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4)
- 2023(13513)
- 2022(11609)
- 2021(10829)
- 2020(9296)
- 2019(21208)
- 2018(20813)
- 2017(40399)
- 2016(22132)
- 2015(25137)
- 2014(25086)
- 2013(24798)
- 2012(22535)
- 2011(19809)
- 2010(19809)
- 2009(17959)
- 2008(17705)
- 2007(15347)
- 2006(13489)
- 2005(11981)
- 学科
- 业(90995)
- 济(89328)
- 经济(89221)
- 企(83237)
- 企业(83237)
- 管理(78901)
- 方法(41256)
- 数学(32052)
- 数学方法(31722)
- 业经(30742)
- 财(28669)
- 农(28168)
- 务(22035)
- 财务(21969)
- 财务管理(21949)
- 中国(21699)
- 技术(20847)
- 企业财务(20790)
- 农业(20215)
- 理论(19229)
- 制(17662)
- 和(17347)
- 地方(16184)
- 划(16039)
- 贸(15572)
- 贸易(15564)
- 策(15350)
- 易(15114)
- 学(15087)
- 环境(13140)
- 机构
- 学院(314561)
- 大学(303643)
- 管理(131045)
- 济(122039)
- 经济(119313)
- 理学(113040)
- 理学院(111941)
- 管理学(110338)
- 管理学院(109780)
- 研究(93762)
- 中国(71726)
- 京(64802)
- 科学(57815)
- 财(56275)
- 农(48707)
- 江(46773)
- 所(46069)
- 业大(45273)
- 财经(45225)
- 中心(42831)
- 研究所(41637)
- 经(41136)
- 北京(40538)
- 州(38405)
- 范(38317)
- 农业(38114)
- 师范(38004)
- 技术(37737)
- 商学(35053)
- 商学院(34703)
- 基金
- 项目(210993)
- 科学(167112)
- 研究(160407)
- 基金(151098)
- 家(129273)
- 国家(128025)
- 科学基金(112439)
- 社会(98807)
- 社会科(93508)
- 社会科学(93482)
- 省(85550)
- 基金项目(81061)
- 教育(74432)
- 自然(72965)
- 自然科(71304)
- 自然科学(71290)
- 自然科学基金(70056)
- 划(69616)
- 编号(68709)
- 资助(61452)
- 成果(53851)
- 创(46600)
- 重点(46436)
- 课题(46313)
- 部(45718)
- 发(44858)
- 创新(42659)
- 项目编号(42518)
- 业(41779)
- 制(39792)
- 期刊
- 济(136635)
- 经济(136635)
- 研究(88130)
- 中国(58670)
- 管理(51355)
- 财(45502)
- 农(44581)
- 学报(42902)
- 科学(41130)
- 教育(39169)
- 大学(33157)
- 技术(32882)
- 农业(31500)
- 学学(31015)
- 业经(25124)
- 融(24104)
- 金融(24104)
- 财经(21818)
- 经济研究(20466)
- 图书(18847)
- 经(18666)
- 业(18397)
- 问题(17451)
- 技术经济(17185)
- 现代(15601)
- 理论(15125)
- 科技(15025)
- 职业(14775)
- 商业(14558)
- 财会(14531)
共检索到454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筱瑜
"社会服务"是高校继"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后的又一核心职能。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利益驱动的角度就如何提升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设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海英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是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途径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提供培训、应用技术推广这三个方面,但由于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为地方企业服务的理念,导致培养出的学生、提供的各类培训和技术应用的推广与企业的需求都存在较大差距。要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地方企业的能力,实现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必须从明确学校办学定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有效开展科学研究这四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服务地方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楼世洲
分析了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作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相关性分析及浙江省产业转型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分析,基于此,对专业对接产业、人才服务企业的机制构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专业 产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伍红军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推进,拥有集聚性产业或新发展特色的特色城镇在全国遍地开花,高职院校应主动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避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高职院校原有服务领域的竞争,眼光向下,将服务特色城镇作为一个新的发展域,借此打造高职院校新的增长点。在服务特色城镇建设中,高职院校应主动与特色城镇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面向"特色城镇"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输出人才与技术、开展全方位社区服务。在具体运行模式上,采取在特色城镇设立分校,与集聚产业区共建产业学院,与当地行业企业共建实践教学、文化传承基地,以"工作室""研究所"等散状服务对接特色创新项目等模式。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高职院校 特色城镇 服务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燕
涉农类高职院校在开展科技创新过程中存在受农业科研成果的特殊限制、创新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研发途径狭窄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涉农类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文章在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涉农类高职院校开展服务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对策: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营造重视人才创新的良好氛围;多方面与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壮大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力量;创设多途径的交流平台,全方位拓宽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空间;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建立学校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关键词:
涉农类高职院校 农业企业 科技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许艳丽 刘晓莉
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不断调整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随着其逐步深入,对人才结构、规模、规格的需求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提供优质的动态服务,供给契合产业动态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本文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提出了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分析高职院校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动态能力的必要性及构成要素,并探索培育路径,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政利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农业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顺势而上,抓住政策利好局面,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解决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重视国家政策引领,强化服务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服务支持;坚定文化自信,精诚育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精准服务;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鲍桂楠 阮浩 刘新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提高城镇化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高质量的城镇化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发挥应有作用,同时提升高职院校服务新型城镇化的能力更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本文从新型城镇化视角研究了高职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的机制与路径,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新型城镇化 路径 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健民 张清 邹军华
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分析湖北省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城镇化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挑战、高职院校适应城镇化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作垫脚石,促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湖北省城镇化的现状接轨,探究高等职业教育为湖北省城镇化建设的高效路径。
关键词:
城镇化建设 高职教育 湖北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兴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与地方发展紧紧相连,与就业创业密切相关。深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部署和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要求,需要高职院校把助力民族复兴视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使命,把协力产教融合作为高职教育特色发展的关键支撑,把聚力服务提升视为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本质要求,多元化、多路径培养人才,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社会,全面加强自身的服务能力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齐苗
陈齐苗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年第3期中撰文,分析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及其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阐述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现状及其问题,提出了提升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能力的路径与对策。首先,作者认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是:1.以创新驱动为根本;2.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动力;3.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瑜 杨智勇
在深入分析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立足自身特色和专业优势,依托行业企业,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精通中文的本土化、国际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国际化发展定位;在制定国际化办学的条件下,设计了基于顶层设计→校企协同→双师双能双语队伍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与教学资源建设的国际化发展路径,并在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践检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钱军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都已占到高等教育总和的半壁江山,不少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的"软硬"实力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随着管理规范化、系统化与科学化,高职教育已呈现出新一轮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可以这样说,今后几年,高职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推动我国经济社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黎明
文章从高职院校的立场出发,首先阐释了企业工作背景的新教师涵义,其次分析了新教师能力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最后根据企业工作背景新教师特点,围绕新教师能力发展路径展开了讨论,指出要想使新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能力,关键要尽快落实三项工作,分别是建立评估新教师能力的模型、健全培养新教师的体系、建立提升新教师各方面能力的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教师职业能力 企业工作背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建湘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内涵的核心力量,校企文化融通具有内在必然性,形成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是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可持续性合作的根本动力。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和特征集中在其办学理念、内部管理体系、服务意识与行为、自主创新等四个方面表现出来。培植企业形态高职院校文化的主要途径包括:传承行业文化,升华高职院校文化;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凝结校企共同使命与追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丰富和完善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化精干队伍,内化企业形态高职院校文化;重构内部能动体系,激发企业形态高职院校文化的内驱力。
关键词:
文化 企业形态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