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05)
2023(2835)
2022(2583)
2021(2581)
2020(2219)
2019(5223)
2018(4888)
2017(8450)
2016(5360)
2015(6654)
2014(7129)
2013(6347)
2012(5862)
2011(5475)
2010(5753)
2009(4860)
2008(4736)
2007(4562)
2006(4070)
2005(3666)
作者
(15303)
(12562)
(12339)
(11900)
(7812)
(6285)
(5887)
(4988)
(4859)
(4727)
(4411)
(4195)
(4135)
(4101)
(4026)
(3892)
(3874)
(3677)
(3631)
(3594)
(3569)
(3161)
(3132)
(3125)
(3055)
(2928)
(2911)
(2823)
(2708)
(2651)
学科
(17052)
经济(17041)
管理(14716)
(11211)
(11185)
企业(11185)
教学(10825)
理论(9641)
方法(7686)
学法(7061)
教学法(7061)
教育(6368)
技术(5973)
数学(5720)
(5696)
中国(5591)
数学方法(5499)
学理(5203)
学理论(5203)
(4546)
业经(4422)
学校(4076)
(3474)
(3455)
地方(3232)
(3183)
(3073)
组织(2936)
(2840)
研究(2819)
机构
学院(82592)
大学(75762)
管理(25962)
研究(23023)
(23009)
经济(22209)
理学(21308)
理学院(21031)
管理学(20470)
管理学院(20335)
职业(17743)
技术(16999)
(16675)
科学(15520)
(15176)
师范(15047)
中国(14908)
(14210)
技术学院(12910)
职业技术(12888)
教育(12067)
(12054)
(11950)
(11862)
师范大学(11744)
研究所(10826)
北京(10529)
中心(10251)
业大(9536)
财经(9291)
基金
项目(47446)
研究(41332)
科学(36113)
基金(28101)
教育(24365)
(23174)
国家(22902)
(22817)
社会(20994)
编号(20971)
社会科(19707)
社会科学(19698)
科学基金(19475)
(18100)
成果(18062)
课题(16479)
基金项目(14805)
(14639)
项目编号(12252)
资助(11576)
规划(11573)
重点(11524)
自然(11312)
自然科(11048)
自然科学(11044)
自然科学基金(10801)
(10260)
研究成果(10220)
(10104)
(10060)
期刊
教育(30374)
(27762)
经济(27762)
研究(24774)
中国(22010)
技术(14813)
职业(12787)
学报(10981)
(10562)
管理(10010)
科学(9601)
大学(8548)
技术教育(8180)
职业技术(8180)
职业技术教育(8180)
学学(7245)
图书(7080)
(7055)
论坛(7055)
(7016)
财经(5865)
(5140)
农业(4944)
书馆(4884)
图书馆(4884)
情报(4606)
职教(4298)
技术经济(4294)
科技(3920)
问题(3643)
共检索到124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家琼  朱德全  
知识是教学的核心要素,知识问题是教学评价的关键性问题。基于知识的价值多维性、境域性以及动态结构性特点,高职院校教学评价应强调生计发展价值取向,以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关注人的真实表现,以挖掘潜在能力;强调职业群集知识系统,以提升职业适应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海  
教学应以“人”为中心,知识只是教学的媒介和手段。知识的性质隐藏在教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看法可以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的认识。如何理解教学必须追溯到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上,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学有很大的影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升  高吉魁  
新知识观关于知识性质的看法在本质上内含着它在学习方式上对研究性学习的必然选择。世界经合组织从经济学角度对知识的分类为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中的内容选择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显性知识和缄默知识是我们重视研究性学习的一个理由 ,从私人知识转化成社会知识需要研究性学习作为教学手段 ,小知与大知的分类为学生打破学科限制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陈向明  
从知识论的角度看,什么是"知识",知识如何被证明是"真实的",如何理解知识的"有用性",知识是如何制造出来的,教师(应该)具有什么知识,教师职业因其知识特性能否成为一门"专业",研究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什么意义,需要什么不同的研究范式和探究方法等问题,值得探讨。如此探究的目的是希望说明,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知识"类型,它是"真实的"、"有用的";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生产方式,为教师职业所必需,而且为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提供了新的认识"知识"和"专业"的视角和方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后卿  柳晓春  
