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1)
- 2023(10576)
- 2022(8831)
- 2021(8332)
- 2020(6683)
- 2019(15339)
- 2018(15488)
- 2017(27058)
- 2016(15839)
- 2015(18393)
- 2014(19019)
- 2013(17692)
- 2012(16221)
- 2011(14601)
- 2010(14885)
- 2009(12760)
- 2008(12464)
- 2007(11341)
- 2006(9931)
- 2005(8783)
- 学科
- 济(50141)
- 经济(50078)
- 管理(41787)
- 业(38214)
- 企(31050)
- 企业(31050)
- 方法(18845)
- 中国(18354)
- 农(17638)
- 技术(16400)
- 数学(15278)
- 数学方法(15066)
- 理论(14127)
- 地方(13579)
- 业经(13117)
- 学(12656)
- 制(11931)
- 教育(11886)
- 农业(11846)
- 财(11818)
- 教学(11713)
- 贸(9326)
- 贸易(9319)
- 体(9315)
- 易(8968)
- 和(8610)
- 环境(8305)
- 银(8273)
- 银行(8229)
- 行(7862)
- 机构
- 学院(213678)
- 大学(204006)
- 管理(72418)
- 研究(71676)
- 济(70564)
- 经济(68396)
- 理学(60679)
- 理学院(59826)
- 管理学(58549)
- 管理学院(58123)
- 中国(51694)
- 科学(46945)
- 京(45230)
- 农(39405)
- 江(38049)
- 所(37239)
- 技术(36205)
- 业大(33973)
- 范(33947)
- 研究所(33668)
- 中心(33647)
- 师范(33560)
- 财(32915)
- 州(31737)
- 职业(31289)
- 农业(30895)
- 北京(28086)
- 院(26516)
- 师范大学(26182)
- 省(25629)
- 基金
- 项目(139278)
- 研究(109192)
- 科学(107432)
- 基金(92125)
- 家(80412)
- 国家(79566)
- 科学基金(66492)
- 社会(62174)
- 省(60983)
- 社会科(58455)
- 社会科学(58442)
- 教育(55917)
- 划(50521)
- 编号(49796)
- 基金项目(49054)
- 自然(41755)
- 成果(40993)
- 自然科(40701)
- 自然科学(40687)
- 自然科学基金(39952)
- 课题(37604)
- 资助(36467)
- 重点(32549)
- 年(31992)
- 发(31566)
- 创(29969)
- 部(29575)
- 项目编号(28907)
- 规划(27866)
- 创新(27731)
- 期刊
- 济(85620)
- 经济(85620)
- 研究(60208)
- 中国(57065)
- 教育(48861)
- 农(35802)
- 学报(35731)
- 科学(30869)
- 技术(29643)
- 财(27488)
- 管理(26761)
- 大学(26393)
- 农业(24404)
- 学学(23961)
- 职业(21743)
- 融(15868)
- 金融(15868)
- 图书(15344)
- 业经(15207)
- 技术教育(14873)
- 职业技术(14873)
- 职业技术教育(14873)
- 坛(14715)
- 论坛(14715)
- 业(13552)
- 经济研究(12009)
- 科技(11903)
- 财经(11550)
- 版(11520)
- 书馆(11039)
共检索到333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瞿俊
文章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素质竞赛体系的实践探索为例,全面分析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特征和要素,并提出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提升教育资源整合度、人才培养贡献度和企业用人满意度的三大成效。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素质 竞赛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壮国桢 瞿俊 冉如波
内涵近年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把职业素质竞赛体系作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抓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职业素质竞赛体系是紧密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发展需求和职业定位,以学生为主体,以社团为基础,以竞赛为载体,以文化节为平台,着力培养学生稳定的职业理想、过硬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技术文化氛围。从时间上,竞赛体系涵盖了学生从入校至毕业全过程,实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玉梓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体系建构存在偏差。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以四大工程为抓手进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四目十一项"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可为高职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高职生 素质教育 内容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银年 裴智民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采取工作站模式,全面覆盖学生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实现教学环节有效衔接。该模式呈现三个层次递进:建设内容的"实"、建设模式的"新"、建设机制的"活"。它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顶岗实习的几个问题,还大大提高了高职院顶岗实习教育与管理的效率,为高职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工作站 顶岗实习 教育与管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海东 郝超 周同根
校企合作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文章对"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的背景分析,提出了当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共建"厂中校"为例,介绍了构建"厂中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
厂中校 合作教育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谢振华
介绍了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从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出发,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特性,提出"四段递进、学训交互"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等模式实施的条件,并介绍了该模式在实现企业、学校、社会、学生多方共赢等方面的成效。
关键词: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倪志明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得高职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规模扩大的同时竞争也日趋激烈。高职院校如何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积聚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关键在于管理跟进,更有效地发挥教职员工的工作潜能与创造性。基于此,许多高职院校引入了目标管理。文章介绍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实施目标管理,创新思维,找准突破口,整合优势资源、互补资源、错位资源,形成一个整体的合力,产生"1+1>2"的整合效应,使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整体水平得以全面提高。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目标管理 探索实践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富国亮 只海平 张能云
高职院校协同创新平台是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由具有资源优势的高职院校牵头,联合区域内中小企业和院校等创新主体,在共同利益和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契约和协议的形式组建的利益实体。实现协同创新平台的有效运行,需要建立相关组织机构,规范运行管理,根据平台特点可采取资源共用、人员互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等协同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明华
素质教育是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抓手,它为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提供了理论支撑,必须在院校层面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并积极找寻素质教育的实施路径。作为航海类高职院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借示范校建设契机,探索出素质教育的新思路:确立素质教育发展思路,搭建双素质并重课程体系,构建素质教育内容体系,着力提升校园海洋文化特色,彰显学校文化育人的办学特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敏
本文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该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授课情况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适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程的考核方式,并在部分班级进行实践。
关键词:
高职 人文素质 公共选修课 考核方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闵敏 张夏雨
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是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构建基于反馈、诊断、改进目的的指标体系,是实施评估的首要条件。文章从评估维度设计、评估价值取向、评估内容指向以及评估标准衡量等方面阐述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并以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本评估为例给出了专业建设质量评估具体的指标体系及实施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智
为应对21世纪全球化的新挑战,适应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文化素质的要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在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文化素质教育核心课程的建设、中华传统经典教育的推进、专业与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融合、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自觉 文化素质教育 核心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李娥 吴访升 盛杨
职业素养是直接与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环境和岗位需求相对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无论从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言,通识教育对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通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特色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竞赛课程、环境课程,论述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点,开发高职通识课程的实践。同时,提出对保障高职通识课程顺利实施的初步建议,即全员化的职业素养培育理念,全方位的通识教育保障制度。
关键词:
通识教育 职业素养 课程开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有生 王军 张庆玲 刘金华 逯家富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选择三个专业和三家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合作,从"双主体"办学机制,"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校课程+企业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开发,实训条件及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组织管理与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并对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双主体育人 工学交替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猛
结合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设备资产管理的实践,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设备资产管理应完善制度体系、加强设备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预算编制机制、加强采购和管理内部控制、加强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等,同时,提出要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设备资产 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诊改实践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研究——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以技能竞赛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以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
基于学生竞赛的高职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考试改革为例
高职院校行企校共建联合学院人才培养路径探析——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基于课程产教融合的高职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媒体专业为例
综合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探索实践——以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模糊评价法在高职课程体系评价中的应用——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工培训的实践探索——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π”型学生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特色育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