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81)
2023(7775)
2022(6629)
2021(6240)
2020(5550)
2019(12904)
2018(12771)
2017(24986)
2016(14298)
2015(16781)
2014(16776)
2013(15712)
2012(14368)
2011(12944)
2010(13268)
2009(11257)
2008(10827)
2007(9369)
2006(7946)
2005(6894)
作者
(37613)
(31284)
(31170)
(29801)
(20074)
(15075)
(14148)
(12228)
(12172)
(11479)
(10895)
(10611)
(10091)
(9896)
(9870)
(9869)
(9371)
(9283)
(9270)
(8983)
(8164)
(7983)
(7743)
(7229)
(7158)
(7075)
(7050)
(6933)
(6390)
(6125)
学科
(58316)
经济(58269)
管理(35982)
(34820)
方法(34763)
数学(32569)
数学方法(32002)
(29167)
企业(29167)
中国(17096)
(13655)
(12881)
理论(11686)
(10185)
业经(10066)
技术(10056)
地方(9752)
(9376)
贸易(9370)
(9273)
教学(9165)
(9067)
(9019)
财务(8990)
财务管理(8972)
企业财务(8631)
农业(8334)
教育(7475)
(7392)
金融(7392)
机构
学院(195727)
大学(186130)
(74535)
经济(72955)
管理(71761)
理学(63318)
理学院(62628)
管理学(60999)
管理学院(60677)
研究(59230)
中国(41757)
(38196)
科学(36389)
(33913)
技术(29514)
(29478)
(29358)
(28437)
师范(28162)
财经(27976)
职业(27545)
中心(27299)
(27270)
业大(26887)
研究所(26880)
(25615)
经济学(24009)
北京(23795)
(23274)
师范大学(22199)
基金
项目(133646)
科学(107977)
研究(101067)
基金(95709)
(82492)
国家(81812)
科学基金(71468)
社会(61366)
社会科(58291)
社会科学(58277)
(55486)
教育(55445)
基金项目(50010)
(47435)
自然(47123)
自然科(46147)
自然科学(46142)
自然科学基金(45317)
编号(43496)
资助(41477)
成果(33832)
课题(33119)
重点(32179)
(31267)
(29002)
(28111)
教育部(27798)
(27164)
规划(26485)
创新(26042)
期刊
(71165)
经济(71165)
研究(52188)
教育(40526)
中国(39056)
学报(26809)
技术(26664)
管理(25602)
科学(25557)
(25278)
(22214)
大学(21071)
职业(20041)
学学(19837)
农业(15106)
(14601)
金融(14601)
财经(14354)
技术教育(13767)
职业技术(13767)
职业技术教育(13767)
经济研究(12767)
(12254)
统计(12060)
业经(11302)
(10940)
(10596)
论坛(10596)
决策(9964)
问题(9471)
共检索到2703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琪  韩利红  张振  
文章运用自编量表对6所高职院校325名专任教师的职业适应状况进行调查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适应包括学校工作适应、职业环境适应、社会服务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四个维度。教师职业适应总体水平尚有较大提升空间,职业适应在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职业环境适应和人际关系适应无显著差异,学校工作适应在职称、周课时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服务适应在学历、学科上存在显著差异。院校需要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加强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对中级职称教师帮扶,引导教师合理平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教师的职业适应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君庆  张菊霞  
以宁波市6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量表》为工具,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进行模型检验与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由工作负荷与自我发展压力、科研压力、人际关系压力、学生行为压力和管理环境压力等五个因子构成;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不同程度职业压力,其中科研压力较大是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显著特征。基于此,对高职院校教师科研压力提出教师"自助"与"他助"缓释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兴国  赵志群  
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在推动力,对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和工作绩效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构建并验证构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自我效能感模型的三个维度,即教学自我效能感、科研自我效能感和专业技能自我效能感,实证调查发现,高职教师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一般水平,且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在院校发展水平和企业实践经历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建议重视普通院校教师发展环境,防止出现"基层塌陷";关怀处境不利的教师群体,并提供针对性支持;加强教师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避免短板效应。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菊霞  
对全国14所高职院校专任教师抽样调查发现,60%以上样本高职院校教师存在中等程度的职业压力。高职院校教师管理环境压力和科研压力较大,男性教师的学生行为压力大于女性教师,11~15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压力最大,国家骨干院校教师职业压力高于示范院校与普通院校。高职院校应兼顾严谨管理与和谐氛围营造,避免管理环境高压化;加强科研管理与服务,避免马太效应的消极作用;加强关注11~15年教龄教师群体,缓解该群体教师"家庭-工作"冲突,以缓释教师职业压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振  
以全国14所高职院校的921名专任教师为被试,通过问卷调查对其职业认同的结构和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认同由自我角色、外在角色和行为方式认同三个二阶因子构成。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行为方式认同水平最高、外在角色认同水平最低,男性专任教师的职业认同水平较低,5年及以下、16~20年教龄专任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低,高级职称专任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示范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建议如下:加强社会舆论引导,消弭对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业的偏见;关注高职院校男性专任教师群体,缓解性别意识形塑效应的负面影响;激发高职院校新任及"高原期"专任教师的职业动力,降低社会比较的不协调应答;完善高职院校专任教师职称制度,充分发挥职称制度的正向功能;兼顾效率与公平,避免不同类型高职院校专任教师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爽  
