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6)
- 2023(3820)
- 2022(3090)
- 2021(2966)
- 2020(2258)
- 2019(5003)
- 2018(4451)
- 2017(8112)
- 2016(4915)
- 2015(5823)
- 2014(5892)
- 2013(5114)
- 2012(4579)
- 2011(4052)
- 2010(4052)
- 2009(3225)
- 2008(2844)
- 2007(2659)
- 2006(2357)
- 2005(2077)
- 学科
- 济(11932)
- 经济(11917)
- 管理(9454)
- 业(8920)
- 中国(7818)
- 农(7338)
- 农业(5618)
- 企(5081)
- 企业(5081)
- 教学(4865)
- 理论(4505)
- 业经(4162)
- 教育(4113)
- 学校(3764)
- 法(3720)
- 学法(3560)
- 教学法(3560)
- 技术(3202)
- 学理(3184)
- 学理论(3184)
- 贸(3079)
- 贸易(3078)
- 易(3039)
- 地方(2970)
- 方法(2909)
- 财(2829)
- 收入(2668)
- 制(2649)
- 融(2515)
- 金融(2514)
- 机构
- 学院(64473)
- 大学(51982)
- 济(18617)
- 研究(18441)
- 经济(18055)
- 职业(17154)
- 管理(16673)
- 技术(15042)
- 理学(13898)
- 理学院(13730)
- 管理学(13296)
- 管理学院(13198)
- 中国(13101)
- 职业技术(12378)
- 技术学院(12254)
- 科学(11332)
- 京(10881)
- 江(10601)
- 范(9546)
- 师范(9467)
- 所(9240)
- 州(9157)
- 财(9139)
- 农(8617)
- 中心(8449)
- 研究所(8198)
- 业大(7563)
- 教育(7490)
- 财经(7284)
- 院(7014)
共检索到934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艳婷
文章通过对高职法律类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分析,总结导致其目前就业困境的深层原因,并结合社会需求探究其就业路径,即推行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提升毕业生自身能力、积极干预学生就业心理、构建有效的就业指导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学生边缘行业或跨专业就业。
关键词:
高职法律 毕业生 就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朝霞 张安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自2006年实施以来,在政府、见习基地、高校等教育机构、见习高校毕业生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目前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使其积极作用不仅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甚至一度停滞不前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而陷入困境。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力图找到解决途径从而走出困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持续有效运行。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 就业 见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凤玉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影响着社会稳定及经济发展。近年来,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随着国内新冠疫情突发,高校毕业生面临市场需求萎缩与人才供给增加的“双重压力”,就业形势复杂严峻,“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如何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提升,是每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充分思考的问题,在顺应当前政府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就业困境,并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合力突破就业困境。
关键词:
新冠疫情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 路径分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苏敏
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择业、报考机关事业单位、晋升、落户等方面面临诸多政策限制和不公平待遇,主要包括学历歧视、户籍迁入限制等,致使职业院校毕业生很难进入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就业,难以在一二线城市落户。就业不公平将导致社会不稳定与不和谐,进而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占据教育体系半壁江山的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与落户困境必须引起重视。
关键词:
职业院校毕业生 就业 落户 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严苗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数逐渐增加,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出现了很多法律问题,如就业歧视、乱收费、虚假招聘等,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不到保障。文章从政府、学校和企业、学生三个层面提出了应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法律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毕业生 就业权 法律问题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兰芬
通过多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我感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境在于:一方面是人才奇缺,一方面是人才浪费;一方面大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甚至远涉重洋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却将送上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第一,社会大环境问题。由于过去国家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学校无招生自主权,用人单位无选才自主权,毕业生无择业自主权,这就造成了行业、地区、部门间人才的不平衡,有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勇 孙淑萍
高职毕业生高就业率的背后隐藏着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对某信息类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接受调研的334名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为:初次就业率达86%,相对较高;初次就业区域流向较优;毕业生的就业成就感比较高;毕业生起始薪酬比较高。但也存在就业满意度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发展平台较低等问题,从而提出信息类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就业指导等策略。
关键词:
信息类高职院校 就业质量 就业率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更良
借助"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对全国公路交通类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了收集,并对各院校2017年的毕业生数量、就业率、对口就业率、本地市就业率、本省就业率、本区域就业率、外省就业率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所属行业的发展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高职院校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互动关系;在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城市办学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主动适应行业需要,提高学生的技能和不可替代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栋
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心理矛盾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解决的出路在于整体设计,通盘考虑,破解系统工程难题,体制机制引导和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
关键词:
大众化 毕业生 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德伟
随着国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任务。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高职院校要从提升就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重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促进毕业生就业合理分布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就业 就业质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靳博 李伟
高职专科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压力大,但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是多因素共作用的结果。学校、政府和企业在创建教育模式、文化氛围和就业制度时都存在问题。在众多因素的作用中,拓宽高职专科毕业生就业路径,学校、企业、政府成为最为重要的枢纽。在提出教育外部的企业和政府应有作为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教育内部加强培养实力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关键词:
高职专科 就业路径 内力外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志贤 靳婷婷 宋丽娜
文章首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困境的主要表现与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介绍了心理资本增长法则,并对其在预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困境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立功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体现在生源结构和就业空间的单一性矛盾、高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就业期望值与岗位需求的差异等几方面。基于这些困境,从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旨在为缓解当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北省 高校毕业生 就业困境 就业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五聚 张改亮 吕遂峰
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漯河职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表明,高职院校要实现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提高,应积极瞄准地方优势产业及行业协会,大力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及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培育,实施就业跟踪,确保就业工作持续提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就业率 途径 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剑波
伴随近20年高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化迈向了大众化。这既为高校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挑战。高等医学教育在此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任务也更加艰巨,尤其是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矛盾更加突出。在厘清医学毕业生就业现状,深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多元化教育、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
医学院校 本科毕业生 就业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