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3)
- 2023(12358)
- 2022(10880)
- 2021(10417)
- 2020(8822)
- 2019(20643)
- 2018(20614)
- 2017(40015)
- 2016(21893)
- 2015(25160)
- 2014(25392)
- 2013(24689)
- 2012(22446)
- 2011(20012)
- 2010(20140)
- 2009(17927)
- 2008(17261)
- 2007(14879)
- 2006(12941)
- 2005(11090)
- 学科
- 济(83614)
- 经济(83434)
- 管理(60193)
- 业(58043)
- 企(47644)
- 企业(47644)
- 方法(42755)
- 数学(36428)
- 数学方法(35749)
- 中国(22720)
- 农(21972)
- 业经(19371)
- 财(18859)
- 学(18463)
- 理论(18246)
- 地方(17226)
- 和(15270)
- 贸(14505)
- 贸易(14496)
- 农业(14322)
- 制(14307)
- 技术(14060)
- 易(14056)
- 教育(12854)
- 环境(12214)
- 务(11767)
- 财务(11689)
- 财务管理(11664)
- 划(11299)
- 银(11078)
- 机构
- 学院(302696)
- 大学(297899)
- 管理(121785)
- 济(111771)
- 经济(109008)
- 理学(106216)
- 理学院(105057)
- 管理学(102849)
- 管理学院(102317)
- 研究(94548)
- 中国(68633)
- 京(63889)
- 科学(60591)
- 财(49882)
- 所(46681)
- 业大(44461)
- 农(44379)
- 江(43764)
- 中心(43030)
- 研究所(42702)
- 范(40844)
- 师范(40506)
- 财经(40414)
- 北京(40179)
- 技术(37701)
- 经(36685)
- 州(36314)
- 院(34578)
- 农业(34528)
- 师范大学(32520)
- 基金
- 项目(210319)
- 科学(165155)
- 研究(156867)
- 基金(149845)
- 家(129399)
- 国家(128277)
- 科学基金(110992)
- 社会(96235)
- 社会科(90337)
- 社会科学(90305)
- 省(84220)
- 基金项目(79657)
- 教育(74950)
- 自然(72832)
- 自然科(71202)
- 自然科学(71189)
- 划(70368)
- 自然科学基金(69866)
- 编号(67227)
- 资助(62628)
- 成果(53889)
- 重点(47084)
- 课题(46461)
- 部(45667)
- 发(44042)
- 创(43711)
- 项目编号(41094)
- 创新(40495)
- 科研(40031)
- 教育部(39458)
- 期刊
- 济(119307)
- 经济(119307)
- 研究(84251)
- 中国(58437)
- 学报(45990)
- 管理(44035)
- 教育(44028)
- 科学(42399)
- 农(39551)
- 财(36420)
- 大学(35162)
- 学学(32567)
- 技术(31135)
- 农业(27919)
- 融(21076)
- 金融(21076)
- 图书(20814)
- 业经(19970)
- 经济研究(18902)
- 财经(18690)
- 经(15887)
- 职业(15289)
- 问题(14997)
- 理论(14707)
- 科技(14550)
- 技术经济(14293)
- 业(14267)
- 书馆(14047)
- 图书馆(14047)
- 坛(13857)
共检索到430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胡正明
社会服务是高校基本职能之一。而对高职院校而言,更是被赋予了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办学使命。但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高职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的建设和提升上还任重道远。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服务,是企业、政府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当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存在特色不明显、社会影响力不大、服务动力缺失和平台搭建不完善等问题。本研究利用三螺旋理论,试图构建社会服务行业性、技术性、地方性及其与产学研关联机构政府、行业与高职院校所组成的三螺旋模式,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管理协同、文化协同层面实现各主体间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三螺旋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瑶 王铭
知识生产模式Ⅱ及"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动力机制模型是国际流行的国家创新战略和模式。由于合作模式单一,内部利益失衡,角色转换趋同,耦合能力缺乏,三螺旋产生了自然、社会问题,影响知识生产的正向效应发挥。为此,四螺旋与知识生产模式Ⅲ应运而生,四螺旋在三螺旋基础上加入了"公民社会",将"大学"扩展为"学术界",形成私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新平衡。研究认为,知识生产动力机制演变原因包括知识经济化向知识社会公益化转移,知识的弥散由国际化向全球化改变,利益相关群体从多极化向扁平化发展,以及研究共同体的形成与发挥创新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 动力机制 三螺旋 四螺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建华
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模式之一,承担着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育任务,同时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然而教育管理模式趋同已逐渐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改革发展的阻碍,应用型本科院校唯有加快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创新,才能够实现自身的特色化办学与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管理模式,对明确政府、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水平,以及培养社会所需人才而言,都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应用型院校应当在明晰政、校、企之间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教育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应用型本科院校 教育管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金辉
政、校、企合作办学已经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方向,但在合作办学中,还面临着角色与功能定位不清、层次与方式低端单一、政策与制度缺乏细化、机制与平台不够健全等困境。从"三螺旋模型"的视角对高职院校政、校、企合作办学进行解读,可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高校主体功能发挥、企业参与性调动等方面寻求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三螺旋模型 政校企 合作办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志明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既是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迫切需要。文章通过探讨当下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运作模式和特征,分析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时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根据市场对院校社会服务的需求,从办学特色、运行机制、能力提升、政府扶持等方面提出建议,为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提供策略性参考。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社会服务 运作模式 管理机制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汤易兵 张勇
