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0)
2023(2160)
2022(1959)
2021(2242)
2020(1886)
2019(4311)
2018(3859)
2017(5940)
2016(4205)
2015(5276)
2014(5649)
2013(4408)
2012(4026)
2011(3578)
2010(3732)
2009(2889)
2008(2539)
2007(2385)
2006(2120)
2005(1839)
作者
(8222)
(6724)
(6683)
(6654)
(4241)
(3220)
(3187)
(2723)
(2710)
(2630)
(2425)
(2339)
(2265)
(2166)
(2113)
(2046)
(2034)
(1966)
(1941)
(1912)
(1900)
(1870)
(1672)
(1668)
(1631)
(1625)
(1591)
(1586)
(1544)
(1428)
学科
教育(7744)
理论(7589)
(7347)
教学(6892)
管理(6836)
(6694)
经济(6673)
(5789)
学校(5258)
中国(5044)
农业(5038)
(4883)
企业(4883)
学法(4502)
教学法(4502)
收入(4322)
分配(3914)
思想(3779)
政治(3778)
业经(3716)
思想政治(3714)
政治教育(3714)
治教(3714)
德育(3693)
学理(3599)
学理论(3599)
高等(3327)
方法(3278)
(3249)
企业经济(2721)
机构
学院(47264)
大学(42679)
职业(15674)
技术(13236)
研究(12903)
教育(11723)
职业技术(11510)
技术学院(11227)
管理(10663)
(10504)
师范(10462)
(9668)
(9386)
经济(9194)
理学(8991)
理学院(8800)
(8545)
管理学(8311)
管理学院(8251)
师范大学(8110)
科学(7444)
(7415)
中国(6976)
北京(6150)
(5759)
中心(5647)
(5645)
(5205)
业大(5132)
研究所(5074)
基金
研究(29008)
项目(27789)
科学(21789)
教育(19890)
编号(16159)
基金(14886)
(14860)
社会(14731)
成果(14354)
课题(13820)
社会科(13326)
社会科学(13324)
(13089)
(12052)
(10943)
国家(10679)
规划(9500)
科学基金(9173)
(8957)
项目编号(8825)
研究成果(8553)
(8410)
大学(8145)
年度(7869)
基金项目(7635)
(7482)
(7478)
阶段(7453)
重点(7180)
阶段性(6965)
期刊
教育(31733)
中国(19023)
研究(16638)
职业(12484)
(11945)
经济(11945)
技术(8624)
技术教育(7220)
职业技术(7220)
职业技术教育(7220)
大学(6143)
(5623)
学报(5477)
高等(5374)
(5088)
论坛(5088)
(4755)
高等教育(4401)
科学(4119)
农业(4010)
成人(4006)
成人教育(4006)
职教(3943)
图书(3891)
学学(3891)
管理(3399)
书馆(3087)
图书馆(3087)
教研(2763)
高教(2763)
共检索到75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伟  高美娟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既是一项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政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重要责任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各方社会主体在资助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时,应当体现出关爱、奉献和尊重的伦理责任。经济上的外在支持只是暂时性的应对策略,坚毅的伦理品质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脱贫最为彻底的保证,为此,更需要贫困大学生个体在受资助过程中及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坚持诚信的宝贵品格和自立自强的担当勇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银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认定标准难以统一、申请条件比较笼统、审批评定方法单一、专业评定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思想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确定认定标准和申请条件,完善资助帮困的评定方式和方法;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帮困,形成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助学帮困的制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统一,提高帮扶工作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郝天聪  
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对于中职学生的资助是追求教育公平正义的必然选择,建立一套完备有效的中职学生资助制度体系就成为关键环节。责任伦理以其独特的视角为研究中职学生资助制度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操作范式。通过责任伦理的视角重新审视中职学生的资助问题,剖析中职学生资助的现代伦理困境,厘清中职学生资助主客体的伦理责任,最终有助于构建出合乎伦理的中职学生资助制度体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勇  
目前,世界各国对大学生的助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免费加助学金资助模式”、“收费加混合资助模式”、“收费加贷学金资助模式”。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大学生的助学工作,并对助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甄晶  
责任伦理认为,网络社会良性秩序的形成关键在于"责任"。自我责任的缺失、他人责任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淡化是当前大学生网络伦理责任的危机所在,而网络的虚拟性、青春期心理成熟的滞后、公民责任与网络责任教育的缺乏、社会环境的负面冲击、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是形成危机的背后原因,可以通过借鉴中西方责任伦理思想精髓、加强网络责任教育、提升个人网络素养、完善网络责任法制等方面厘清危机化解之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美娟  郑荣伟  
制度与伦理是社会问题治理的基本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问题,需要从制度与伦理的双重维度上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的应对路径。在制度设计上,要建构资助政策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伦理德性上的关怀。制度与伦理是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脱贫"提供"双轮"驱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芬  
