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1)
2023(11810)
2022(10215)
2021(9882)
2020(8318)
2019(19667)
2018(19508)
2017(37562)
2016(20932)
2015(24047)
2014(24445)
2013(23444)
2012(21254)
2011(19006)
2010(19131)
2009(16705)
2008(16045)
2007(13850)
2006(11883)
2005(10234)
作者
(58181)
(47977)
(47782)
(45566)
(30637)
(22985)
(21723)
(19006)
(18348)
(17188)
(16564)
(15963)
(15260)
(15091)
(14920)
(14527)
(14500)
(14372)
(13653)
(13640)
(12006)
(11934)
(11634)
(10972)
(10752)
(10728)
(10720)
(10636)
(9724)
(9488)
学科
(77399)
经济(77320)
管理(57460)
(53132)
(45230)
企业(45230)
方法(40234)
数学(35278)
数学方法(34583)
中国(20673)
(19915)
理论(17818)
(17329)
业经(17009)
(16998)
地方(14775)
技术(14362)
教育(13586)
农业(13178)
(12965)
(12836)
贸易(12830)
(12440)
教学(12310)
(12246)
环境(11497)
(11215)
财务(11141)
财务管理(11119)
(11010)
机构
学院(288327)
大学(283101)
管理(114858)
(103659)
经济(101088)
理学(100444)
理学院(99350)
管理学(97208)
管理学院(96717)
研究(89493)
中国(63419)
(60797)
科学(57778)
(46033)
(44246)
业大(43294)
(42679)
(41244)
研究所(40642)
中心(40390)
(39568)
师范(39228)
北京(38282)
技术(37902)
财经(37720)
(34337)
(34214)
农业(33341)
(32952)
师范大学(31375)
基金
项目(201222)
科学(157561)
研究(150701)
基金(141980)
(122782)
国家(121719)
科学基金(104977)
社会(89779)
社会科(84879)
社会科学(84854)
(81577)
基金项目(75454)
教育(73768)
自然(69456)
(68401)
自然科(67852)
自然科学(67840)
自然科学基金(66563)
编号(64923)
资助(59889)
成果(51960)
课题(45910)
重点(45374)
(43805)
(42180)
(42029)
项目编号(39485)
创新(39042)
科研(38289)
大学(37882)
期刊
(108299)
经济(108299)
研究(79868)
中国(56022)
教育(47797)
学报(43775)
管理(41522)
科学(40406)
(38015)
大学(33452)
(33427)
技术(31729)
学学(31083)
农业(27211)
(18656)
金融(18656)
业经(18368)
财经(17210)
经济研究(17079)
职业(17041)
图书(16634)
(14542)
科技(14394)
(14111)
技术经济(13829)
理论(13807)
问题(13645)
(13177)
论坛(13177)
实践(12899)
共检索到403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盛艳秋  
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高技能人才,与此同时,也必须认识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就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基本框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提出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以期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贺修炎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校企双向互动合作模式的构建,必须坚持需求导向、校企协同、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四项基本原则,采取争取政府政策与法规的支持,搭建校企间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主动争取企业的支持和建立校企间有效的保障机制等基本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慧  韩忠培  陈瑶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院校育人水平的"利器"。文章基于校企合作视角,因地制宜地从构建产学研机制、利益驱动机制、保障机制以及共享机制四方面入手,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指出了新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顾力平  陈怡  
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是高技能人才三个培养途径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三大任务之一。应根据高技能人才岗位培养的特点、规律,对其院校培养模式进行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文莲  
当前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对旅游行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对高职院校而言,培养高技能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我国休闲旅游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培养休闲旅游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对策进行了论述,以期为推动我国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旅游行业人才素养做有益贡献和研究尝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小其  
高技能人才凭借掌握有熟练的专业技能,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解决操作性的问题发挥关键作用的一类专业人员。本文从理论构建的视角出发,考察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教学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理论构建的前提、核心和基础。针对理论建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尝试地提出,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互利双赢,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凸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等的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樱夕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正日益加大,培养更多的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对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实现科学发展观意义重大。文章结合技能人才培养理论,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文芝  刘昭斌  张欣  
针对高职院校网络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苏州市职业大学构建了"专业+企业+服务"的高技能培养模式,实施了专业定位能力化,课程体系科学化;课程设置模块化,教学方式即时化;实训条件生产化,教学过程工程化;教师团队双师化,教学资源网络化;双证制与创新竞赛同步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潘荣江  
"基地+联盟"是高职院校与市政府、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该模式由区域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参与、协同运作,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基地+联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从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平台创新三方面探讨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构建,为地方创新高技能人才培育模式提供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孟庆国  曹晔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系统地梳理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八种模式,并对八种模式的产生、发展与特点进行了归纳总结以及比较分析,在微观层面能够指导培养机构有效选择培养模式,在宏观层面推动我国建立起适合国情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莉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河南省产业政策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职业学校、企业和政府各有关主体的作用和定位,研究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途径,从而为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价值、可操作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郝天聪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与中、低级技能人才相比,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同的内涵结构、成长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体系设计中的主要失误在于,长期以来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压在职前阶段的高职院校身上,对于职后阶段企业继续教育与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存在教育体系与劳动体系严重分离的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视角出发,重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其核心框架为,清晰界定不同阶段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高技能人才不同培养主体的责任分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校企深度合作,构建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小娟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规律性,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主动与政府、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师资队伍、人才评价等方面深化改革,制订切实可行的有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为社会培养一批理论基础较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桂群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多有创新,为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理解与处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有些不足之处。结合高技能人才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深挖不足、探索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江燕英  张学英  李雪星  
国际化高技能人才"三证书"培养模式由国内职业院校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合作,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融入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多个技能群匹配课程群,用对应的职业技能组合作为评价技能水平的内容和测量指标,毕业后符合条件的学生,可在原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之外获得国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具有理论知识和相应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对接国际技能前沿与国际就业市场的国际化高水平技能人才。"三证书"培养模式在实践环节引入学习型工厂,具有典型的内外技能融合形成特征,职业院校与国际机构合作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创新了内外技能形成的表现形式。"三证书"培养模式促进了学历框架和资历框架的融合,促进了职业资格证书国际化,为建构先进性、高质量、权威性的国家资历框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