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4)
2023(4769)
2022(3844)
2021(3634)
2020(2641)
2019(5942)
2018(5269)
2017(10083)
2016(5962)
2015(6630)
2014(6712)
2013(5882)
2012(5377)
2011(4648)
2010(4702)
2009(3833)
2008(3566)
2007(3124)
2006(2735)
2005(2490)
作者
(14246)
(11860)
(11702)
(11648)
(7326)
(5645)
(5340)
(4613)
(4484)
(4306)
(4029)
(3990)
(3832)
(3751)
(3737)
(3687)
(3531)
(3491)
(3477)
(3335)
(3149)
(2955)
(2842)
(2773)
(2730)
(2724)
(2661)
(2590)
(2406)
(2331)
学科
(19323)
经济(19312)
管理(15739)
(13276)
(11443)
企业(11443)
中国(7080)
方法(6805)
(6804)
(6206)
(5877)
数学(5806)
数学方法(5720)
业经(5692)
(5231)
理论(5200)
结构(5035)
产业(4999)
教学(4750)
地方(4645)
体制(4377)
教育(4177)
农业(4176)
(4136)
财务(4132)
财务管理(4120)
企业财务(4028)
技术(3989)
学校(3936)
(3648)
机构
学院(79864)
大学(68379)
(27467)
经济(26828)
管理(25166)
研究(24181)
理学(21699)
理学院(21454)
管理学(21056)
管理学院(20927)
职业(17016)
中国(16785)
技术(15748)
(14188)
科学(14070)
(13770)
职业技术(12392)
技术学院(12358)
(12352)
(11285)
财经(11038)
(10698)
师范(10579)
中心(10574)
(10265)
研究所(10209)
(10059)
(9882)
(9412)
业大(9381)
基金
项目(52408)
研究(44514)
科学(41933)
基金(34786)
(29511)
国家(29194)
社会(26478)
科学基金(25174)
社会科(24952)
社会科学(24944)
教育(23954)
(23740)
编号(20867)
(19176)
基金项目(17911)
课题(16388)
成果(16337)
(14529)
自然(14291)
自然科(13912)
自然科学(13910)
自然科学基金(13669)
资助(13448)
重点(13092)
(12502)
规划(12176)
(11969)
项目编号(11812)
(11564)
(11504)
期刊
(31660)
经济(31660)
研究(21317)
教育(19713)
中国(17364)
职业(11397)
技术(11027)
(10515)
学报(10268)
(9951)
科学(9715)
管理(9350)
大学(8476)
学学(8016)
技术教育(7241)
职业技术(7241)
职业技术教育(7241)
农业(6797)
业经(5876)
(5848)
金融(5848)
(5594)
论坛(5594)
财经(5510)
经济研究(5337)
(4864)
问题(4089)
职教(3908)
(3851)
社会(3113)
共检索到111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海峰  童丰生  
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是指高职院校的组织机构设置及其权力配置,以及处理各利益相关者之间法权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必须实现行为法治化、组织扁平化、管理跨界化、决策民主化等四个目标,完成重塑政府与高职院校的关系、调适社会与高职院校的关系、理顺高职院校内部权力关系等三项任务。高职院校治理结构重建应该从系统科学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寻找理论依据,通过建立高职院校理事会、完善二级管理体制、成立独立监事会,分别疏通外部治理、内部治理、监督问责的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向阳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对全国268所高职学校调查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架构基本建立,但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机制性障碍,章程制定的程序失当、效力不高,相关权力未形成合力,基层学术组织缺失和空化,多元共治的格局尚未形成。完善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需要高度重视章程建设质量,明晰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等边界,构建新型的基层治理架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何万一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正由外延式扩张转入内涵式发展阶段。面对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办学主体单一、行政代替学术、内控机制不健全等制度性问题,急需通过改革内部治理结构进行破解。高职院校应围绕组织发展目标,调整内外利益关系,完善运行机制,在纵向、横向和外向三个维度上积极推进内部治理结构改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晓明  
随着高职教育和高职院校的发展,其内部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困扰其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文章简要概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现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随后研究了欧美国家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综合全文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我国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路径,着重从党委与董事会、校长、监事会及每位治理主体的内在权力配置和运行机制上进行了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柳思羽  厉晓华  
