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63)
2023(16378)
2022(13602)
2021(12640)
2020(10394)
2019(23904)
2018(23742)
2017(45519)
2016(25130)
2015(28679)
2014(29034)
2013(28143)
2012(25566)
2011(22829)
2010(22908)
2009(20758)
2008(20195)
2007(18083)
2006(16034)
2005(14213)
作者
(70455)
(58452)
(58114)
(55384)
(37226)
(27890)
(26491)
(22725)
(22318)
(21121)
(19989)
(19769)
(18672)
(18421)
(18005)
(17986)
(17525)
(17265)
(16819)
(16668)
(14632)
(14393)
(14109)
(13285)
(13249)
(13076)
(13047)
(13045)
(11866)
(11507)
学科
(93188)
经济(93055)
管理(74209)
(68967)
(56002)
企业(56002)
方法(38150)
数学(32151)
数学方法(31787)
中国(29403)
(28494)
(25808)
业经(24245)
(23339)
地方(20894)
(19544)
农业(18529)
理论(17805)
(16308)
贸易(16295)
技术(16081)
(15971)
银行(15931)
(15818)
(15723)
(15546)
(15460)
环境(15432)
财务(15375)
财务管理(15342)
机构
学院(348697)
大学(344840)
管理(134610)
(132379)
经济(129026)
理学(115316)
研究(114361)
理学院(114036)
管理学(112091)
管理学院(111453)
中国(84970)
(74757)
科学(69911)
(64147)
(56302)
(53558)
(53335)
中心(52131)
研究所(50758)
财经(50052)
业大(49994)
(47378)
北京(47205)
师范(46974)
(45367)
(43506)
(42104)
技术(41642)
农业(41100)
经济学(39267)
基金
项目(235187)
科学(184567)
研究(179567)
基金(166711)
(143576)
国家(142270)
科学基金(122395)
社会(110770)
社会科(104629)
社会科学(104602)
(94079)
基金项目(88470)
教育(84078)
(78177)
自然(77166)
编号(76730)
自然科(75300)
自然科学(75285)
自然科学基金(73895)
资助(67087)
成果(63528)
课题(53871)
重点(52811)
(51274)
(50569)
(49152)
项目编号(46792)
(46337)
创新(45700)
国家社会(44598)
期刊
(152556)
经济(152556)
研究(104214)
中国(75631)
学报(52672)
教育(51248)
(50309)
管理(50155)
(49004)
科学(47831)
大学(40766)
学学(37515)
农业(34246)
技术(33724)
(30717)
金融(30717)
业经(25742)
财经(24220)
图书(23688)
经济研究(23130)
(20653)
问题(19953)
职业(17430)
理论(17032)
(16686)
书馆(16533)
图书馆(16533)
(16507)
论坛(16507)
科技(16413)
共检索到5227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桂楠  阮浩  刘新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能力更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了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与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尧成  肖纲领  陈敬良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地市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职业新兴化要求高职院校扩展产业服务职能,农民市民化要求高职院校注重新市民教育,农业产业化要求高职院校提升农业服务水平。当前,我国地市高职院校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校战略定位偏离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发展,专业设置与新型城镇化产业趋向不相匹配,针对农民工的新市民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农业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存在差距。为此,地市高职院校应该确立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新兴产业的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新市民教育,针对现代农业需求深化高职院校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健民  张清  邹军华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高职院校适应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作垫脚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湖北省城镇化的现状接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为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红军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特色城镇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主动与特色城镇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面向"特色城镇"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输出人才与技术、开展全方位社区服务。在具体运行模式上,采取在特色城镇设立分校,与集聚产业区共建产业学院,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文化传承基地,以"工作室""研究所"等散状服务对接特色创新项目等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柱国  
高职院校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密切,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区位优势、专业优势和生源优势。近年来,浙江省高职教育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创新创业、提升职业农民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专业设置区分度不高、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重视度不足、教育供给无法满足农业转移人口需求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深化校地合作,构建校镇联动机制;统筹职业教育,提升职业农民培训针对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雁  吴建设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期的一条发展主线。服务新型城镇化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有地市高职院校585所,占全国高职院校总数的46.21%。基于对地市高职院校区域分布、办学规模、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地市高职院校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人才培养做出了不少贡献,但是服务城镇化尚未达成共识。由此,从国家层面构建职教体系,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地方层面突出职教地位统筹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学校层面实施战略转型提升服务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娜  
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衡量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与职业教育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文章通过对浙江省城镇化发展和职业教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指出现阶段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对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满财  黄慧微  张文秀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新取向与新思维,对其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进行明确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引。传统发展理念下,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内容是经济效益、产业创新、城乡协调及群众生活质量等。建设与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规划、统筹发展,在产业创新的前提下建立起城镇化推动经济进步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冠军  
立足新时代的要求,以生态文明为重要依托,探究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并推动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深度分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全面探究了生态文明视角下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障碍,以此为据,提出了新时代下基于生态文明视角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强  郭险峰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当前中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城镇化的老路,不再以政府计划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而要由市场主导城镇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萌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鹤松  
中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是人民,这主要由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决定。文章从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来源与现实困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科学理念,树立人本思想;深入推进"四化"互动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鹤松  
中国新型城镇化动力机制是人民,这主要由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来决定。文章从社会分工理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和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四个方面论述了以人民为中心视角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来源与现实困境。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科学理念,树立人本思想;深入推进"四化"互动协调发展,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完善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政策,保障人民根本利益;加大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锁冠侠  
新型城镇化建设使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通过对甘肃省职业教育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的有益探索,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推动课程与岗位对接、促进校企深层次合作、注重非学历教育培训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