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91)
2023(4662)
2022(4002)
2021(3917)
2020(3245)
2019(7318)
2018(6891)
2017(12745)
2016(7896)
2015(8976)
2014(9370)
2013(8506)
2012(8124)
2011(7337)
2010(7556)
2009(6287)
2008(6303)
2007(5615)
2006(4769)
2005(4427)
作者
(23064)
(19223)
(19008)
(18362)
(12389)
(9314)
(8643)
(7381)
(7299)
(7214)
(6780)
(6625)
(6411)
(6389)
(6145)
(6074)
(5988)
(5789)
(5584)
(5474)
(5100)
(4988)
(4786)
(4639)
(4543)
(4314)
(4292)
(4221)
(4039)
(4039)
学科
(23215)
经济(23178)
管理(17220)
(16130)
(13077)
企业(13077)
方法(11030)
数学(9407)
数学方法(9185)
(8539)
理论(8182)
中国(7169)
教学(7004)
(6475)
教育(5923)
(5918)
技术(5639)
(5021)
学法(4771)
教学法(4771)
业经(4712)
(4597)
金融(4596)
(4588)
银行(4568)
(4383)
(4277)
财务(4270)
财务管理(4259)
企业财务(4151)
机构
学院(112466)
大学(105145)
研究(39299)
(35345)
经济(34423)
管理(33244)
理学(28777)
理学院(28261)
管理学(27388)
管理学院(27194)
科学(27163)
中国(25849)
(23033)
(22006)
(21623)
技术(20598)
研究所(20079)
(18174)
职业(18161)
(18036)
业大(17883)
(17727)
农业(17647)
师范(17488)
中心(16707)
(14693)
财经(14688)
技术学院(14452)
师范大学(14066)
北京(13999)
基金
项目(75052)
科学(58449)
研究(55306)
基金(51631)
(46731)
国家(46322)
科学基金(38262)
(31811)
社会(30964)
教育(30607)
社会科(29182)
社会科学(29170)
(27337)
基金项目(27133)
自然(26144)
自然科(25589)
自然科学(25576)
自然科学基金(25133)
编号(24190)
资助(21511)
成果(19967)
课题(19263)
重点(18744)
(16718)
(16339)
(16255)
(15870)
(15846)
科研(14688)
创新(14670)
期刊
(36584)
经济(36584)
研究(29822)
教育(27468)
中国(25297)
学报(22390)
(19307)
科学(18816)
大学(16197)
学学(15210)
(13714)
技术(13320)
农业(13278)
职业(12422)
管理(11571)
(8614)
金融(8614)
技术教育(8113)
职业技术(8113)
职业技术教育(8113)
财经(7544)
(7202)
(7017)
论坛(7017)
(6491)
(6471)
业大(6305)
经济研究(5860)
农业大学(5232)
业经(4934)
共检索到159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河水  
高职院校的隐性课程具有职业教育的鲜明特色,是校企合作的"双情境"课程,具有"附学习"的育人功能。为此,应强调隐性课程的核心价值观培育功能、产业文化传导功能和学生社会化引领功能,通过打造更多优质校企融合的隐性课程平台,以间接或内隐的方式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养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彩芳  
注重隐性德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德育发展的新趋势。我国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把握这一趋势,高度重视校园隐性德育资源的挖掘,发挥其育人功能,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琳琳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影响,以其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于此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高职院校应以实践育德、生活育德、岗位育德和自我育德为基本取向,从物资-空间、组织-制度、职业-情境和文化-心理四个层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同时建立针对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实施过程、学生评价的监控管理体系,保障隐性思想政治课程有效实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丹  
开发心理隐性课程资源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高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深刻认识隐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资源,反思隐性课程资源的心理功能,从文化层面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资源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影响力,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范晓光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方面,承载着课堂教育无法替代的育人功能。本文以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分析品牌性校园文化活动的内涵延伸,深挖此类活动的隐性育人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寻求更多有效载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贺星岳  
就业是民生之本。组织实施好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是应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应急、应变措施,更是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定位的长效制度建设。一、再认识问题的提出自国务院批转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首次明确提出"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尤其是2006年启动了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0年又启动了第二批百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各省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有远  欧阳园园  徐长斌  
随着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发展,如何挖掘大量精品课程资源中的隐性知识和隐性课程资源,促成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优质资源更广范围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针对高职院校此类问题,通过引用SECI模型从整体上分析和研究了精品资源课程中的显性和隐性资源的平衡转化。采用认知地图等可视化技术对隐性资源进行挖掘,建立隐性知识数据库,采用本体建模的方式构建了适合高职院校精品课程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朝晔  
现代课程观注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隐性课程是人文教育的重要资源。根据医药卫生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人文教育的实际,挖掘人文教育资源,丰富人文教育内容,拓宽人文教育的途径,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物质性、精神性、行为性、活动性和制度性隐性课程,发挥隐性课程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苏立坡  李孝录  曹凯锋  商建辉  
隐性课程是学校在教育中,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的教育影响因素的总和。隐性课程存在于大学教育的每一个角落,从高等教育入手可以分为显性课程中的隐性课程、物质层面的隐性课程、精神层面的隐性课程、制度层面的隐性课程与行为层面的隐性课程。隐性课程通过暗示、感染、模仿和认同等方式来影响大学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曦  
隐性课程是与显性课程相对应的概念,具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影响深刻性和广泛性等特征。高职实训基地加强隐性课程因素开发可以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观、职业关键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行高职实训基地隐性课程因素的开发,要注意加强高职实训基地环境、规章制度、精神文化和实践课程的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顾旭明  
诚信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伦理,受经济关系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制约,反过来又必将作用经济社会的发展。诚信是立身之本,是道德的基础,也是人际交往的首要准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要的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毕业生近9成在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服务业的企业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工作,他们是这些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芳  
高职教育在迅猛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又呈现出新的独特个性,所以单纯的显性德育方式已显得力不从心,隐性德育不失为一个好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文章试从教师主体、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三个层面来探讨加强高职院校隐性德育,以期提升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莉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戴海燕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针对目前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辛苗  
传统的复本是指与正本的内容和外在形式特征完全一致的图书,是图书编目意义上的复本,隐性复本是指与正本的内容相同而外在形式特征不同的图书,是读者需求意义上的复本。根据编目工作的确认原理,隐性复本不应该集中著录于同一条书目记录中,而是应该分别建立书目记录,同时应在书目记录之间建立关联,以充分揭示隐性复本,满足读者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