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1)
2023(10511)
2022(9187)
2021(8923)
2020(7211)
2019(16829)
2018(16665)
2017(31791)
2016(17842)
2015(20385)
2014(20639)
2013(19777)
2012(17948)
2011(16034)
2010(15831)
2009(13724)
2008(12928)
2007(11038)
2006(9455)
2005(8009)
作者
(48501)
(39926)
(39600)
(37822)
(25362)
(19153)
(18072)
(15860)
(15300)
(14316)
(13854)
(13217)
(12481)
(12392)
(12312)
(12243)
(11991)
(11849)
(11293)
(11223)
(9898)
(9815)
(9561)
(9104)
(9052)
(8944)
(8917)
(8802)
(8071)
(8005)
学科
(62687)
经济(62621)
管理(47638)
(43744)
(36715)
企业(36715)
方法(30071)
数学(25854)
数学方法(25535)
(17505)
中国(17205)
业经(14919)
(14670)
(14121)
地方(13558)
理论(13506)
农业(11869)
技术(11812)
教育(11657)
(11045)
(10846)
贸易(10841)
(10509)
环境(10428)
(10235)
(9556)
财务(9496)
财务管理(9480)
教学(9258)
(9112)
机构
学院(242146)
大学(235508)
管理(95423)
(85420)
理学(83566)
经济(83271)
理学院(82638)
管理学(81133)
管理学院(80718)
研究(75308)
中国(52274)
(50348)
科学(48814)
(37734)
(36832)
业大(35662)
(35442)
师范(35183)
(34821)
(34170)
研究所(33896)
中心(33801)
技术(32285)
北京(31798)
财经(31072)
(28850)
(28259)
师范大学(28197)
(27837)
农业(27137)
基金
项目(170575)
科学(133805)
研究(131254)
基金(119368)
(102525)
国家(101558)
科学基金(87457)
社会(77897)
社会科(73549)
社会科学(73530)
(69766)
基金项目(64327)
教育(63737)
(58429)
编号(57562)
自然(56613)
自然科(55234)
自然科学(55224)
自然科学基金(54186)
资助(48503)
成果(46530)
课题(40573)
重点(38336)
(37141)
(36817)
(35924)
项目编号(34995)
(33784)
创新(33156)
规划(32242)
期刊
(90933)
经济(90933)
研究(68573)
中国(45210)
教育(43053)
学报(36134)
科学(33458)
管理(33060)
(31741)
大学(27390)
(26412)
学学(25395)
技术(24964)
农业(22900)
业经(16091)
(15944)
金融(15944)
职业(14705)
图书(14333)
经济研究(13890)
财经(13853)
理论(12218)
科技(12011)
问题(11684)
(11623)
实践(11553)
(11553)
(11294)
论坛(11294)
(10876)
共检索到335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金辉  
行动研究是实际工作者为了提高实践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采取的一种研究范式。"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的行动研究基本理念,与高等职业教育对于教师在观念与素质上的要求具有很强的契合性。高职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是应为和可为的。高职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路径可以归结为:确立"实践-理论-实践"研究观,进行"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上升的循环探究。开展行动研究,是有助于高职教师个体"双师素质"培养和高职教师队伍"双师结构"形成的一种值得导入和推广的新举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茜  华金科  谭慧  
在技术创新驱动社会发展转型的今天,"互联网+"融合教育跨界衍生为创客教育生态。文章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行创客教育的意义,阐述了高职院校在开展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创客教育的实施路径:打造优质的创客空间;营造良好的校园创客环境;将创客理念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创客课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骏  杨恒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厂实践有利于教师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有利于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策上缺乏引导,出发点功利性强,申请时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实践中缺乏监管,实践后实效性低。因此,应该在政策上做好顶层设计,在出发点上突出职业道德,在申请时构建保障体系,在实践中改革培养模式,在后续培养上回归教学实践。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璐  
通过对河北省多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当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总体情况令人满意,但在思想观念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建立健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可从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为切入点,完善师德保障机制;构建师德考核监督机制;确立师德奖惩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关勇  
生态德育是低碳经济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文章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态德育的内涵界定,从学理基础和现实依据等层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开展生态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开展生态德育的实现路径:打造绿色生态校园,提高教师生态素养,完善生态德育机制,优化生态课程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国印  
公共体育教育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身体素质保证,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实现社会赋能提供有效途径、为高职院校主动适应社会和区域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抓手。然而高职体育教学目标不科学、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体育教学实施不足等影响着高职体育教育成效与技术技能性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养成。在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民俗体育教育不但能传承传统文化,丰富体育教学模式,而且顺应高职人才培养的实践性需求,有利于学生身心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为此,高职院校不但在思想上要重视对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更要利用信息技术改进传承方式,教学中将民俗体育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的路径将民俗体育进行传承与发扬。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晶  丁国华  程志山  
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直接关系着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职教育发展全局具有深远影响。高职院校必须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文章对当前加强高职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存在的重职业技能轻职业精神培养、"三全育人"中的角色定位不准确、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考核激励机制建设不够等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实践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永胜  
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概念认知误区、缺乏法律保障、培养力度不够、来源渠道单一、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激励政策效应不明显、评价不够科学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法律制度体系、科学设置"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障体系、多元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成军  
新时期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对高职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与能力结构和精神文化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高职教师的成长困境,遵循理念引领、平台推动、制度保障、机制激励和文化提升的建构路径,建立一个支持服务教师发展、具有院校自身特色的高职教师成长体系,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超  张桂春  
教学学术是一种传播知识的学术,其本质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高职教育性质和教师实践性教学特点决定了教学学术对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即,契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实现高职院校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统一,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需要。要实现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学术"的发展,应树立"教学即学术"的教师专业成长理念,建立健全以"双师型"教师建设为突破口的职称评审机制,构建以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的教师教学学术多样化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官卫星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高职人才的培养、精品课程的建设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精选团队共同目标,遴选团队专业带头人,构建合理的具有"双师"素质的师资梯队,通过科研项目促进团队建设,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等,是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玉成  贾少华  
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既是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拓展和升华,也是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必须以构建卓越的师资队伍、明确专业发展特色、创新办学管理体制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国际化办学水平为着力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打造一大批高水平的优质专业;围绕"双师"特色,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深化产教融合,加快高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突出内涵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加强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对接,拓展高职院校的国际影响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传喜  李秉强  黄磊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是后示范时期高职建设的新目标。高职院校双高建设应理顺高水平院校和高水平专业之间的关系,突出以产教融合为主线,从构建基于人才紧缺指数的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发展融合动态监测机制、识别高职院校培养方案和质量监控与产业链及所需能力的匹配性、制定"高水平高职与专业"认定的科学评价标准、探索政校企协同的"双高"建设推进政策等方面加强建设。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涛  
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指引着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自身转型发展、校企合作深化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需求之下,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抓准问题、理清内涵、重塑体制机制、构建组织平台等方式突破现实障碍,实现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素琴  
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要紧扣这一核心,依托校企两个育人主体,实现"一体化"顶层设计、"互补性"资源共享、"联动式"协同育人;要把握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三个关键,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要坚持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四个融合,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实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