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02)
2023(7901)
2022(6184)
2021(5800)
2020(4513)
2019(10288)
2018(10032)
2017(18075)
2016(10178)
2015(11607)
2014(11793)
2013(10800)
2012(9706)
2011(8645)
2010(8812)
2009(7752)
2008(7795)
2007(7088)
2006(6517)
2005(5604)
作者
(24908)
(20955)
(20451)
(20052)
(13020)
(9534)
(9505)
(8009)
(7775)
(7746)
(7039)
(6897)
(6599)
(6541)
(6521)
(6455)
(6001)
(5955)
(5898)
(5847)
(5398)
(5121)
(5095)
(4774)
(4768)
(4715)
(4646)
(4579)
(4208)
(4109)
学科
(38415)
经济(38372)
管理(24326)
(23470)
(18692)
企业(18692)
(14803)
中国(14129)
业经(13385)
地方(11774)
(10721)
农业(10065)
产业(9887)
方法(9349)
理论(9117)
(8772)
(8573)
教育(8560)
技术(7937)
教学(7786)
体制(7136)
数学(6951)
数学方法(6866)
(6661)
结构(6416)
(6106)
银行(6106)
(6036)
(5940)
金融(5939)
机构
学院(133726)
大学(120867)
(50890)
经济(49675)
研究(44677)
管理(44009)
理学(36283)
理学院(35867)
管理学(35311)
管理学院(35046)
中国(32620)
(26513)
(25292)
科学(24770)
职业(23209)
(22918)
技术(22046)
(21175)
(20477)
师范(20355)
中心(19849)
研究所(18660)
(18587)
财经(18379)
(17522)
北京(17164)
(16857)
(16501)
职业技术(16499)
技术学院(16044)
基金
项目(81071)
研究(71907)
科学(63817)
基金(51823)
社会(42919)
(42753)
国家(42220)
社会科(40372)
社会科学(40365)
(36892)
教育(36227)
科学基金(36191)
编号(33677)
(29014)
成果(27465)
基金项目(26827)
课题(26207)
(23205)
(20906)
重点(19414)
资助(19283)
规划(19239)
项目编号(19165)
(19034)
(18387)
自然(18378)
(18091)
发展(18046)
自然科(17804)
自然科学(17802)
期刊
(68539)
经济(68539)
研究(44387)
中国(37883)
教育(35261)
(19718)
(18502)
管理(18246)
技术(18078)
职业(15436)
科学(14046)
学报(14016)
业经(13807)
农业(12519)
大学(12058)
(12019)
金融(12019)
经济研究(10687)
学学(10482)
技术教育(10005)
职业技术(10005)
职业技术教育(10005)
(9398)
论坛(9398)
财经(9304)
问题(8640)
(8368)
图书(7310)
改革(6542)
(6542)
共检索到217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小丽   任东娜   高增荣   李巨银  
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是建设技能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是实现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受宏观、微观等多种因素影响,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存在产教“深度”融合难、“多元”主体育人难、有效“协同”治理难、机制障碍“破除”难等困境。从“混合”“互融”“共生”的角度提出高职院校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明确主体建设功能和职责,确立现代产业学院法人地位,建立多主体共建共管共治机制,加强“工学研创服”一体化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探索和协商共定风险共担协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林才  王建林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产业学院已成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与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的重要载体。然而,相较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职业教育现代产业学院有其独特的价值意蕴,其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推动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针对当前职业院校产业学院存在的现实困境,建议在定位上突出适应性、在内容上凸显教育性、在机制中强调融合性、在治理中突破限制性,从而破解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伊琳   杨信  
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是新时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有助于统筹力量、整合资源,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分析科教融汇赋能高职院校“三教”改革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现路径:提升教师科教融汇的意识与能力,组建科教融汇教师团队;完善教材开发模式,确保教材呈现形式适应时代需求;发掘科研平台的教学功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军  孙睿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整合、实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探索。针对现阶段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过程中依然面临的政策法规不完善、治理模式不成熟、产权界定不清晰等困境,应以完善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不断夯实多元主体合作基础;以健全治理体系为关键点,不断激发多元主体办学活力;以加强产权保护为核心点,不断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享;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发力点,不断抓实多元主体联合育人;以推动混改试点为突破点,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林  周桂瑾  
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变革的突破口,目前无论是在理论层面、实践层面,还是制度层面都存在一定的困境。鉴于此,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的办学定位、发展路径及治理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可以通过以深层资本关系为纽带,从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来确保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质量和效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德文  许金波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但就业质量和就业后的发展却受到职业素养的严重制约。当前高职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存在认识不统一、载体不到位、教育队伍不合拍等困境。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构建有引领力的培养方案、开发有鲜活力的素养课程、创设有感染力的教育载体、搭建有凝聚力的校企平台和打造有执行力的育人队伍等途径,切实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使毕业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空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金东  
