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
2023(1740)
2022(1571)
2021(1700)
2020(1508)
2019(3423)
2018(3257)
2017(5452)
2016(3947)
2015(4925)
2014(5238)
2013(4579)
2012(4477)
2011(3961)
2010(4092)
2009(3066)
2008(2918)
2007(2726)
2006(2398)
2005(2395)
作者
(9488)
(7754)
(7735)
(7646)
(5016)
(3738)
(3642)
(3181)
(3120)
(3117)
(2783)
(2726)
(2700)
(2671)
(2590)
(2570)
(2564)
(2318)
(2267)
(2255)
(2204)
(2118)
(2027)
(1956)
(1899)
(1889)
(1780)
(1777)
(1768)
(1761)
学科
管理(6884)
教学(5155)
(5071)
经济(5063)
中国(4350)
教育(4237)
(4176)
理论(3976)
学校(3812)
学法(3495)
教学法(3495)
学理(2984)
学理论(2984)
(2754)
(2693)
企业(2693)
技术(2639)
(2488)
高等(2186)
政治(2090)
职业(2088)
思想(2063)
思想政治(2011)
政治教育(2011)
治教(2011)
(2009)
德育(2000)
地方(1992)
职业技术(1917)
(1855)
机构
学院(44950)
大学(35365)
职业(15855)
研究(15472)
技术(14585)
职业技术(11610)
技术学院(11425)
中国(10795)
科学(10192)
教育(10153)
管理(10012)
(9808)
(9601)
师范(9526)
(9513)
(9254)
经济(9224)
(8828)
(8219)
(7907)
研究所(7776)
中心(7633)
理学(7599)
理学院(7417)
师范大学(7167)
管理学(7052)
管理学院(6985)
(6715)
北京(6352)
农业(6318)
基金
项目(24896)
研究(24390)
科学(18679)
教育(16554)
编号(14026)
(13689)
课题(12393)
基金(12272)
成果(12027)
(11526)
(11267)
(10353)
国家(10128)
社会(10086)
社会科(9215)
社会科学(9214)
规划(7821)
科学基金(7626)
(7464)
项目编号(7261)
(7041)
研究成果(6841)
重点(6798)
年度(6740)
(6368)
基金项目(6233)
(6144)
(6142)
(6133)
阶段(6121)
期刊
教育(24791)
中国(19436)
(14188)
经济(14188)
研究(13934)
职业(11839)
技术(9042)
技术教育(7505)
职业技术(7505)
职业技术教育(7505)
(7165)
学报(6170)
(5561)
论坛(5561)
农业(5097)
科学(4612)
(4562)
金融(4562)
(4512)
大学(4443)
管理(4316)
职教(4068)
图书(4050)
学学(3588)
成人(3219)
成人教育(3219)
书馆(3060)
图书馆(3060)
(3031)
(2448)
共检索到79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慧英  宫火良  
文章采用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87名高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教师的工作倦怠属中低程度;不同性别高职教师在工作倦怠状况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在工作倦怠的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层面,未婚高职教师均显著高于已婚高职教师;在工作倦怠的个人成就感降低层面,已婚高职教师显著高于未婚高职教师;高职教师人际关系与工作倦怠显著相关,人际关系越不好情绪耗竭和人格解体程度越高,人际关系越好个人成就感越高。因此,要从教师和学校两个层面努力降低高职教师的工作倦怠感,提升其个人成就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欢玉  雷群泌  
目的是探讨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方法为通过网络调查对衡阳市地区290名高职教师职业倦怠情况,并进行总结。结果是认为自身存在职业倦怠教师的数量为150例,占总比例的51.27%,认为自身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数量高达40例,占总比例的13.79%。自身认为不存在职业倦怠的数量100例,占总比例的34.48%;高职教师职业怠倦的情绪衰竭、去人格化、低成就感、组织去人性化各个测量要素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教师工作满意度分析高职院校教师发展还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结论是关注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是提升高职教学质量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银军  
本文通过研究高职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分析职业倦怠形成原因,探讨应对计算机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以提升高职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立新  刘铁柱  王斯蓓  王娟  
本文采用教师工作倦怠调查问卷,从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无效能感三个维度对部分医学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索医学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郭璐露  
研究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工作特征问卷对145名特教教师进行了测查,结果显示:(1)职业倦怠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2)私立学校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公立学校的特教教师。(3)中专及其以下学历的特教教师的身心衰竭程度显著高于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特教教师。(4)教龄在5年内的特教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严重,极易产生职业倦怠。(5)职业倦怠中的身心衰竭维度与工作特征的全部维度都有较显著的正相关,而人格解体和缺乏支持与公平感呈显著正相关,成就感与感知社会偏见呈显著负相关。结论:(1)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在各维度上的发展不平衡。(2)特教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工作特征的关系紧密且复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强晓华  王守恒  
职业倦怠是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人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较为突出。为此,要消解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努力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完善激励考评机制,强化教师发展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莉  廖全明  
