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9)
- 2023(2209)
- 2022(1966)
- 2021(1972)
- 2020(1716)
- 2019(3875)
- 2018(3596)
- 2017(6405)
- 2016(4222)
- 2015(5299)
- 2014(5720)
- 2013(5021)
- 2012(4903)
- 2011(4279)
- 2010(4461)
- 2009(3572)
- 2008(3675)
- 2007(3255)
- 2006(2848)
- 2005(2534)
- 学科
- 济(10934)
- 经济(10916)
- 管理(7528)
- 理论(6341)
- 业(5867)
- 企(5702)
- 企业(5702)
- 方法(5322)
- 教学(4590)
- 教育(4525)
- 中国(4409)
- 学(4357)
- 文化(3718)
- 学校(3588)
- 业经(3402)
- 数学(3295)
- 学法(3276)
- 教学法(3276)
- 数学方法(3188)
- 农(3089)
- 和(3062)
- 技术(3033)
- 学理(2878)
- 学理论(2878)
- 产业(2480)
- 地方(2478)
- 思想(2457)
- 市场(2456)
- 政治(2372)
- 高等(2365)
- 机构
- 学院(62653)
- 大学(53903)
- 研究(20244)
- 管理(16323)
- 济(15618)
- 职业(15267)
- 经济(15102)
- 技术(14820)
- 科学(14418)
- 理学(13755)
- 理学院(13466)
- 管理学(12931)
- 管理学院(12830)
- 中国(12778)
- 京(12426)
- 技术学院(11578)
- 职业技术(11249)
- 所(11228)
- 范(10981)
- 江(10962)
- 师范(10865)
- 农(10705)
- 研究所(10413)
- 州(9058)
- 业大(8716)
- 师范大学(8572)
- 农业(8538)
- 教育(8316)
- 中心(8232)
- 财(7899)
- 基金
- 项目(39048)
- 研究(31836)
- 科学(30166)
- 基金(24584)
- 家(21609)
- 国家(21349)
- 教育(18652)
- 省(18350)
- 科学基金(17286)
- 社会(16433)
- 编号(16016)
- 划(15384)
- 社会科(15292)
- 社会科学(15287)
- 成果(13396)
- 基金项目(13007)
- 课题(12896)
- 年(11545)
- 自然(11226)
- 自然科(10966)
- 自然科学(10959)
- 自然科学基金(10757)
- 资助(10195)
- 重点(10109)
- 规划(9021)
- 发(8760)
- 项目编号(8605)
- 性(8436)
- 创(8337)
- 部(8322)
共检索到892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颜楚华
自觉培育高职院校的文化个性是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建成"世界水准、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高职院校文化个性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总结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良倾向,提出培育高职院校文化个性的策略和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文化个性 文化自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时雨 徐健 邵云雁
通过纵向追溯文化基因,横向辨析文化本性,宏观考量文化土壤,微观探究文化符号,可以将高职院校文化个性培育概括为四条路径:追溯高职教育历史,寻找根性文化基因;珍视区域发展特色,保存本土文化底色;秉持高职就业教育,凸显职业文化符号;甄别高等教育类型,构建实践文化体系。并最终得出结论:高职院校文化是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的实践型职业文化。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文化个性 职业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成林
祝成林在《教师教育研究》2017年第3期中撰文,反思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身份内涵,梳理了历史上我国职业教育教师发展的历程,针对当下高职教师在建构性和结构性身份上的危机,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身份的文化建构。教师身份是教师存在的依据和归属,作者认为教师具有结构性和建构性的身份,其在权利和义务、忠诚对象和行事规则等方面具有同一性,对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特征的意识,同时作为学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振洪
高职院校管理文化是在分配与整合校内外各类资源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和积淀而成的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从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实践与物质象征符号四个层面,阐释了高职院校管理文化的独特性,并分析了其独特性的成因。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管理文化 独特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芬芳
高职院校品牌文化是高职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用以识别和区分高职院校的学校教育其他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文化要素的总和,它是学校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个性形象的标识化的集中体现。鉴于学校和企业二者在多方面的统一性,从内蕴核、表征面、承载体三个层面建构"高职院校品牌文化钻石模型",可以使高职品牌文化的构成要素得以立体呈现。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品牌文化 要素构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颜楚华
高职院校文化是以职业性为根本属性,具有独特呈现方式、价值追求和精神内质的职业技术教育类大学文化。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面阐析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根本属性,提出强化高职院校文化职业性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文化 职业属性 实现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鸿羽 郭兆明
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塑造和弘扬大学精神,对于提升大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力量,我国的高职院校从办学定位到育人目标都与传统大学有着显著差异。其短暂的发展历史、特殊的运行模式、不一样的教育目标以及人们带有偏见的评判标准等,使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大学精神的积淀中收获甚少。高职院校确有必要寻觅、传达其大学精神,但亦不能简单复制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精神。高职院校的大学精神在具备普遍性意义的基础上,应有自己个性化的传达。高职院校应从敬业守信的职业情怀、源远流长的区域文化以及经世致用的课程文化中吸取营养,形成自身独特的大学精神。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精神 个性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明伦
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立在幸福的基础上,幸福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健康+待遇+情感+精神=幸福,换言之,健康、待遇、情感、精神是幸福的四大核心要素,健康是幸福的保证,待遇是幸福的基础,情感是幸福的尊严,精神是幸福的灵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是以"快乐、和谐、仁爱、民主、平等"为取向,是统领高职院校发展的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幸福文化的本质是尊重人、关爱人、培养人、发展人,即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幸福文化建设,院长的领导力是本,实践共同体的构建是基,师生的全面发展是根。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幸福 幸福文化 幸福文化建设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蒋兴礼 蒋源
大学文化是大学长期积淀和培育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文化形态。民族院校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彰显个性,还要强调德性。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民族院校文化建设 共性与个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廖善光 陆涓 戴天娇
班级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凝练彰显班级文化并积极发挥其作用,无疑已成为新常态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主题之一。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在于班团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但在新常态下,网络和手机终端的普及化,使班团活动的开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分析新常态的发展趋势,把握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班团活动的内涵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为视域,有效拓展积极而又健康的班团活动路径,对于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常态 高职院校班团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娟 杨耘 刘娟宁
通过构建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数学模型,对2009年我国高职院校生均培养成本进行测算发现,多数地区的实际支出都高于计算值,原因是我国高等学校的生均培养成本是以高校年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来代替的。这会导致如下后果:将由于人员配置不合理而产生的一部分教育事业费分摊到学生身上;由于人员支出占教育事业支出比例过高,从而挤占了本应用于教学方面的支出,导致高校普遍存在教学条件差的现象,潜在降低了学生的培养标准与质量。鉴于此,要调整高职院校的人员结构,优化资源设置,合理测算其生均培养成本。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生均成本 数学模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航鸣
高职院校的养成教育应坚持"立德树人",应突出行为习惯、职业素质和心理素质、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思想道德和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教育。通过发挥制度规范和约束作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生自我养成作用、社会实践强化刺激作用和体制机制保障作用等途径,提升养成教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养成教育 特殊性 策略研究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张育频
在生均成本核算方面,许多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或缺失:一是只重视"招生"和"就业"这两个环节的成本核算——它们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成本核算,以致陷入了"不惜血本进行招生、花大代价推荐毕业生就业,忽视或淡化学生培养成本核算"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袁建勤 田鸽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已逐渐倾向于对主体品质的考量,因而,探究学生职业道德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建设而言,剖析并详实职业道德所兼具的主客观方面是首要任务,以问题为导向分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养成路径以提升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是最终归旨。
关键词:
高职院校学生 职业道德 养成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