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7)
- 2023(15563)
- 2022(12951)
- 2021(12239)
- 2020(9883)
- 2019(23038)
- 2018(22644)
- 2017(42580)
- 2016(23183)
- 2015(26395)
- 2014(26502)
- 2013(25815)
- 2012(23768)
- 2011(21180)
- 2010(21377)
- 2009(19264)
- 2008(18873)
- 2007(16729)
- 2006(14225)
- 2005(12217)
- 学科
- 济(90998)
- 经济(90900)
- 业(61987)
- 管理(59919)
- 企(45898)
- 企业(45898)
- 方法(42732)
- 数学(37560)
- 数学方法(37005)
- 农(35012)
- 中国(25408)
- 财(23763)
- 农业(23169)
- 业经(22585)
- 学(19621)
- 地方(18828)
- 制(17823)
- 理论(17167)
- 贸(16487)
- 贸易(16478)
- 易(16007)
- 银(13889)
- 银行(13855)
- 务(13746)
- 财务(13686)
- 财务管理(13652)
- 和(13520)
- 技术(13433)
- 行(13199)
- 融(13146)
- 机构
- 学院(324807)
- 大学(316470)
- 济(126216)
- 经济(123246)
- 管理(121995)
- 理学(105352)
- 理学院(104209)
- 研究(103000)
- 管理学(102133)
- 管理学院(101542)
- 中国(77798)
- 京(65067)
- 科学(64336)
- 财(58625)
- 农(56693)
- 所(50575)
- 中心(50035)
- 江(49898)
- 业大(48747)
- 财经(46405)
- 研究所(46104)
- 范(43938)
- 师范(43480)
- 农业(43398)
- 经(42152)
- 技术(40248)
- 北京(40090)
- 州(39923)
- 经济学(38999)
- 院(37484)
- 基金
- 项目(221138)
- 科学(173794)
- 研究(165447)
- 基金(157318)
- 家(136444)
- 国家(135220)
- 科学基金(116188)
- 社会(102865)
- 社会科(97074)
- 社会科学(97051)
- 省(89895)
- 基金项目(83205)
- 教育(79377)
- 划(74530)
- 自然(73955)
- 自然科(72207)
- 自然科学(72186)
- 编号(71075)
- 自然科学基金(70863)
- 资助(63219)
- 成果(57071)
- 重点(50604)
- 课题(49243)
- 发(48390)
- 部(48371)
- 创(46532)
- 创新(43244)
- 科研(42586)
- 项目编号(42167)
- 国家社会(42014)
- 期刊
- 济(138175)
- 经济(138175)
- 研究(87646)
- 中国(65369)
- 农(55268)
- 学报(50230)
- 财(45849)
- 科学(45592)
- 教育(43530)
- 管理(41546)
- 大学(38921)
- 农业(36790)
- 学学(36497)
- 技术(33457)
- 融(27224)
- 金融(27224)
- 业经(25768)
- 财经(22136)
- 经济研究(21133)
- 经(19089)
- 图书(18661)
- 问题(18489)
- 业(17637)
- 版(16987)
- 职业(16876)
- 统计(15182)
- 技术经济(14928)
- 理论(14492)
- 商业(14172)
- 坛(14144)
共检索到470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泽平 庞贺峰
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以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案例和访谈材料为样本,通过扎根理论从价值、技术和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发现,当前的服务困境主要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去留”矛盾、高职院校与乡村产业的供需错位、东中西部的乡村发展形态迥异。同时,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主要有三个行动逻辑:价值逻辑从“离农”到“亲农”的人才培养导向,治理逻辑从“单一”到“多元”的现代治理模式,目标逻辑从“模糊”到“精准”的战略目标定位。为此,可从五个方面优化服务路径:跃迁思路,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服务;协同共治,以现代化治理推动服务;教育转型,以科学化施教助推服务;提高站位,以新目标定位指引服务;拓展空间,以全方位育人护航服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兴成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是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院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客观审视自身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准确把握“对上与对下”“内化与外化”“主责与主体”“所需与所能”“当下与长远”等多重关系,通过凸显专业优势、锚定以人为本、强化产业支撑、坚持变革重塑,在拓展服务领域、丰富服务载体、提升服务能级中创新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乡村振兴 时代意蕴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邹建华 卢文凤 赵福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农高职重任在肩。面对时代之问,"村校合作、共生育人,产教融合、共生兴村"是涉农高职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逻辑。要实现村教共生,则需要通过人才、文化、产业的"共生介质"来激发乡村内生动力,为产教赋能。通过专业与产业同发展、学生与"乡贤"共进步、教师与村民齐增收、校园与村庄成一体的"四元驱动"实践路径,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村校协同共生,为乡村振兴添彩。
关键词:
涉农高职 乡村振兴 村校共生 产教赋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承伟
为深入解读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助力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本文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对文件的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阐释。本文认为,学习掌握、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需要从内在逻辑上,深刻领会党领导“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丰富发展;从科学方法上,准确把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要求;从实践路径上,有力有效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各项决策部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石丹淅
