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33)
2023(3123)
2022(2692)
2021(2704)
2020(2376)
2019(5606)
2018(5349)
2017(9768)
2016(5930)
2015(7086)
2014(7442)
2013(6575)
2012(6009)
2011(5253)
2010(5555)
2009(4675)
2008(4571)
2007(3992)
2006(3330)
2005(2947)
作者
(16326)
(13432)
(13283)
(12701)
(8476)
(6348)
(6204)
(5289)
(5147)
(5060)
(4669)
(4462)
(4371)
(4341)
(4228)
(4126)
(4085)
(3999)
(3849)
(3843)
(3475)
(3420)
(3286)
(3181)
(3138)
(3069)
(3061)
(3056)
(2872)
(2691)
学科
(23268)
经济(23260)
方法(15387)
管理(15199)
数学(14053)
数学方法(13631)
(12345)
(11417)
企业(11417)
理论(7175)
教学(6117)
中国(5533)
(4782)
技术(4765)
学法(4163)
教学法(4163)
业经(3840)
(3796)
学理(3600)
学理论(3600)
学校(3520)
教育(3452)
(3425)
(3176)
地方(3084)
(2931)
(2807)
环境(2647)
(2594)
贸易(2593)
机构
学院(82016)
大学(73132)
管理(28698)
(26286)
经济(25584)
理学(24972)
理学院(24702)
管理学(23664)
管理学院(23540)
研究(23236)
技术(17257)
职业(16375)
中国(16333)
(16177)
科学(15888)
技术学院(12519)
(12501)
(12067)
职业技术(11969)
业大(11861)
(11471)
(11305)
研究所(11083)
中心(10833)
(10750)
(10430)
师范(10303)
北京(10248)
财经(9201)
农业(9056)
基金
项目(54214)
科学(42581)
研究(40951)
基金(36288)
(31520)
国家(31252)
科学基金(27170)
(24709)
教育(23464)
社会(22419)
社会科(21170)
社会科学(21166)
(20211)
编号(18993)
自然(18692)
自然科(18348)
自然科学(18345)
基金项目(18323)
自然科学基金(17953)
资助(16825)
课题(14756)
成果(14518)
重点(13104)
(12813)
(11455)
(11399)
(11224)
规划(10995)
项目编号(10946)
创新(10444)
期刊
(24722)
经济(24722)
教育(19522)
研究(18665)
中国(17987)
技术(13919)
学报(12018)
管理(11187)
职业(10732)
科学(10391)
(9283)
大学(9178)
(8789)
学学(8489)
统计(7029)
技术教育(6799)
职业技术(6799)
职业技术教育(6799)
农业(6589)
(6175)
决策(5720)
(5348)
论坛(5348)
技术经济(4604)
(4169)
金融(4169)
财经(4145)
(4064)
经济研究(4039)
图书(3973)
共检索到112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金根  张煜  班媚  
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衔接是高职高专院校升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后首要的基础性、全局性问题。高职高专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科学衔接的学理基础是高等教育的科学分类,衔接的基本依据是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和层次性,衔接的核心是内涵建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倩  崔俊媛  刘娜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因为生源质量整体不如本科院校,获得的社会关注度不高,学生在市场竞争中多处于下风;本科类院校由于社会实践教育和技能培训不够,学生大多理论较强而操作能力不足。鉴于这种情况,文章通过对现代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现状的分析,结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出建设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的教学模式,在价值论、职业带、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上,实现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专业师资的衔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演克武  王建华  杨海华  
专升本是高职高专与本科之间分段培养的一种形式,在强大的社会需求和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江苏省专升本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专升本教育当前面临着两个阶段课程体系内容衔接不畅、课程体系与企业岗位需求错位等问题。高职高专、应用型本科和企业作为专升本培养程序上三个不同的培养阶段,应该是一个包含衔接和提升的"螺旋链"。基于罗伯特·卡茨的岗位能力素质结构模型,以江苏省应用型本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对酒店具体岗位能力素质结构剖析和与其相匹配的课程进行对比分析,从转段机制、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高专、本科、企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武霞  
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与高职专科教育有机衔接,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内在要求。职业带理论、终身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教育生态位理论及国际教育标准分类,分别从社会人才结构、人的就业升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等不同角度,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及支持。借鉴上述理论及相关观点,高职专科院校要立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守住专科职业教育阵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重点办好本科职业教育,共同为产业升级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相互衔接融通的教育支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代晓容  何静  
