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4)
2023(11826)
2022(9935)
2021(9369)
2020(8126)
2019(18804)
2018(18273)
2017(35899)
2016(19882)
2015(22757)
2014(22775)
2013(21963)
2012(20511)
2011(18231)
2010(18696)
2009(16862)
2008(16784)
2007(15054)
2006(12962)
2005(11638)
作者
(55790)
(46287)
(46143)
(44273)
(29903)
(22538)
(21150)
(18024)
(17796)
(17155)
(15902)
(15789)
(14924)
(14924)
(14598)
(14300)
(13810)
(13745)
(13668)
(13238)
(11869)
(11633)
(11426)
(10721)
(10619)
(10466)
(10438)
(10367)
(9669)
(9254)
学科
(84175)
经济(84087)
管理(55373)
(52685)
(45893)
企业(45893)
方法(44153)
数学(38619)
数学方法(37914)
中国(21564)
(20568)
(18991)
业经(17492)
(17190)
理论(17146)
(15321)
地方(14630)
(14202)
贸易(14190)
(13755)
(13357)
财务(13312)
财务管理(13277)
技术(13147)
企业财务(12752)
农业(12252)
(12155)
(12130)
金融(12129)
银行(12125)
机构
学院(281432)
大学(277572)
(108618)
经济(106306)
管理(103589)
研究(90096)
理学(89984)
理学院(88926)
管理学(86755)
管理学院(86235)
中国(66313)
(58402)
科学(55597)
(51467)
(45412)
(44586)
(42934)
财经(41421)
中心(41151)
研究所(41109)
业大(40284)
(39517)
师范(39080)
(37787)
北京(36504)
技术(35171)
农业(34961)
(34426)
经济学(34265)
(32424)
基金
项目(186719)
科学(148271)
研究(137068)
基金(134922)
(117423)
国家(116423)
科学基金(100557)
社会(85695)
社会科(81317)
社会科学(81295)
(74977)
基金项目(69927)
教育(69815)
自然(65731)
自然科(64398)
自然科学(64384)
自然科学基金(63243)
(63215)
资助(57785)
编号(56207)
成果(46717)
重点(43218)
(42304)
课题(41254)
(39146)
(39030)
教育部(37099)
创新(36163)
科研(35897)
大学(35813)
期刊
(114791)
经济(114791)
研究(81137)
中国(59278)
教育(46693)
学报(46087)
科学(41048)
(40704)
管理(40552)
(39524)
大学(35696)
学学(33303)
技术(28982)
农业(26291)
(24705)
金融(24705)
财经(21964)
经济研究(19569)
(18950)
业经(17939)
职业(16001)
统计(15887)
问题(15174)
(15108)
(14501)
技术经济(13774)
(13744)
(12962)
决策(12894)
(12618)
共检索到413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高丽华  林惠琼  
职业教育外部政策环境变革冲击着职业院校的传统治理模式,迫使职业院校主动建构适应性组织文化以回应外部环境更迭。院校内部变革容易造成高职教师负向教学情绪并降低敬业度,催生职业脆性。在职业教育系统不确定因素日趋加剧的情境下,提升教师职业韧性对于院校发展具有高度价值。本研究致力于探究教师职业韧性的生成路径,提出了院校组织文化转型与教师个体态度行为双层因素影响教师韧性的链式中介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组织文化转型是教师韧性生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教师个体层面的情绪调节能力与敬业度在其中承担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高职院校可通过建构组织内部适应性文化培育职业韧性、通过形塑制度型组织文化提升教师情绪调节能力与敬业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关注公办与民办教师敬业度与韧性的异质性,重视在内外交互的院校文化转型机制中生成教师韧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红   岳翔宇   黄昊  
研究以2009—2022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在异质环境视角下,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及异质性特征,并对企业创新能力在其中的中介传导机制、环境不确定性的调节机制以及两者兼具的有调节的中介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1)企业数字化转型对组织韧性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维度均有着显著正向影响。(2)企业创新在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的影响效应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环境不确定性能够调节数字化转型与组织韧性稳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基准效应。(4)环境不确定性可以调节中介效应的前半段路径,即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强,数字化转型越能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同时,环境不确定性还能调节组织韧性稳定性中介效应的后半段路径,即企业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强,企业创新越能促进组织韧性稳定性的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隽萍  赵彩虹  
借鉴风险管理理论,引入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要素,构建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成长绩效之间的理论模型,探讨在VUCA环境下,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的影响路径,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拓展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企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帮助企业构建组织韧性的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崔煜雯  郭丽芳  
责任式创新因被视为解决科技治理难题的新方式而备受关注,是新型研发机构提高创新发展质量的强有力保障。将责任式创新拓展至员工层面,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对于推动机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员工韧性作为机构应对创新困境的精神支撑,是影响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关键要素。基于此,依据心理资源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探究员工韧性对责任式创新行为的影响过程,并分析员工情感承诺和变革型领导在其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445份调查问卷发现,员工韧性对其责任式创新行为具有积极影响,员工情感承诺在这一关系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变革型领导显著调节员工情感承诺与其责任式创新行为间关系。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斌   简浩   胡卫敏  