农村职业教育是开发农村人力资本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变量。由于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滞后、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政策系统碎片化、供需结构失衡等主要诱因,使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明显不足。新时代,以农为本积极转变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联合体;以生为本着力创新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筑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闭合系统;以人为本稳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整体性治理,促进农村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更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晓翀 杜尔玏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金融作为支农主力军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活水",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快速增加、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数字金融逐步推进、金融服务质量持续提升等重要现实基础。理论逻辑表明:金融是支持产业兴旺的坚实基础,是实现生态宜居的强力支撑,是营造乡风文明的有效保障,是推进治理有效的重要力量,是保证生活富裕的擎天巨柱。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应构建长效政策支持机制,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创新农村产权运作机制,提升农业主体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内生发展动力。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金融 乡村振兴 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芳
高等教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基于高等教育振兴乡村的价值逻辑和现实困境,提出优化路径: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重视高等教育在学术发展上的优势,推动农业科技的进步与创新;构建升级版高等教育服务模式,大力提升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乡村振兴 价值逻辑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倩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通过打造特色产业,实现特色经济发展,从而带动乡村产业兴旺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实现振兴发展的普遍选择,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现实困境,并对实践路径作简单探讨。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骏 李长健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新发展理论,亦有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功用。乡村社会处于深刻转型期,实现乡村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突破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在于通过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现绿色化发展和数智化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能够推动乡村的产业振兴,更可作用于全面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的制度突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和生态振兴等。加快培育乡村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乡村竞争力,应从思路转变、路径改良、具体措施和制度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相应提升,以期使乡村更好迈入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雁鸿 刘光玲
乡村特色经济将特色资源与产业振兴相融合,既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产品,也通过构建特色经济体系,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产业动能。现阶段,乡村特色经济获得了数字技术、金融等要素支持,但仍面临特色优势不明显、产业协同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应充分认识特色经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多元优势,通过明确主导产业,融合绿色经济、数字经济等形态,整合金融、技术等优势资源,助力乡村特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
特色经济 产业振兴 内在逻辑 实践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政利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国家赋予农业高职院校的光荣使命。农业高职院校应主动作为,顺势而上,抓住政策利好局面,利用自身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解决在服务意识、服务内容以及服务形式上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重视国家政策引领,强化服务主体意识;激发内生动力,提供服务支持;坚定文化自信,精诚育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开展精准服务;大力实施产教融合,创新职业培训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温婉华 韩树林 张平
增强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关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根据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来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通过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在教育结构上要强化系统协同,在人才培养结构上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专业结构上要深化产教融合,在技术结构上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裕 韦大宇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探究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存在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培养支撑力度不够、科技服务能力不强以及职业培训不够匹配等困境,从调整专业布局、创新人才培养、优化科技服务能力和完善职业培训体系等方面提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以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助力全面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产业 职业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