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07)
2023(6831)
2022(5712)
2021(5616)
2020(4538)
2019(10408)
2018(10477)
2017(16956)
2016(11241)
2015(13234)
2014(13847)
2013(12014)
2012(10969)
2011(10141)
2010(10417)
2009(8656)
2008(8335)
2007(7767)
2006(6792)
2005(6014)
作者
(29760)
(24609)
(24447)
(23326)
(15223)
(11788)
(11419)
(9612)
(9573)
(9011)
(8400)
(8124)
(7977)
(7833)
(7778)
(7645)
(7640)
(7356)
(7239)
(6800)
(6484)
(6246)
(6041)
(5902)
(5718)
(5587)
(5448)
(5274)
(5184)
(5143)
学科
(25836)
经济(25802)
教育(22363)
管理(21425)
(16614)
中国(15448)
(12795)
企业(12795)
理论(12153)
教学(11536)
方法(10693)
(10210)
(9152)
数学(9112)
数学方法(8897)
(6756)
学法(6543)
教学法(6543)
(6535)
技术(6405)
(6038)
学校(6038)
业经(5976)
(5906)
农业(5676)
地方(5584)
学理(5503)
学理论(5503)
思想(5169)
政治(5130)
机构
学院(141935)
大学(139186)
研究(52126)
管理(41295)
(40114)
经济(38710)
理学(35238)
理学院(34585)
教育(34301)
管理学(33465)
科学(33300)
管理学院(33182)
(32290)
(31400)
师范(31126)
中国(30526)
技术(27876)
(26741)
(26399)
职业(25900)
师范大学(25123)
(24668)
研究所(24604)
中心(22420)
业大(22402)
农业(20898)
北京(20882)
(19328)
(19259)
(18824)
基金
项目(92651)
研究(77174)
科学(72848)
基金(58807)
(51179)
国家(50487)
教育(47476)
社会(42255)
(41910)
科学基金(41345)
社会科(39452)
社会科学(39441)
(36946)
编号(36820)
成果(33005)
课题(30953)
基金项目(30342)
(26533)
自然(24791)
自然科(24185)
自然科学(24175)
自然科学基金(23730)
重点(23421)
资助(23355)
规划(22034)
(21545)
(21407)
项目编号(21398)
(20067)
(19898)
期刊
教育(65737)
研究(48677)
中国(45815)
(44878)
经济(44878)
学报(24545)
(23400)
职业(20638)
技术(19853)
科学(19670)
大学(19420)
学学(16409)
农业(16132)
(14869)
管理(13864)
技术教育(13135)
职业技术(13135)
职业技术教育(13135)
(10403)
论坛(10403)
(8699)
图书(7901)
成人(7812)
成人教育(7812)
业经(7743)
高等(7735)
(7710)
金融(7710)
(7352)
(7175)
共检索到222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鹏超  
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全程育人的顶层设计、齐抓共管的育人格局和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是财经类高职院校构建素质教育载体的基本思路。本文以学生"千日成长工程"为例探索并构建了财经类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载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婷  
基于学生"千日成长"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是推进育人主体全员化、育人渠道立体化、育人成效最大化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主动转变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内容构成及其功能作用,从学生"千日成长"的视角合理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包括建立协同育人工作理念、打造协同育人工作主体、构建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开发协同育人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勇  
素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文章在澄清素质教育内涵的基础上,提出高职院校学生要具备共性素质和个性素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而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不仅需要国家、学校的高度重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也需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在实践中开展素质教育,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鲁伟  
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就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根据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课程论的指导下,根据党和国家的要求、高职学生的实际、素质教育的现状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建松  
如何扎实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开展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提高认识、系统设计。文章从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律出发,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合理和突出重点的原则",明确了高职素质教育体系应该是:思想素质教育是根本,文化素质教育是基础,职业素质教育是主干,身体素质培养是保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六课"方法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国艳  吴宝  
职业素质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内涵,是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只有通过构建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将其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规定学分,同时建立组织实施及保障系统,才能达到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的目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春明  
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呼唤素质教育的回归,素质教育的体系及模式需要创新。构建并运行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有机结合的"三融入"素质教育体系,对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就业竞争力,以及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等,产生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丰富了高职教育的实践内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杭国英  武飞  武少侠  
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要从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建立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学生人文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亚娥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高职教育的核心。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个性等四要素。根据社会对现代"职业人"的基本要求,可开设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创设职业素质学分银行,建立素质教育"包保"工作网络,采取"全学程、全方位和全员化"的教育方式,开拓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志坚  毛尚华  刘金高  赵阿华  刘立专  谭见君  谢根生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是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对高职学生进行的教育。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主要由内容体系、实施途径与方法、评价体系和保障机制构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冯玉梓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但现实中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教育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素质教育体系建构存在偏差。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在以四大工程为抓手进行实践的基础上,确定了"四目十一项"的素质教育内容体系,可为高职素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明  徐畅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种体现内容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性等特点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其中要遵循生存、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教育加训练的教育方式,以职场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为训练内容,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最终获得教学学分和素质训练分,构建体验式的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国耀  米娟  
隐性教育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不容忽视。文章通过对隐性教育内涵、特点及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当前高职院校隐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中改革创新显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实施积极的隐性教育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美英  
高职学生是我国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高素质是高职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更是国家发展强大的需要。文章提出建立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满意的五位一体的高职学生素质考核体系,即建立健全高职学生素质考核制度,设立"层级化联动"的素质教育组织机构,制定操作性强的高职学生素质测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高职学生素质评价渠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添华  宋莉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应改变过去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混淆,将教育途径与校园活动相等同的观念。要重视课程建设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平台作用,使之成为职业素质教育的理论研发策源、教师的成长基地及内涵管理的抓手。课程建设在职业素质教育中的实践就是在处理好课程建设与活动开展二者关系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主要教育平台的课程化,核心师资的专业化,管理评价的系统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