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新时期我国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途径。深化高职教育混合所有制改革,关键在于完善治理体系。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治理体系建设,应以紧扣高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以及推动社会多元办学格局为目标,同时,还要坚持遵章守规、成果导向、民主协商的原则。在路径选择上,要着力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股东会—董事会—校长"权力制衡机制;强化资本联结纽带,构建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相协同的治理运行机制;健全行政管理体系,设立横向连接、纵向贯通的信息沟通与反馈机制;聚焦治理质量提升,建立以监事会为主体的多维监督评价机制,以促进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办学的规范有序运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军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职责和职能。当前江苏产业转型升级正处在关键时期,江苏高职教育必须在宏观上以人才培养规格的高移为主要目标,在中观上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提升人才供给质量、突出人才供给重点为重要任务,在微观上以调整、合作、对接为实施路径,用供给侧思维引领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增强对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适应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现代学徒制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DACUM、KOMET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与内容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具体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由新手成长为专家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养成具有专家潜质的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岳树民   王庆  
新时代以来,我国建立了现代税收制度的主体框架,更加重视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和作用。但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到来,为更有效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有必要通过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现代税收制度,进一步实现提升税收制度的收入汲取能力和经济社会调控能力的目标。优化税制结构的基本路径是“向内筑基、向外扩能、循环顺畅”,基本思路是“找准问题、系统全面、尊重规律、科学规划”,主要任务是建立数字税收体系、完善间接税体系、拓宽直接税体系和规范税收优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董仁忠  
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的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剖析现行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缺失,结合高职教育内在规律,提出建立健全高职院校治理结构的构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培  
"十四五"时期,职业教育进入"三新叠加"的战略机遇期。高职院校适应"三新叠加"新形势,落实"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任务需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任务包括:完善"5+2"总体布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促进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高职院校应将党的建设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面落实"5+2"总体布局要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党的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十四五"时期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晓慧  黄君录  
大力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是新时代的要求,是高职教育"以美育人"与"以劳育美"的融合。构建高职院校劳动美育体系,需要以劳动美的创造者和审美者为培养目标,在共性与特色的把握中确立教育重点。在实施中,需要搭建校企家社联动的格局,构建课程、实践、文化"三位一体"的实施体系,建立组织机构、师资队伍、经费"三个到位"的保障体系,构建常态化评价反馈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宏亮  
江苏教育资源雄厚,但也存在专业建设不足、人才队伍不强、科研能力低下、国际合作面向狭窄等瓶颈,对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形成诸多挑战。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要在贡献、影响、文化、治理方面高标准找准目标。促进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全面、协调、高质量发展,要把好办学方向,打造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盘活高职教育治理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杜志强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课程建设及教学目标设定方面进行校企合作,在执行教学任务和课程考核中与企业进行沟通和回访,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体系。根据2013—2016年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风能与动力技术专业学生就业数据分析,说明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就与企业进行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就业、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蒋赟  陈云涛  
高职文化作为特有的学校文化,秉持大学文化的功能,运用内隐的高教性、职教性属性和实用、开放、多样的文化特性作用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结构中的角色、任务、功能等进行了微调,促使根植其中的高职文化也要转型发展。文章结合现代职教体系对高职教育转型的导向,研究高职文化转型的目标,探索构建"一线多元"的高职文化转型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云志  
"府管校办"是高职院校治理的一种模式,但面对社会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该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出现了政府对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机制的缺位、高职院校治理机制的缺位、高职院校与相关治理主体权限界定的缺位以及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制度供给的缺位。为此,高职院校治理模式亟待创新,面向未来,可采用"有限主导-合作共治"的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