农(21836)
- 学(21349)
- 中国(20624)
- 业经(18359)
- 制(17230)
- 农业(14960)
- 务(14804)
- 财务(14784)
- 财务管理(14751)
- 地方经济(14602)
- 贸(14253)
- 贸易(14243)
- 企业财务(13954)
- 银(13864)
- 银行(13837)
- 易(13670)
- 环境(13616)
- 和(13492)
- 融(13419)
- 机构
- 大学(277053)
- 学院(277012)
- 济(118504)
- 经济(115963)
- 管理(101226)
- 研究(99863)
- 理学(86069)
- 理学院(84949)
- 管理学(83460)
- 管理学院(82931)
- 中国(77036)
- 科学(62221)
- 京(59314)
- 财(54222)
- 所(52003)
- 农(49297)
- 研究所(47256)
- 中心(46034)
- 江(43320)
- 财经(42897)
- 业大(42046)
- 农业(38752)
- 经(38664)
- 北京(37522)
- 范(37165)
- 经济学(37131)
- 师范(36827)
- 院(36031)
- 州(34074)
- 经济学院(33307)
- 基金
- 项目(181041)
- 科学(141391)
- 基金(130621)
- 研究(130260)
- 家(115440)
- 国家(114506)
- 科学基金(96331)
- 社会(82240)
- 社会科(77711)
- 社会科学(77688)
- 省(70502)
- 基金项目(69784)
- 自然(62799)
- 自然科(61064)
- 自然科学(61045)
- 自然科学基金(59936)
- 划(59848)
- 教育(58453)
- 资助(52595)
- 编号(52484)
- 成果(42921)
- 重点(41925)
- 发(40637)
- 部(39751)
- 创(36720)
- 课题(36503)
- 科研(34952)
- 创新(34438)
- 国家社会(34058)
- 教育部(33419)
- 期刊
- 济(137681)
- 经济(137681)
- 研究(82943)
- 中国(53892)
- 学报(45086)
- 财(44957)
- 农(43281)
- 科学(41570)
- 管理(35077)
- 大学(33169)
- 学学(31520)
- 农业(28794)
- 融(26195)
- 金融(26195)
- 教育(23892)
- 技术(23218)
- 经济研究(22438)
- 财经(21799)
- 业经(20249)
- 经(18833)
- 问题(18349)
- 业(16515)
- 资源(15225)
- 技术经济(14609)
- 贸(13670)
- 版(13667)
- 统计(13037)
- 理论(12566)
- 财会(12492)
- 现代(12323)
共检索到421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石师 金晓斌 王世磊 刘静萍 应苏辰 周寅康
中国耕地生态系统受损日趋严重,识别具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价值的耕地并进行差异化管控意义重大。参考欧盟高自然价值农田理念并结合中国国情,提出高自然价值耕地的内涵,建立涵盖空间组成结构和关键功能的纵向传导识别方法,基于“利用强度—邻域环境—本底条件”的综合分类体系,对高自然价值耕地进行空间识别和类型划分,并以成都平原经济区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高自然价值耕地以保护资源本底为目标,在具备基本生产功能的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景观异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研究区共有高自然价值耕地21.04×10~4hm~2,占耕地总量的11.6%,主要分布于中部平原向西部山地的过渡地带以及南部浅丘地区;(3)研究区的高自然价值耕地包括自然演退防治类、综合效益提升类、人为干扰管控类、区域特色挖掘类、立地优化整理类和现状重点保护类。研究结果可为推动耕地多元功能保护,创新耕地生态系统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伟龙 任平 曾雨晴
研究目的:全面认识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时空演变过程和演变特征。研究方法:采用影子工程法、替代市场法测算了1998—2012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各县(区、市)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并借助Geo Da和Arc GIS软件,分析了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1998—2012年间,成都平原经济区耕地涵养水源价值总体呈现急剧减少向缓慢减少的变化趋势,其中,1998—2003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76.49×108元/a,减少到234.95×108元/a,年变化率为3.31%;2003—2012年耕地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价值从234.95×108元/a,减少到223.77×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钟文挺 李浩 谢丽红 孙娟 何玉亭 王科
【目的】本文探索了成都平原-山地过渡带不同高程影响下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特征。【方法】选择彭州市为研究区,在不同高程下采集1142个耕层土样,运用传统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半变异函数模型优化以及协同克里格插值等方法对其养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高程与速效钾、有机质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与碱解氮、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随高程的升高而降低,再在>913 m的区域明显回升;速效钾、有机质含量随高程升高而增加。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带过渡性最大的高程范围内。【结论】研究结果有助于为成都平原-山地过渡带的耕地地力提升、土壤利用与保护提供一定参考,对促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障我国西南地区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世磊 金晓斌 张辛欣 石师 施釉超 刘晶 周寅康
