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9)
2023(9472)
2022(8551)
2021(8132)
2020(6947)
2019(16245)
2018(16011)
2017(30728)
2016(17974)
2015(20946)
2014(21838)
2013(20943)
2012(20040)
2011(18188)
2010(18855)
2009(16988)
2008(17317)
2007(16065)
2006(14214)
2005(13115)
作者
(51769)
(43174)
(42945)
(41679)
(27667)
(20748)
(19904)
(16791)
(16424)
(16147)
(14629)
(14472)
(13999)
(13798)
(13773)
(13674)
(13523)
(12775)
(12713)
(12551)
(11152)
(10966)
(10702)
(10148)
(9856)
(9810)
(9798)
(9719)
(8891)
(8857)
学科
(65094)
经济(65020)
管理(48394)
(45380)
(35690)
企业(35690)
方法(28640)
数学(25082)
数学方法(24665)
(21914)
中国(21911)
(19741)
(16096)
(14172)
理论(14154)
(14068)
贸易(14062)
地方(14055)
农业(13900)
(13662)
教育(13584)
业经(13542)
(11924)
银行(11896)
(11848)
(11655)
财务(11616)
财务管理(11573)
(11258)
企业财务(10844)
机构
学院(256881)
大学(248147)
(98868)
经济(96121)
管理(90305)
研究(87513)
理学(75316)
理学院(74419)
管理学(72864)
管理学院(72382)
中国(65963)
(53727)
科学(52283)
(49853)
(46151)
(44360)
(43758)
研究所(40902)
中心(40617)
财经(37614)
技术(36418)
(36399)
业大(36118)
师范(36088)
(35161)
北京(34768)
农业(34066)
(33660)
职业(32633)
(31214)
基金
项目(152872)
研究(120315)
科学(118171)
基金(103460)
(88045)
国家(87147)
科学基金(73168)
社会(68809)
社会科(64803)
社会科学(64783)
(64104)
教育(61686)
编号(55248)
基金项目(53607)
(53532)
成果(46353)
自然(46142)
自然科(44959)
自然科学(44941)
资助(44538)
自然科学基金(44107)
课题(41031)
重点(35577)
(34459)
(34235)
(34141)
(32010)
项目编号(31402)
(31338)
规划(30061)
期刊
(118945)
经济(118945)
研究(80601)
中国(60611)
教育(49121)
(40283)
(39730)
学报(35765)
科学(32201)
管理(32176)
技术(30658)
(26900)
金融(26900)
大学(26876)
农业(26189)
学学(24617)
职业(20805)
业经(19854)
财经(18563)
经济研究(17919)
(15981)
问题(15714)
(14760)
论坛(14760)
技术教育(14053)
职业技术(14053)
职业技术教育(14053)
(13799)
图书(13685)
(13546)
共检索到405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铁力  申星  
本文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方式对重庆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重庆英业达集团公司、重庆广达集团公司和重庆鑫源公司等7家企业中的350名高职院校毕业生进行调查,揭示了重庆市高职院校大学生有关职业适应性的职业环境适应性、职业人际适应性、职业能力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的特点,并从性别、在校期间是否担任过职务、在校期间是否获奖或荣誉和在校期间是否有过兼职四个方面进行均值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适应性的相应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治  
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工作,是新生适应新环境的迫切需要,对于刚刚跨入大学校门的大学新生来说,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有些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学习动力缺乏,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从高职院校新生面临的心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不适应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高职院校新生适应性教育应对策略——实施"八个一"工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亚纯  李美娜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的逻辑起点。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把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审视其内部结构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发现存在诸多现实生态病理,如生态理念模糊、生态结构失衡、生态系统阻滞等。鉴于此,文章提出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适应性培养路径。一致性适应:筑牢“四大堡垒”,培养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互补性适应:突出“数字技术”,从“一专多能”向“多专多能”转型。系统性适应:拓宽“时空逻辑”,工匠精神培养向纵深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鸫根  
针对当前高职生源下降、新生心理问题增多等问题,连续3年对新生开展适应性问题调查,跟踪了解新生在进入大学后所遇到的问题及其适应情况。调查发现,新生入学后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学习问题",个性独立与个性发展是其典型特征和主要诉求,适应大学生活主要靠同学、师兄师姐和自己,而社团活动则是其适应大学的有效方式。研究表明,"回归学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要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学生发展"作为学生工作的根本追求,并坚持学工队伍与教学队伍"协同育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俊霞  刘轶楠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各行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性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正担负着这一重任。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使他们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却很难招聘到满意的人才。本文重点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力  贺香沛  和娟  
本研究对5所高职院校的376名女毕业生进行了择业价值取向和职业自我效能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女毕业生择业价值取向在年级、学科、学校、有无兼职经历、是否独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在校身份、兼职经验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毕业生的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择业价值取向对择业效能感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金土  
胡锦涛主席在十一届全国人大闭幕式上的讲话中,对新一届国家机构工作人员提出"四个坚持"的要求,如果第一、第四项要求对国家机构工作人员具有特指意义的话,那么第二、第三项要求则对任何人的工作都是重要的指导思想。我们今天研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惠  
以生涯理论分析高职毕业生"慢就业"现象,其原因包括生涯发展理论视角下的职业准备之"慢"、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视角下就业决策之"慢"、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视角下有效行动之"慢"。预防高职毕业生"慢就业",需要普及生涯教育,将生涯发展目标贯穿学生学业阶段;建立协同机制,将生涯教育责任赋予利益相关群体;调整教育理念,将生涯适应能力纳入终生教育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亚纯  
通过对552名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抽样调查,分析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学制、工作时间、公司性质、公司规模、月收入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职场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拓展专业学习、社团(书院)活动、志愿服务活动对毕业生职场适应性有重要作用;就业指导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成长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深圳地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心理薪酬标准为4000元/月,在200~500人的企业规模中,工作满意度更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蕾  金蕾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富国亮  胡静  曹小兵  
随着国务院确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职业教育履行"培训"职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从必要性分析和现状调查入手,认为高职院校要主动牵头、率先作为,建设职后教育机构,创新职后教育投入形式,提升职后教育水平。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在职后教育服务中寻合作,在区域经济贡献中求发展",紧密围绕区域企业和毕业生的职后教育需求,探索实施以"分阶段、多样化、终身制"为特色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后跟踪培养教育。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梁乃锋  朱柳单  李治国  
惠州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年毕业生超万人,但受生源结构、专业结构、地域文化、地区产业结构、广深莞人才“虹吸效应”的影响,惠州高职毕业生留惠工作比例较低,惠州产业发展所需专业技术人才本地供给不足,应从优化专业布局、调整生源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完善留才制度等方面完善高职毕业生留惠就业创业的政策路径,为推动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力资源支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刚  
高等教育出现结构性失衡问题,既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所产生的高校与社会适应机制缺失有关,也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扩张所采用的特殊模式有关,也有办学思路上的偏差。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需要政府发挥积极有为的政策,建立高校与社会对接的“市场中介”,高校需要创建一种基于能力培养的以适应性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虎  张记超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事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尽管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尚可,但就业形势及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应采用"内外兼修"的思路:即提升毕业生的内在素养,同时为其顺利就业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