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
2023(200)
2022(189)
2021(248)
2020(232)
2019(522)
2018(452)
2017(743)
2016(557)
2015(913)
2014(962)
2013(732)
2012(589)
2011(484)
2010(551)
2009(291)
2008(196)
2007(166)
2006(120)
2005(89)
作者
(1142)
(852)
(832)
(814)
(531)
(440)
(404)
(396)
(360)
(351)
(311)
(308)
(302)
(287)
(285)
(284)
(284)
(280)
(266)
(264)
(244)
(239)
(228)
(221)
(216)
(214)
(214)
(210)
(206)
(204)
学科
教学(1934)
学法(1592)
教学法(1592)
理论(1539)
学理(1489)
学理论(1489)
学校(1000)
教育(658)
高等(650)
技术(627)
职业(622)
职业技术(615)
技术学校(600)
高等职业(597)
管理(544)
(488)
贸易(488)
(487)
思想(468)
政治(468)
德育(465)
思想政治(465)
政治教育(465)
治教(465)
电子(430)
网上(423)
网上贸易(423)
中国(369)
(190)
经济(190)
机构
学院(7224)
职业(5244)
技术(4248)
职业技术(3935)
技术学院(3880)
大学(2599)
(1352)
(1272)
职业学院(1131)
研究(877)
教育(841)
管理(814)
科学(772)
(759)
师范(748)
(711)
工程(676)
(668)
业大(629)
(615)
(598)
(578)
浙江(577)
科技(560)
理学(547)
经济(539)
理学院(538)
工业(528)
农业(526)
(522)
基金
研究(4201)
项目(3635)
教育(3421)
编号(3071)
(2815)
科学(2650)
课题(2646)
(2544)
高职(2120)
(2002)
成果(1934)
(1834)
主持(1803)
主持人(1799)
职业(1599)
规划(1599)
(1514)
(1477)
年度(1448)
(1415)
教学(1409)
院校(1385)
项目编号(1365)
研究成果(1292)
(1255)
社会(1254)
(1248)
高等(1220)
(1216)
基金(1214)
期刊
教育(4725)
职业(3510)
中国(2537)
技术(2489)
技术教育(2256)
职业技术(2256)
职业技术教育(2256)
(1346)
论坛(1346)
职教(1309)
研究(813)
(659)
经济(659)
成人(646)
成人教育(646)
(516)
学报(435)
农业(402)
高等(344)
大学(330)
科学(325)
学学(299)
(271)
(269)
教研(268)
高教(268)
经济师(264)
(254)
管理(214)
高等教育(207)
共检索到8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永明  
大力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既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与社会共同的目标和责任,也是共同的利益所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社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实践证明,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离不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从宏观上分析了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实践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培养合格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几年的探索实践证明,该模式使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办学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四方互赢前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润贤  张新科  王斌  
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实施方案。该模式以三个"1"为时间阶段,以专兼职双重专业导师的"导学、导能、导业"为引导功能,以"十个一"为实践任务,以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赖永辉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服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按培养工作开展深度和时间的先后次序,探索由熟悉和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开展对外行业工种培训、行业函授培训,承接行业内科研与教研课题,研究成果循环投入日常教学环节,研究成果申报评审和发表,自评估与总结等6个阶段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培养和教师培养两个目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修朋月  张宝歌  
通过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研究能力与教学能力“四维一体”的校本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总结与归纳,为高等师范院校构建校本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一定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车美娟  
阐述了"工学四合"的提出以及产生过程,并对"工学四合"提出以后在校内和校外产生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旨在证明"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探索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秀敏  黄子辉  李显宁  
工学结合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工学结合突出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的落实。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2+1"教育教学设计。"2+1"教育教学设计更加强调以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引领顶岗实习的真正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冬  
本文通过对服务外包这一新兴行业的岗位需求特点分析,指出服务外包专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并探讨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孙蔚  
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发展思路,就必须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所突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率先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的院校之一,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做了许多研究性工作,形成了具有工贸特色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淳柳  王书亭  
行业特色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决定着毕业生的水平与就业前景,而且也关系到所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强调了行业特色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拟提出"1+1+N"(即一条主线、一个方向、多种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了其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指出为保证行业特色院校"1+1+N"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有必要对教学队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及教学评价等进行全面优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振传  史岩  邹银  
高职院校的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培养社会需求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还无法真正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探索更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能够体现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未来国家与社会对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在。因此,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大势的情况下,本文在针对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要概述的基础上,阐述目前高职院校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构建,最后在探索实践中总结出高职院校双循环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俭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结合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际,阐述了重庆三峡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鸫根  陈侃贞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在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方针的基础上,创造了"订单+联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延伸出校企合作联办专业社团人才培养模式。前种模式的关键环节是协议商谈、学生选拔、联合培养、质量监管、教学研讨等;后种模式则以校企共建的专业社团为载体,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桂群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多有创新,为人才培养和高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理解与处理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方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还有些不足之处。结合高技能人才对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需要,进行可行性分析、深挖不足、探索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