经验表明,创新过程具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和条件。区域创新存在明显不同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知识的可利用能力。创新活动的区域角色暗示了特定区域至少存在相关知识确定了这里的创新活动,这些知识可能主要来源于产业、大学和政府机构,来源于各自区域内部,或者是从相连区域溢出的。然而,这些源于区域内部和外部不同知识相关的重要性还不清楚。本文基于三维螺旋模式,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对与区域创新输出之间存在重要关系的知识类型和来源进行分析。
关键词:
三维螺旋 知识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平
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需要探寻理论依据,明确政策导向和勾勒实践构想。政府、大学与市场"三角协调模式"向"三重螺旋模式"的发展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政策导向方面,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从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以数量上扩张转向质量上提升以及协同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反映了政府、大学与市场三角协调关系变化中的利益共谋;在实践构想方面,地方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根据"三重螺旋模式"的内部机理,适时转变政府、大学与市场的角色功能,发挥三方各自优势,交互作用融为一体,共同促进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东 朱林
从创新的内涵与相关背景出发,总结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含义;以DNA双螺旋结构为基础仿生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阐述其碱基含义;站在双螺旋的视角对技术创新与知识创新关系进行研究,建立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双螺旋模型,并对相关过程做详细模拟;最后基于技术与知识的双螺旋模型结构对创新模式的形成基础、性质和特点进行说明,旨在能够更深入地揭示创新的运行规律。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伟伟 梁大鹏 于渤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关键词:
技术管理 技术能力 耦合 双螺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干
文章首先论述了"三螺旋"理论与"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然后分析了"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动力机制,即服务:政府职能转化与行政凝聚力的加强;合作:企业与高职院校发展的内在需求;利益:"政产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最后提出了"三螺旋"理论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的践行途径:政府与高职院校调控机制的建构;政府与企业引导机制的建构;高职院校与企业互惠机制的建构;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方联动合作机制的建构。在"三螺旋"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政府、高职院校、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唐贵伍 蔺海芸
三螺旋是一种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理论模式。当前,国内外对三螺旋理论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并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和进展。本文在对三螺旋理论的组成、模型等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三螺旋理论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我国深入分析三螺旋创新模式,结合实际建立适合中国的发展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三螺旋 大学 产业 政府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余潇潇 刘源浩
本文以三螺旋理论的视角,探讨提升中国研究型大学创业教育质量的理论路径和实践创新。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宏观循环,确定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大学、企业、政府长期合作的共同目标;分析微观循环,提出三者保留原作用与身份,同时具备另外两个机构的一些能力的模式,以汇聚梳理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并解决教育与实际脱节的问题。并通过"清华创+"的案例具体介绍实践场景,提炼经验启示。
关键词:
研究型大学 三螺旋 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东霞 郭书男 周维
三螺旋理论是在国外大学科技园创新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三螺旋理论主要强调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更突出官产学协同创新。国外大学科技园在大学-企业-政府三螺旋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官产学"三螺旋协同创新模式:大学主导型、产业(企业)推动型、政府引导型。中国特色的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建设宜从提高三主体自身的创新能力和职能效用;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官产学"创新合作网络;选择适宜的"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三方面着手建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汤易兵 王晓军
创新系统概念背后最基本的假设是在创新进程中各种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一点已经变得非常重要。本文试图运用区域创新资源和活动的分布,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R&D劳动的流动,区域内部以及区域之间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刻画浙江省区域三维螺旋模式创新系统的特征。
关键词:
三维螺旋 R&D 相互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雪纯
文章系统介绍了依据三重螺旋理论和嵌入理论,在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将政校企的创新主体嵌入到区域社会网络中,构建政校企嵌入式三重螺旋模型,并且提出高职院校基于此开展创新实践的建议,包括构建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创新型、校企混编教学团队等。
关键词:
政校企 嵌入 三重螺旋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