文章在对245名高职院校辅导员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说,高职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情况并不严重;性别对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个人成就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辅导员的个人成就感极其明显低于男性辅导员;婚姻状况对去个性化具有极其显著的预测力,已婚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极其明显地多于未婚辅导员;职称、专业对去个性化状况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初级职称辅导员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多于中、高级职称辅导员,艺体专业毕业的辅导员的去个性化问题明显少于其他专业毕业的辅导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晓榕  
职业倦怠现象呈现增多趋势且成为青年英语教师个人成长发展的障碍。本文在对国内外现有的有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整理归纳的基础上,以某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英语教师为例,分析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结合教师发展理论提出缓解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小麟  
选取上海市8所高职院校3个年级的大学生共1794人,以《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学习倦怠普遍,并且较为严重,具体体现在情绪低落、成就感低以及行为不当三个方面,其中情绪低落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再次为行为不当;对学习倦怠各个维度的分析发现,在情绪低落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年级以及家庭收入差异;在成就感低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存在显著的年级效应;而在行为维度上,高职大学生则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家庭收入的差异。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黄勋敬  胡晔  
国有商业银行员工的工作倦怠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使其工作和情绪受到损耗,并成为员工流失以及银行效益难以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应用工作倦怠量表对国有商业银行员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55.32%的被调查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其中16.17%的被调查者属于高度工作倦怠型,39.15%的被调查者属于中度工作倦怠型。虽然总体情况并不特别严重,但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避免部分员工将工作倦怠的消极状态“传染”整个组织。为此,国有商业银行应采取包括胜任力测评模型、员工援助计划在内的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员工的工作生活满意度,从而进一步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业绩。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田洁红  孔寅平  陈毅文  
为了解我国人力资源经理工作压力现状,探讨其与工作倦怠、工作满意度及工作绩效之间的作用关系及作用方式,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北京地区89名企业人力资源经理进行施测。结果表明,人力资源经理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造成工作压力的主要因素分别是职业发展、组织氛围、工作责任及组织结构;工作倦怠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其中效能感低下这个倦怠因素相对严重。另外,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正相关,工作倦怠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工作倦怠在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石长慧  黄莎琳  张文霞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个体由于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而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本研究采用修订的MBI职业倦怠量表,对2759名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测量,研究发现:科技工作者整体工作状态良好,职业倦怠程度低;中老年人,博士学历,正高职称,有过流动经历的科技工作者,职业倦怠程度更低;工龄在5年以内的科技工作者存在"工龄两年倦怠现象",即工作2年左右的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倦怠程度较高,需要特别关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辉  施光荣  
了解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人口学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消解高职思政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一个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该研究通过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运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对湖南省13个市州169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高职思政教师职业倦怠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人口学相关变量的影响因素除性别外,不同年龄、职称、教龄、周课时、学历、月收入的思政教师的职业倦怠在情绪衰竭、非人性化和低成就感上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勇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职业倦怠。对此,文章以南京某高职院校47名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探讨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影响其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并从社会、学校组织和个人层面提出一些对策,以减轻目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丽娟  陈新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Maslach C.针对教育工作者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量表(MBI-ES)为测试工具,共收集了972名高职教师的有效调查数据。在这些有效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职称、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域等教师的倦怠情况。结果显示,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得分在中间值偏下,有明显的倦怠。其中,低成就感维度均值最高,情绪衰竭维度均值次之,非人性化维度均值最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