非粮化耕地是耕地补充来源和用途管控的重点区域,科学识别非粮化耕地整治潜力并对其进行分区调控是落实新时期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基石。论文以成都平原为研究区,遵循“内涵界定—潜力识别—分区调控”的研究思路,基于非粮化耕地整治潜力系统解析,统筹资源环境适宜性和社会经济约束性构建非粮化耕地整治潜力评价体系,明晰非粮化耕地理论和现实整治潜力阈值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借助两维图论聚类算法构建非粮化耕地整治潜力分区并提出调控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非粮化耕地理论整治潜力面积为2461.14 km~2,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性;(2)研究区非粮化耕地现实整治潜力约束系数对不同县(市、区)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性,规划管控约束、耕作条件约束、经济支撑约束和社会意愿约束下的非粮化耕地整治潜力分别为2348.31、1347.89、1676.52和1292.74 km~2;(3)按照“约束类型+时序引导”的规则可划分5类整治潜力分区,不同分区之间的约束类型组合与整治时序安排可为差异化调控策略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平原强化耕地“非粮化”治理和保障耕地“进出平衡”制度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勤 王玉宽 徐佩 彭培好
【目的】林盘是成都平原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以及农户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空间,但是当前林盘各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定量评估还十分欠缺,本文将科学揭示林盘的固碳释氧功能和价值。【方法】本文通过小型无人机与地面植物调查,利用材积-生物量模型和平均生产力法估算乔木与竹林的固碳释氧物质量,并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测算其价值量。【结果】林盘内维管束植物合计106科254属310种,包括乔木81种和竹类11种,不同规模林盘的物种种类和数量具有一定差异性;小、中、大型林盘平均碳储量约为6.36、21.91和43.72 t/个,固碳能力约为0.26、0.81和1.56 t/a.个,固碳释氧价值量分别为456.05、1438.32和2762.63元/a.个;【结论】总体上看,郫县林盘2015年碳储量约为75594.36 t,固碳能力约为2885.74 t/a,固碳释氧的价值量约为509.73×10~4元/a,其中固定CO2247.17×10~4元/a,释放O2262.56×10~4元/a。
关键词:
林盘 固碳释氧 生态服务 价值 郫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刚 叶小丽 游婧 伍钧
本试验采集309份耕地土样,分析了土壤中铅含量水平。基于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利用地质累积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对耕地土壤中Pb污染累积特性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平原耕地土壤中Pb含量差异较大,各区域土壤Pb含量顺序为新都>郫县>新津>温江>双流>都江堰>彭州>崇州>大邑>邛崃,所有样品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较好。地质积累指数而言,除新都和郫县为"中度污染"外,其余各区域均为"无-中度污染"。成都平原耕地Pb潜在生态风险均为低生态风险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书立 葛翠萍 付微 赵军 孟凯
以2013年三江平原富锦市实地调查和采样数据,1981年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和各种辅助图件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统计学和GIS技术等研究方法,分析三江平原富锦市农田耕层土壤有机质(SOM)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32年间SOM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富锦市SOM含量平均值为42.1 g/kg,较1981年下降了18.6%;在空间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格局,属于中等强度空间相关,受结构性因子和随机因子的共同作用。按照国家第二次土壤普查时富锦市SOM分级标准,1981-2013年有85.9%的农田耕层SOM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有50.5%面积得到了提升,有35.4%面积有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可可 张仕超 赵浣玎 熊熙 刘竞宇
【目的】在耕地分类型差异下,基于"三位一体"保护视角剖析耕地内水旱地在数量质量生态的时空演变轨迹及特征差异,实现数量质量生态共同发展。【方法】以三峡库区江津区为例,应用土地利用现状和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成果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景观格局指数、最近邻指数法等研究水旱地数量、质量、生态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1)江津区水田、旱地在空间格局上具有显著聚集性的分布特征,旱地数量分布呈现中高北低,水田分布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2)质量,水田整体质量等级高于旱地,水旱地呈现出自中西部向南北两端等别逐渐降低的趋势;(3)生态,水旱地形状复杂地类破碎,连通性降低、聚集性显著。【结论】实施耕地分区,分类型保护措施,实现因地制宜的特色农业发展势头,为该区域分类型下耕地资源保护及制定"三位一体"保护政策和优化耕地布局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周伟 石吉金 苏子龙 马朋林
