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6)
2023(4890)
2022(4107)
2021(4037)
2020(3463)
2019(7732)
2018(7602)
2017(13513)
2016(8291)
2015(9829)
2014(10321)
2013(9250)
2012(8615)
2011(7730)
2010(7899)
2009(6716)
2008(6372)
2007(6018)
2006(5153)
2005(4595)
作者
(23711)
(19562)
(19430)
(18570)
(12284)
(9390)
(8842)
(7801)
(7760)
(7171)
(6694)
(6670)
(6433)
(6335)
(6332)
(6022)
(6021)
(5835)
(5725)
(5486)
(5255)
(5020)
(4863)
(4588)
(4547)
(4531)
(4411)
(4251)
(4226)
(4218)
学科
(22471)
经济(22436)
管理(18402)
(13963)
中国(11460)
(10533)
企业(10533)
教育(9250)
方法(8866)
(8092)
理论(7851)
数学(7550)
(7537)
数学方法(7433)
(7197)
(6758)
教学(6709)
(5897)
研究(5581)
地方(5046)
(5008)
银行(4983)
(4788)
金融(4781)
(4741)
(4717)
制度(4711)
技术(4697)
业经(4595)
农业(4571)
机构
学院(108196)
大学(101288)
研究(39995)
(34426)
经济(33196)
管理(32612)
中国(27162)
理学(26807)
理学院(26433)
管理学(25713)
管理学院(25518)
科学(25341)
(23355)
技术(21725)
(21327)
(20892)
职业(19399)
(19131)
研究所(18987)
(17653)
中心(17422)
业大(17350)
农业(16738)
(15627)
师范(15381)
(15246)
(15158)
技术学院(14998)
北京(14638)
(14063)
基金
项目(70646)
研究(55964)
科学(53359)
基金(45099)
(40098)
国家(39675)
科学基金(32140)
(31978)
教育(30366)
社会(30176)
社会科(28262)
社会科学(28256)
编号(26528)
(26347)
基金项目(23338)
成果(22209)
课题(21011)
自然(19944)
自然科(19467)
自然科学(19451)
自然科学基金(19071)
资助(18739)
(17705)
重点(17185)
(15642)
项目编号(15071)
(15024)
(14948)
(14179)
规划(14139)
期刊
(41988)
经济(41988)
中国(33774)
研究(32617)
教育(30781)
学报(20603)
(19141)
科学(15842)
大学(15359)
(14602)
学学(14124)
技术(14051)
职业(13380)
农业(12831)
管理(12031)
技术教育(8411)
职业技术(8411)
职业技术教育(8411)
(8051)
金融(8051)
(7431)
论坛(7431)
(7378)
(6851)
业经(6575)
财经(6539)
经济研究(6486)
图书(6379)
(5837)
(5768)
共检索到172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雨帆  赵洪山  
就业率、专业对口率、所得待遇、工作条件、职业发展、职业稳定和就业满意度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体面就业指标体系的7个维度。以德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对某高职院校毕业生体面就业的计量结果表明,毕业生的就业率、职业稳定和专业对口率较优,但职业发展和工作条件稍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飞在《成人教育》2014年第2期中撰文,提出了"体面就业"的观点,分析了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评价的指标设计,并对如何有效促进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提出了建议。所谓"体面就业"是指在就业岗位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其获得专业对口、待遇公平、权利保障、具有人格尊严的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机会。在高职毕业生"体面就业"过程中,自主选择就业岗位是其"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睿祺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要遵循科学性、全面性、简明实用性、超前性、主客观指标结合等原则,其质量评价主要包括就业率、人职匹配率、职业稳定性、毕业生待遇、自主创业率、主客观满意度、工作创新率等指标,对每一个指标都有具体的测算公式和权重划分。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上述七大评价指标不可能涵盖全部,因此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讨和提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柯羽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是一个兼具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引入毕业生供需比、薪金水平、就业结构等五个一级指标和需求单位层次、自主创业率、就业地域等10个二级指标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加以解析。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风向标,有利于促进学校对学生开展全方位的就业服务。根据现行评估工作存在的评估主体单一、评估过程静态化、评估指标不全面、过分注重评估结果等问题,通过建立多层次就业评估体系、合理确定就业评估时点、建立"质""量"完备的就业评估指标、实训网络就业统计等决策重新构建完善的就业评估体系,包括就业条件保障评估、就业指导评估、就业服务评估、就业管理评估、就业成效评估及就业附加页评估六大方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曾继平  
当前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为了实现更多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应以就业素养为立足点,重新探索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以就业背景为依据,分析就业课程体系的实际状况,并借鉴"板块"原理,探索一套"以就业专业素养为基础,以就业通识素养为重点,以就业实践素养为载体,以就业科研素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建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评估可以反映一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开展就业评估的意义,总结了当前就业评估工作开展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试图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就业评估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建章  王栋  
就业质量评价是毕业生对就业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状况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河北省本科高校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关于就业质量指标的数据统计,提取了影响就业质量的主要指标,并从学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个角度展开具体分析,为进一步提高河北省本科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以及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益的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菊华  
就业工作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应把破解毕业生就业难题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完整的就业工作体系建设是做好就业工作的保障,高职院校要切实建设好就业管理、指导和推荐三大体系,以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秋梅  罗清萍  江辉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根据2008年一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数据,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进行了探索。实践表明,建立行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体系和就业质量的年度报告制度,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就业质量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提高就业质量的措施和办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忠建  李德海  张勇  肖友平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事关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学生是高校最大的群体,教书育人首先就要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就业工作面向学生,处在为学生服务的第一线。西南石油大学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和四川省有关精神,始终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稳定相结合,始终把就业研究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相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丽丹  
近年来,高校扩招力度不断加大,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构建高校毕业生"全过程服务"就业指导体系研究提出了有利于就业的政策建言,这将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宋斌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我国政府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体系尚不能适应变化发展的需要,在促进就业中效能未得到充分发挥。运用现代网络通讯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构建新型的大学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实现就业服务模式、就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伟  管平  
建立高职毕业生延伸服务体系,需依托"两项"条件保障和"三个"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延伸、创新创业延伸、岗位技术延伸、继续教育延伸、心理及职业辅导延伸等服务。这一体系有利于提升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力,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使学校就业工作从"被动"向"主动"转变,实现就业的转型升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