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8)
2023(8159)
2022(7362)
2021(6817)
2020(5708)
2019(13328)
2018(12959)
2017(25030)
2016(13998)
2015(16077)
2014(16130)
2013(15651)
2012(14511)
2011(12936)
2010(13381)
2009(11842)
2008(11610)
2007(10540)
2006(9552)
2005(8394)
作者
(38519)
(31891)
(31822)
(30267)
(20461)
(15407)
(14829)
(12429)
(12272)
(11997)
(10880)
(10792)
(10295)
(10109)
(10058)
(9942)
(9758)
(9528)
(9207)
(9197)
(8268)
(7733)
(7731)
(7471)
(7279)
(7234)
(7160)
(7149)
(6608)
(6445)
学科
(51098)
经济(50944)
(41679)
管理(39742)
(33296)
企业(33296)
方法(22311)
数学(17732)
数学方法(17435)
(16589)
中国(15840)
业经(13703)
(12939)
理论(12378)
(12255)
地方(11534)
(10767)
农业(10586)
技术(10420)
(10071)
(10050)
贸易(10044)
(9789)
(9015)
(8509)
工作(8242)
教育(8128)
环境(7910)
服务(7793)
(7615)
机构
学院(195287)
大学(186243)
(76825)
管理(76441)
经济(74869)
理学(65189)
理学院(64481)
研究(63906)
管理学(63450)
管理学院(63068)
中国(47085)
(39541)
科学(37950)
(35893)
(31704)
(31622)
(30321)
中心(29378)
研究所(28408)
财经(27571)
业大(26839)
技术(26758)
(26745)
师范(26543)
(24975)
(24839)
北京(24754)
职业(23857)
农业(23360)
(23135)
基金
项目(126685)
科学(100432)
研究(99436)
基金(87973)
(74971)
国家(74222)
科学基金(64147)
社会(62013)
社会科(57740)
社会科学(57719)
(53018)
教育(48615)
基金项目(46132)
编号(44120)
(43508)
自然(39536)
自然科(38611)
自然科学(38602)
自然科学基金(37950)
成果(36468)
资助(35801)
课题(31719)
重点(28850)
(28200)
(28095)
(26907)
(26393)
项目编号(26221)
(25043)
规划(24805)
期刊
(88616)
经济(88616)
研究(56465)
中国(44819)
教育(33156)
管理(27962)
(26868)
(26853)
学报(25238)
科学(24883)
技术(21635)
大学(19904)
农业(18342)
学学(18114)
(17240)
金融(17240)
业经(14592)
图书(13853)
职业(13823)
经济研究(13537)
财经(13232)
(12158)
论坛(12158)
(11488)
问题(10928)
书馆(9878)
图书馆(9878)
技术经济(9865)
(9697)
(9571)
共检索到297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一鸣  
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基本职能,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内在驱动力,是深化产教融合的资源集聚力。从内在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专业建设上的对接性、人才培养上的有效性、师资队伍上的适应性、条件设施上的保障性、体制机制上的创新性;从外显要素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主要体现为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能力、服务行业企业发展能力、服务人才成长发展能力。对其考核评价,则可从内部控制性评价和外部考核性评价两个方面展开,两种评价方式关注重点和目标诉求应呈现差异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久相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已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也是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最直接的反映和体现。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功能定位主要包括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文化服务、咨询服务。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夯实服务基础、创新服务模式、构建服务机制、健全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明星  
文章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五个基本组成要素分析得出,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现状表现为人力资源供给不足、设施设备功能单一、技术资源市场脱节、服务时间投入有限、服务对象参与不够。分析表明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基本策略是:创新体制机制,激发服务动力;沟通双边信息,挖掘服务潜力;优化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明星  
针对影响社会服务能力的主要因素,地方高职院校要采取制定服务社会发展战略、培育校地两用双师人才、理顺社会服务体制机制、打造校地协同服务平台等策略,解决教师结构失衡、服务素质受限;教学任务繁重、服务精力受限;社会认同度底,服务机会受限;科研发展不均,服务领域受限;服务机制缺失,服务行动受限等五个方面的问题,提升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邓春娟  胡希冀  王伟伟  
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仍存在“地位低”“水平低”“待遇低”等偏见。基于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社会服务视角,分析当前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能力不足、层次不高、支持力度不够等现实困境,从职业自信、职业精神、职业能力等方面提出教师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路径,并从工作机制、信息平台、激励政策等方面指出保障策略,以期通过教师展现良好的社会服务形象,以点带面,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形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一鸣  
社会服务是职业教育的天然基因、高职院校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使命。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应面向一定区域、指向产业发展、聚焦人的发展,并立足院校发展实际,针对需求变化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强化统筹、指导、保障来优化环境,也需要高职院校从发展理念、管理模式、服务平台、激励机制等方面加强创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称萍  徐书培  卢建平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阶段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百万扩招的机遇与挑战既为高职院校进行改革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也倒逼在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的高职院校彰显多元化的育人功能,凸显高职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职责与效能。面对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高职院校需要从优化专业布局,提高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校企"双主体"育人,建立人才培养共同体;探索多元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训工作机制,打造终身教育基地等方面施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耿金岭  
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吸引力和经济贡献度,离不开其社会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而其服务活动范围、种类、方式等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色,其提升服务能力的方法与路径也有别于其他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玲青  苏江  
文章阐述了高等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内涵,指出了新时代高职院校在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咨政咨询、文化建设和公益服务五方面的社会服务功能,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策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服务动力;加强专业建议,挖掘服务潜力;利用教学资源,增强服务活力;推进平台建设,发挥服务效力;开发社会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凌敏  李伟明  
本文在梳理大学社会服务职能历史沿革的基础上,指出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深刻内涵,阐述了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基本内容,并为高职院校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社会服务提供了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玉春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由量的扩张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进一步促进高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升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对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进行分析,探讨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途径,对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志强  唐军  
新时代,服务人民是高职院校的根本宗旨,服务国家是高职院校的家国情怀,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社会担当,服务经济是高职院校的本质要求。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方式缺乏创新。文章提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的途径:提高服务意识,改变"等靠要"的办学思想;拓展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方式,增强精准服务措施;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服务内生动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南海  
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社会服务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师的重要能力。现行激励机制缺位以及观念上的偏差,是制约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发展的主要原因。对此,应建立开放式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体制、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改变教师观念、树立教师"自我更新"的专业发展意识,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王琪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科技研发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以社会培训服务区域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升,以文化资源服务区域文化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服务域"分布不均衡、社会服务整体层次不高、示范与非示范院校间能力差异较大、社会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政府要通过搭建平台促进社会服务层次提升,非示范院校应加强提升社会服务意识与能力,院校要建立与完善社会服务内部体制机制,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一鸣  
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支撑、社会服务成效的保障、办学内涵建设的牵引,其本质特征体现在以技术应用为内核、以中小企业为重点、以区域高地为指向、以平台协同为支撑,应重点从建设目标、工作机制、推进成效等方面对其进行实践考量。为全面加快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职院校应立足办学定位推进战略性变革,聚焦区域发展推进有组织科研,着力多元融合推进共生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