目前,我国耕地生态补偿在机制、理论、技术、实践等方面都尚未成熟,进一步探讨耕地生态补偿的基本内涵及存在问题很有必要。
关键词:
耕地生态补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启宇 张文
农地流转优化了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增加了农民收入,巩固和完善了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产生了积极有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当前农用地流转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本文以成都平原为例,分析了当前农用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农地流转 问题 对策 成都平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保胜
本文以淮海经济区为例,分析了其经济技术特征、空间分布及地区间协调发展情况,发现淮海经济区各地市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在各自省份中符合核心-边缘区理论,接合区内部各地市之间经济技术水平呈现出绝对发散和相对收敛,而且接合区核心区域的几个城市呈现"低低"水平邻接的空间特征。
关键词:
省际接合区 经济技术特征 淮海经济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吕蕊 王珍
以兰州市城关区为例,按耕地资源具有经济产出、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引用收益还原法和替代市场法定量地核算该区耕地资源的价值并与其征地补偿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关区现行征地补偿标准低于耕地资源总价值,属于适当补偿;青白石街道与伏龙坪街道耕地资源总价值相当,但其各自的征地补偿标准却存在较大差别。
关键词:
耕地资源价值 征地补偿标准 比较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贺 刘金平 蔡利平
对于资源型区域而言,矿业开发的特殊性和地区经济发展对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独特资源型经济空间特征。非均衡发展造成区域经济差异越来越明显,其必然导致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的形成与演变。论文利用最小二乘法和地理加权回归法,对以河南省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171个县域的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探寻资源型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因素,揭示资源型区域的经济增长空间分异驱动力。研究表明:形成中原经济区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力依次是矿业、农业和交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了以郑州为中心的区域经济核心圈层的形成,主要依靠农业来提升经济总量的豫东地区较为贫困,而交通基础建设加强了区域经济空间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宏 邓良基 吴金涛
本文利用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成都市双流县1996年~2003年的景观格局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研究采用斑块总面积、破碎化指数和分维数对县域各景观要素进行动态分析,引入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区域破碎度和城市化指数研究县域内4个代表性乡镇的综合景观格局。结果表明,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会生产时空上的变异: ①同一区域在不同时期景观格局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996年~2003年,水田和菜地的斑块总面积在不断下降,而城镇居住用地和工矿用地的面积却不断上升;所有斑块要素的破碎化指数除了城镇居住用地,均为下降;河流和交通廊道的分维数最大,是由于它具有最复杂的斑块形状; ②不同区域在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地形和季节变化对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省成都经济区为例
华北集约化农区耕地细碎化特征及其整治模式研究——以河北曲周为例
东北黑土区耕地系统健康诊断及其演化特征——以克山县为例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例
从耕地资源价值论我国耕地征用补偿的完善——以福建省为例
松嫩高平原黑土区耕地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异——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例
耕地细碎化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相关特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基于LCA方法的生猪产业温室气体排放时空特征分析——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三江平原淡水湿地生态系统景观格局特征研究——以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耕地非农化的空间过程与扩散路径研究——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