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衔接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正在积极探索的教育实践主题。哲学的价值论、职业带理论和认知心理学理论为职业教育体系中三个学段的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各地高职院校在衔接的实践操作模式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在中高本一体化框架下的错位衔接,二是基于资源共享型的逆向性衔接。这是基于理论设想和现实基础的需求和选择,也是为将来实现中高本全方位有机衔接的前期探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鲁武霞  李晓明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在教育内涵与属性特征上存在共性与关联,包括类型定位的同质性、层次定位的承接性、规格定位的实用性、培养模式的二元性、服务定位的区域性等内在特征,以及两者在区域教育系统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共生协调关系。当前,我国高职(专科)教育与应用型本科在纵向上实现办学(学历)层次的衔接,在横向上实现培养目标规格的类型贯通,以形成相对完整的高职教育类型(5B),并与理论型(5A)高等教育并存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是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和高职教育层次结构的现实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武霞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逐渐将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不仅可以推进高等教育结构改革与高职教育层次拓展,而且能满足社会经济转型的现实需要。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打破传统观念的桎梏,超越"升本"、"升大"情结,坚守专科与本科教育生态位,协同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杨劲松  
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试点是高职教育层次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一个重要的环节。但从试点过程来看,仍然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高职本科教育类型定位问题;其次是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技术处理问题;另外是衔接过程的管理和评价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高职与地方应用型本科衔接才能更加科学高效,高职本科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技能复合型或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武霞  
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并将应用型本科转型为高职本科,是解决目前高职专科"招生难"和应用型本科"就业难"问题的现实出路,也是我国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完善的方向选择。从主体维度分析,高等教育类型的横向贯通和教育层次的纵向衔接,都要落实于承担相应教育的执行主体——高职专科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两者打开传统观念的桎梏,携手合作、协同发展,并在区域高等教育系统中形成各自的生态位,从而在应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中实现各自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学梅  李作章  
为打通技能型人才成长通道,满足产业发展对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和支撑国家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日本通过改革学位授予和招生政策,调整学科设置等措施,支持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间的顺畅衔接。应用型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衔接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供给侧改革和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必然要求,需要在服务地方经济、产教融合和课程统整等方面进行努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静  
基于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进程和成熟程度,通过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办学、分段培养完成高职本科教育是最为科学、可行的途径,专业衔接是做好联合培养的基础。从研究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和高职专业目录入手,分析了本科和高职专业的衔接状态,并从高职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视角,对专业衔接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季静静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正视学生的知识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方面的改革以及教材体系和教师队伍的优化,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效衔接,从而实现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甄国红  张天蔚  睢忠林  
建立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相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而课程体系的衔接则是贯通培养的核心环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长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3+2"财务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衔接双方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内容特征,构建了"模块+平台"的课程结构体系,为相关院校开展衔接培养提供了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檀祝平  
在分析专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和本科"功能材料"专业课程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一体化课程体系是解决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存在问题的有效路径,办学定位的趋同、培养目标的一致性、相应的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有效的运行措施是实现高职与应用本科衔接课程一体化体系构建和实践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鲁武霞  
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了高技能人才的规格层次需求,但目前高技能人才成长缺乏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支撑,缺乏普及的高职本科教育支持,缺乏宽阔的专升本教育通道。促进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贯通、地方应用型本科向高职本科转型,是突破上述困境的现实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