教学团队的建设对于高职院校优化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院校团队建构进程中存在团队构成“陌路人”、团队教学“两张皮”、团队管理“平行线”等现实困境。为了能够使课程思政真正落地到课堂教学一线,高职院校需从四个维度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的发展:优化团队协作,建立教师协同育人机制;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能力;完善教师管理,激发团队发展持久动力;健全考核机制,构建团队建设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琛  
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实习基地建设所面临的困境,构建了高职院校实习基地选择模型,并提出建设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玥  瞿才新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和关键,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面对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链对接不够紧密、双主体育人机制不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健全等困境,建议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主线,从“聚焦区域主导产业,建立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创新利益内循环运行模式,打造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协同重构结构化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育人过程“”校企协同深化‘双师双能’建设,共建产业教授工作站”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潘燕  
资源基础理论聚焦于企业内部可控资源,提出了企业如何依靠自身可控资源来保持持续竞争优势。高职院校产业学院是高校与产业界深度融合的产物,其创建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产业人才的培养,推动产业的技术革新。基于资源基础理论,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存在的资源共享效率低下、资源聚焦难以落地、资源创新动力不足、资源协同机制不畅等问题,提出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可以通过资源共享整合、资源集中增效、资源动态创新、资源协同治理等发展路径,以创造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可复制的能够在合作过程中被开发利用的资源组合,创建自身的可持续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产业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方霞  
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下,项目制治理模式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项目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遭遇了一些现实困境。随着国家深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优化项目制治理的路径是:转变观念,完善项目制设计;加强绩效拨款体制等制度建设,保障项目制功能发挥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共治"体系,创设项目制有效运行的环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海东  
深化产教融合,坚持目标导向,开展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既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文章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高职教育精准教学改革要精准定位专业教学目标、精准供给专业教学内容、精准构建专业教学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韩连权  檀祝平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及治理效果等核心要素。当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存在治理理念转变滞后、治理结构弊端频现、治理机制调配失当以及治理能力制度保守四个方面的困境。基于高职院校具体的治理实践,推进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需要从传统的"一元管理"向现代的"多元善治"转变,建立核心利益主体和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机制,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之间构建起治理命运共同体。在过程和结果维度上,借助效率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治理机制的融合,最终实现高职院校在质量、规模、效益等各方面特色化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桂瑾  俞林  顾惠明  
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体制机制变革的突破口,在多元主体、法律法规建设及产权交易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困顿。鉴于此,从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现实需求、改革路径及治理结构搭建等角度深入剖析当前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机理和特征,提出通过以深层资本关系为纽带,从办学理念、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企合作及资源共享等方面构建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确保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以期为国家推动职业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豫  巩有奎  王作鹏  
高职产业学院是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产物。高职产业学院建设应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逻辑起点。文章在明晰高职产业学院天然属性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知识生产模式视域下高职产业学院建设路径:明确企业办学主体地位,形成多元共治的产业学院治理模式;采取切实措施激发企业参与热情,健全质量管理与评价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