高职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涵盖职业发展意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通过对国家某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证研究发现,青年教师的职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青年教师普遍缺乏对自身职业发展的目标确立和具体规划;偏重于通过职称晋升来体现其专业能力;普遍缺乏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青年教师对自身职业发展素质的理解不够全面等。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提高青年教师待遇、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教师做好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并努力行动三个层面促进青年教师职业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振  王琪  
以宁波6所高职院校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以自编《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问卷》为研究工具,对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和特点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结构由自我角色认同、行为方式认同、外在角色认同三个二阶因子构成;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的水平较高,但仍存在提升空间。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认同在性别、学历和职称上无显著差异,在月收入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志新  赵志群  
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已经成为很多职业院校的关注点,而测评的前提是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模型。在KOMET能力测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构建由内容、要求和行动三个维度组成的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模型,并采用内容效度专家评定法和实践专家研讨会检验其内容效度。该模型符合多元智能论、情境学习、设计导向理论和职业成长规律理论,为职教教师职业能力测评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基础框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庄西真  
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与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对职业院校教师的能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规定。职业教育教师能力模型的建构应充分考量不同类型的机构、职业发展阶梯和能力,使三者在动态调整中实现较好的匹配与应用。在政府办职业院校、企业办职业院校和社会办职业院校三种不同的职业教育机构中,新入职教师、合格教师和专家型教师的能力有所不同,职业院校教师能力结构要根据机构和职业发展阶梯的需要产生不同的组合以应对教师发展、机构发展与职业发展的需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安素朝  
良好的职业认同是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应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师范性、职业性、学术性等多重属性带来的诸多挑战的关键。采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职业认同体现在职业认识认同、职业发展认同、职业价值认同、职业行为认同四个方面,其中职业认同在人岗适配和个人价值之间存在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特征。基于此提出社会层面要加强职业教育宣传推广、学校层面要强化职场环境优化、个体层面要认清职业教育发展形势以提升自我适应能力等建议,以进一步提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成义  
职业倦怠是指人们不能有效面对工作中长期存在的压力而形成的一种综合症状。教师是倦怠水平较高的职业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两种教师职业倦怠理论模型:历程模型和结构模型,然后对两种理论模型作了简评并提出了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汪祝华  
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是其履行工作职责的关键要素。基于辅导员工作岗位职责和高校组织环境特征,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在知识、技能、社会角色、动机和特质五个方面都有特殊的要求。根据职责-素质匹配的研究思路和高校辅导员的内隐观调查发现,高校辅导员胜任特征由职业态度与品质、专业知识、人际沟通与协调、自我调节、问题解决能力、外倾性六个因素所构成。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方慧  庄榕霞  
教师职业能力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按照职业能力发展逻辑规律,把专业课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名义性能力阶段、功能性能力阶段、过程性能力阶段、设计能力阶段,对其发展过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点,这些特点为制定教师培养培训方案提供了实证基础。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茂勇  高丽华  林惠琼  
职业教育外部政策环境变革冲击着职业院校的传统治理模式,迫使职业院校主动建构适应性组织文化以回应外部环境更迭。院校内部变革容易造成高职教师负向教学情绪并降低敬业度,催生职业脆性。在职业教育系统不确定因素日趋加剧的情境下,提升教师职业韧性对于院校发展具有高度价值。本研究致力于探究教师职业韧性的生成路径,提出了院校组织文化转型与教师个体态度行为双层因素影响教师韧性的链式中介理论框架。通过实证分析,认为高职院校组织文化转型是教师韧性生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教师个体层面的情绪调节能力与敬业度在其中承担着链式中介作用。研究建议,高职院校可通过建构组织内部适应性文化培育职业韧性、通过形塑制度型组织文化提升教师情绪调节能力与敬业度,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关注公办与民办教师敬业度与韧性的异质性,重视在内外交互的院校文化转型机制中生成教师韧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红梅   闵宝翠   姜乐军  
创新创业不仅是高职院校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重要抓手,更是检视其推进内部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坐标。作为引领创客教育发展的关键角色,创客教师的教学胜任力尤为重要。在廓清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内涵的基础上,可以建构包含创客教学设计能力、创客教学实施能力、造物实践指导能力和创客教学评价能力的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结构模型。依据结构模型,提出了提高创客教学设计能力、实施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的创客教师教学胜任力的培养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