领导风格是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重要前因,然而尚未有研究探索韧性领导这一VUCA时代新型领导风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的关系。基于资源保存理论和扩展—建构理论,探索韧性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预测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拓展韧性领导的影响结果和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预测前因。利用层级回归分析技术,分析来源于两阶段收集的225份网络调查问卷,结果发现:韧性领导显著正向影响员工适应性绩效;工作繁荣和自我领导分别中介了韧性领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的关系;工作繁荣与自我领导在韧性领导与员工适应性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环境不确定性调节了韧性领导与工作繁荣的关系以及韧性领导经由工作繁荣和自我领导对员工适应性绩效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韧性领导和员工适应性绩效的相关研究,为组织提升员工适应性绩效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琪  韩利红  张振  
文章运用自编量表对6所高职院校325名专任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适应包括学校工作适应、职业环境适应、社会服务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四个维度。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职业适应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无显著差异,学校工作适应在职称、周课时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服务适应在学历、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院校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中级职称教师帮扶,引导教师合理平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少惠  袁硕  
厘清公共图书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不仅可以促进公共图书馆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推动社会韧性水平的提升。借鉴已有指标体系,采用面板计量模型与链式中介模型就公共图书馆服务与社会韧性的关系及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社会韧性的影响不仅存在直接提升效应,还可通过文化素养、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素养提升创新能力三条中介路径发挥积极影响,并且公共图书馆服务对社会韧性的提升作用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均成立,但影响程度由东向西依次递减,具有显著区域异质性。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雯  刘人境  
重大科学工程是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突破尖端技术瓶颈的关键抓手,是基于中国本土情境协同创新范式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类型。基于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的特殊语境,从网络视角出发,从微观个体层面切入,通过调研329个参研人员样本数据,对任务冲突影响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参研人员结构嵌入性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任务冲突可通过“任务冲突→群体关注→社会技能→结构嵌入性”链式中介路径显著影响参研人员网络结构嵌入性。研究结论对于厘清参研人员在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结构嵌入性前因机制具有重要理论贡献,可为重大科学工程协同关系网络治理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若勇  张柳柳  王海珍  
差错规避氛围使部门内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但同时也促使员工为预防差错而努力,它将如何影响部门绩效?影响机制是什么?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跨层(浴缸)模型,探讨差错规避氛围(包括差错紧张和差错掩盖两个维度)对部门绩效的间接作用,考察个体层面的建言角色身份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利用130名部门领导和429名员工的配对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了所提出的模型。结果表明:(1)差错紧张氛围与员工建言角色身份显著正相关;(2)员工建言角色身份与抑制性建言行为显著正相关;(3)员工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若勇  张柳柳  王海珍  
差错规避氛围使部门内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但同时也促使员工为预防差错而努力,它将如何影响部门绩效?影响机制是什么?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跨层(浴缸)模型,探讨差错规避氛围(包括差错紧张和差错掩盖两个维度)对部门绩效的间接作用,考察个体层面的建言角色身份和抑制性建言行为的链式中介作用。利用130名部门领导和429名员工的配对样本数据,采用多层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检验了所提出的模型。结果表明:(1)差错紧张氛围与员工建言角色身份显著正相关;(2)员工建言角色身份与抑制性建言行为显著正相关;(3)员工抑制性建言行为与部门绩效显著正相关;(4)员工建言角色身份与抑制性建言行为在差错紧张氛围与部门绩效之间起到有序的跨层链式中介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海娟  叶春明  李芳  
供应链韧性是企业在当今复杂动态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推动建立供应链韧性的因素可称为促进因素。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研究供应链韧性的形成过程,分析供应链韧性促进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分析得到了具有七个层级的影响因素结构,并根据驱动力和依赖力对促进因素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表面层依赖因素、具体层联动因素和输入层驱动因素三大类,根据促进因素间的层次作用关系对构建韧性供应链提出了布局积累驱动层因素的能力、规划整合具体层联动因素并培养表面层依赖因素的对策建议,为供应链韧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继承   周芳  
数字技术冲击给组织带来巨大变革,在此情形下,企业如何把握数字技术与组织情境的联合作用,实现数字环境下协同创新,成为制造企业亟须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根据TOE框架,基于知识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和双元创新理论,探究技术—组织联合情境对企业双元创新协同的影响机制与边界条件,采用层级回归分析法对制造企业调研数据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数字化转型对双元创新协同、知识管理和动态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对双元创新协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数字化转型与双元创新协同关系发挥正向链式多重中介作用;(3)组织惯性负向调节数字化转型与知识管理、动态能力、双元创新协同的正相关关系,且对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负向调节作用显著,而对知识管理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论对于制造企业把握数字化转型重点方向、促进知识管理和动态能力提升、实现双元创新协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为山  欧阳令南  
随着金融和保险在风险管理产品供给和制度参与上趋于融合,风险管理中介的内部结构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传统保险人的风险仓储模型或投资银行的风险媒介模型开始转变为风险仓储和风险媒介的组合模型,风险管理中介内部机制的重构,使其变得更具主动性和动态性。最后,文章归纳了风险管理中介结构变化和市场定位对于我国保险业改革和实践的启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