要想大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在构建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体系的同时,还应构建精神资助体系。在实践中,要运用全人教育理念,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运用合作学习小组的方式,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做好经济资助,加强精神激励,激发贫困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构建经济资助-心理支持-能力提升-全人发展的全方位资助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芝  
西安晚报曾联合某企业、团省委和省青金会发起援助贫困大学生计划,活动启动以来,接到大量报名者。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寒门学子阳光励志,也有的寒门学子不愿接受资助,对贫困家境无法释怀。(据《西安晚报》)"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用在求学上,其实非常贴切。如今的大学早已收费,四年的学费、食宿费及其他费用加在一起,实在不是一笔小数目。在许多城市,没有10万块钱,四年的求学生涯很难支撑下来。但10万块钱,又岂是一个贫寒之家能拿得出来的?在此境况下,接受他人的资助,赢得求学的机会,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可面对他人的好心资助,偏偏有寒门学子一口回绝。报道中一位考生今年考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文华  
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给大学生生活和学习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的同时,也使他们思想中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从责任伦理的角度来看,当前,大学生在网络伦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责任缺失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的高度隐蔽性和虚拟性、大学生自身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与监管不完善、网络社会责任教育严重缺位。为此,高校须直面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深挖背后原因,果断采取借鉴传统慎独思想、做好网络责任教育、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策略等措施,最大程度地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水平,提高高校网络伦理教育的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淼泉  
学生成才既要通过学习结果的肯定,更需要对学生学习过程、成才过程中个性发展的大力资助。笔者建议从全方位政策关怀、全过程的心理支持与辅导、贫困生主体文化建构、职业能力的生成与培育等四个方面资助入手,真正实现贫困大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永美  湛方栋  陈建军  李元  谢春琼  谭冠林  祖艳群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云南农业大学1077名在校大学生的环境价值与伦理观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环境价值观呈多元化,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中心主义"、"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4%、25%、21%和31%。(2)50%-87%的学生认同"不同地域公平",67%-100%的学生赞同"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观,54%-83%的学生"非常关心,热爱并敬畏大自然",对环境价值的构成认识较好。(3)部分年级专业的学生中,20%-38%和18%-30%分别持有"地域不公平"和"代际不公平"的环境伦理观,20%-38%和18%-30%的学生持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名艳  张阳  
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的路径:精准识别,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档案;精准瞄准,匹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指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战略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大学生返贫预警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雪  戴宏  李雪  
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物价水平的提高以及贫富差距的逐渐悬殊,使得高校大学生中贫困生的比例逐年增加。高校管理者需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认定途径、健全多元化助学模式、健全保障制度以及加强学生诚信教育等,探索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透明化、规范化的资助途径,从而更有效地帮助高校完善助学体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曼  王希文  曹军会  
贫困大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抑郁而又无奈的心理特征,这是由其经济、学习、人际交往上的压力和社会压力造成的。目前的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一定缺陷,资助力度不够,资助方法不当,支助体系尚不完善。应建立一个符合贫困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经济资助与精神救助体系。改进资助方式,推行生源地贷款,实行按学分收费,改进资助工作方法;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营造关爱贫困生的人文环境,做好贫困生自我心理调节的引导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邹海贵  曾长秋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而教育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政治伦理的角度,分析了高校贫困生问题,指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和教育等社会制度安排存在缺陷。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引导贫困生追求美好生活,给贫困生以尊严和力量的设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