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12)
2023(7705)
2022(5995)
2021(5865)
2020(4410)
2019(9993)
2018(9812)
2017(15586)
2016(10342)
2015(12028)
2014(12149)
2013(10623)
2012(9838)
2011(8914)
2010(9247)
2009(7480)
2008(7194)
2007(6831)
2006(6165)
2005(5208)
作者
(26660)
(22004)
(21978)
(21240)
(13771)
(10622)
(10075)
(8506)
(8424)
(8108)
(7495)
(7378)
(7145)
(7067)
(7024)
(6991)
(6988)
(6416)
(6407)
(6365)
(5814)
(5791)
(5379)
(5266)
(5127)
(5034)
(4940)
(4931)
(4567)
(4505)
学科
教育(21545)
(21149)
经济(21135)
管理(18523)
中国(15222)
(11441)
(11204)
教学(11142)
理论(10955)
(9851)
环境(8909)
(8176)
企业(8176)
地方(7700)
(7666)
业经(6690)
农业(6522)
学法(6403)
教学法(6403)
发展(6228)
(6105)
生态(5993)
学校(5806)
学理(5590)
学理论(5590)
技术(5486)
(5322)
(5215)
思想(4904)
方法(4889)
机构
学院(124921)
大学(120062)
研究(49079)
教育(33841)
科学(33078)
管理(31786)
(30944)
师范(30716)
(30193)
经济(28900)
(28854)
中国(28764)
技术(26320)
理学(26144)
理学院(25581)
职业(25520)
(25228)
师范大学(24981)
管理学(24611)
管理学院(24374)
研究所(23162)
(22955)
(21458)
中心(21426)
北京(19196)
(18776)
(18304)
业大(18292)
职业技术(18047)
技术学院(17947)
基金
项目(82076)
研究(70346)
科学(64772)
基金(50634)
(44623)
国家(44013)
教育(42838)
(37752)
社会(36705)
科学基金(35599)
社会科(34114)
社会科学(34106)
编号(33965)
(33810)
成果(29865)
课题(29432)
基金项目(26350)
(25673)
重点(22020)
自然(21656)
自然科(20939)
自然科学(20937)
(20754)
规划(20584)
自然科学基金(20486)
项目编号(18733)
资助(18481)
(18401)
(18147)
(17925)
期刊
教育(63485)
研究(44850)
中国(42624)
(39517)
经济(39517)
学报(20821)
职业(20250)
(19956)
技术(18162)
科学(17586)
大学(16227)
农业(14004)
技术教育(13315)
职业技术(13315)
职业技术教育(13315)
学学(13207)
(11616)
管理(10153)
(9623)
论坛(9623)
图书(7763)
高等(7596)
(7500)
业经(7474)
(7348)
资源(6954)
(6922)
金融(6922)
成人(6811)
成人教育(6811)
共检索到203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华  杨璐  
高职院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是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丰富德育内容、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科技创新、引领绿色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倡导“全人教育”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建设存在课程定位不明、育人目标不精、教学方法不新、教学资源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课程建设应明确课程定位,跨越学科藩篱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精准育人目标,明晰基于学段进阶式教育目标;创新教学方法,注重过程成长的生态文明教育手段;优化课程资源,构建基于视点的分层递进教育模式;创新评价体系,构建基于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燚宁  
随着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各高职院校越来越关注辅导员的胜任力,尤其是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的辅导员胜任力。具体而言,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主要包括角色、知识、技能、能力及素养五个方面的应然向度。但在具体的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高职院校辅导员呈现出职业角色定位模糊、专业基础知识薄弱、专业实践技能短缺、关系协调能力欠缺及综合人文素养不足等实然表征,影响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成效。基于此,需要明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校企协同育人中的角色定位、夯实专业基础知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关系协调能力、涵养综合人文素养,这是提升辅导员胜任力的必然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婧   吕奕静   沈欣忆  
当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等理念成为社会的共同认知。高职院校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明传承等重大使命。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高职院校要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更加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的价值,深入宣传生态文明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绿色技能。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在政治逻辑、育人逻辑与社会治理逻辑层面都有着深刻内涵。在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育理念与实践不同频、教与学的创新模式不深入以及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亟待提升等问题。对此,需要高职院校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建立监督和反馈机制,确保生态文明教育落到实处;以数字化教育为依托,通过多维活动培育绿色技能;以教师生态文明素养培育为抓手,促进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以全机构为支撑,形成高职教育多维绿色合作网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卞观宇  
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课程建设,建立适应生态文明发展的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我国高职生态教育在课程建设方面面临缺乏统筹管理、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资源的开发缺乏开放性、评价体系不科学等问题,文章提出了明确生态教育课程的统筹方向、开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实践、组织与开发课程网络资源、优化课程评价等发展路径,以期推进高职院校生态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大学生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力量,其生态文明素养高低是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重要标尺。文章以"美丽中国"战略思想对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新要求为切入点,总结提炼出当前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优化生态教育资源、建设生态校园、创新活动形式、培育低碳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建云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应然研究是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理论探求,旨在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目标追求和内容构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实然研究是对当前学校创业教育现状以及学生创业成效的反思,旨在提高学生独立创办企业实体的实践能力,养成学生可长远发展的创业素质。通过对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应然与实然研究,查找当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认识偏差和实践教学的不足,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以企业家精神教育为核心的创业素质教育和以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为核心的创业实践,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回归教育本质。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张启明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与价值要求、人才培养产业与区域适应性的经济与社会需求、人才培养质量与可持续发展力的教育与人的追求,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应然之意。高职院校应把握"立德树人"为根本的价值向度,"内生融入"为设计的行动向度,"真情升华"为共鸣的情感向度,"协同联动"为保障的制度向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跨境供应链专业群基础课程为例,探索以"链通天下,信‘韧’有‘佳’"为主线的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覃梅芳  潘宇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与需求不匹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储备不充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应对不及时的问题。文章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然路径:制定高职院校“发展式”心理健康教育战略,加强高职院校“双师型”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职院校“教学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高职院校“分层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探索高职院校“工匠魂”心理健康教育网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娟  李嘉林  
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已成为当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一个重大事项。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在必然性上,其能够满足学习者自我成长的价值需求、满足学习者技能提升的工具需求、满足学习者应对变革的过程需求。而当前我国的学分银行主要类型为普通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及其联盟学分银行,企业学分银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等,在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法无所依、相互割裂、体系性欠缺等缺陷,因此,我国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建设学分银行,国家要充分授权资质并成立专门运行机构,统一制定标准体系,扩大学习成果的认证范围并保证学习成果的兑换,建立完善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孙曜  
"课程思政"的实施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目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导致大学生缺乏生态信仰、生态文明行为不够理性,教育实效有限。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困境,探讨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长坪  
高等职业教育兼具高教性特征和职教性特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应当既融入高等学校治理的基本要素,又体现职业学校治理的基本特征。但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的实然状况,却既离其作为高等学校治理的应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也未充分体现其作为职业学校治理的应然状况。高职院校应当深度审读并准确定位于其校承担的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按照其治理体系建设的应然要求,克服其实然不足,遵循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融高教性特征和职教性特征于一体,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毛辉   王亚南  
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核心载体,是群内专业资源整合的逻辑依据。基于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结构模型,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建构应遵循“底层共享、中层分立(互融)、高层互选”这一理论框架模型。由于不同地区高职院校服务面向的区域产业集群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根据产业聚焦程度、知识关联程度以及组织管理强度,专业群课程体系呈现四种典型形态表征。基于此,从循产建群,基于服务面向区域产业集群确定专业群的建构形态;因群构课,基于专业群建构形态明晰专业群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因课施策,基于专业群课程体系组建教学团队并整合教学资源方面提出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分类建构的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正林  
高校以传承和创新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重要文化使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当充分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当前,我国高校教育在资源配置和基本职能发挥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缺乏生态保护内涵,忽视生态保护规范。反思市场取向、学科壁垒和科技理性的办学模式所导致的生态文明教育困境,强化生态文明教育的自觉性,我国高校才能切实肩负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傅冀耀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旨在推进新时期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通过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大学生逐渐树立使命意识、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通过分析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于妍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