图书情报理论基础中的知识论研究始于 2 0世纪 80年代。知识基础论是图书情报知识论研究的基础 ,知识交流、知识组织、知识集合是知识管理活动过程中的环节与分支 ;知识管理论是图书情报学知识论中集大成者。参考文献 2 1。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作宇  
本文从知识论的视角对大学理念进行了讨论。通过对相关思想史的粗略梳理,作者提出大学理念源于哲学生活、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观点,并指出,既往大学理念的讨论对日常生活以及它与其他两种生活的关系有所忽视。文章对客观知识、地方知识、知识与兴趣、个人知识等知识理论进行了讨论,并将知识二重性和大学理念联系起来,认为作为缄默知识存在的大学理念也应予以关注。在提出知识创价社会这个新概念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大学理念应关注大学的行动分裂,应将"创价"作为评价知识行动和整合价值的一个标准,在价值立场上坚持"爱智"的第一原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占军  
学界对大学如何实现有效治理存在"治理结构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两种不同的认识。以建构理性主义和进化理性主义作为"结构系统说"和"文化政治系统说"的知识论基础,并比较了两种知识论所指向的治理秩序、组织模型、组织特征与治理活动重点。大学作为"理性结构系统",需要建立适切的治理结构满足效率需要;大学作为"文化政治系统",在学术秩序演化过程中,各种"政治逻辑"代替"知识逻辑",使组织信任成为影响治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邹武  陈珲  
知识论对于构建图书馆学基础具有重要意义。经典知识论由于个体主义取向的局限性而难以包容图书馆的社会属性,因此有必要在知识论中融合社会维度,由此构成J.H.谢拉提出的"社会知识论"。社会知识论在自身的理论张力中趋向于社会学在经验层面的实证研究而偏离内在固有的知识论目标,因此应当在知识论视野中突出社会交流作为知识的构成要素所应有的本源意义,从而使社会知识论具备足够的哲学深度,以成为图书馆学的"知识论"基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璐  徐国庆  
智能时代下工作任务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工作知识为知识论基础的职业教育课程已无法满足新的时代背景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深厚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灵活的工作情境分析与判断为核心、熟练的规范操作与权变创新为表征、崇高的职业理想和道德为追求的专业知识成为职业教育课程的知识论基础的新发展。由此,职业教育课程需要从理论知识的培养、具体工作情境的融入、现代学徒制的开展三个方面进行革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折延东  
全新的教学观发端于对知识观的反思和创构,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全面付诸实践离不开教师知识观的革故鼎新。基于该教育逻辑,本文认为知识观的革命是"新课改"持续深化的重要着力点。打破本位论的知识观、唯真的知识确证观,自觉抵制自然科学知识观、单向度学习观的侵蚀,重建教学的价值观、生态观、生成观和传媒观是教学改革的应然路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俞红珍  
默会知识的存在及其价值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在概述了明确知识和默会知识的不同概念、默会知识的主要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它时我国学校英语教学的启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召存  
作为近代社会时代精神表征之一的科学认识论,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影响着今天对知识教学的思考。受其影响的知识教学实践颠倒了逻辑起点,抽离了学校知识的文化意蕴,遮蔽了学校知识的合法性问题和道德性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误读是科学认识论还在影响知识教学的一个深层动因。而生活认识论则是我们思考知识教学的一条有价值的可能进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刚  
教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其某些专业知识是通过隐性学习而获得的。教学的专业知识只有通过同伴及社会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对话才能实现相互分享。创造知识的模式可分为四种,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依据创造知识的模式,以下方式可以使教师获得教学专业知识: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采用案例教学法;情境学习;同伴互动。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尼克·温鲁普  简·范德瑞尔  鲍琳·梅尔  
作者把一切与专业有关的洞察力都看做教学的知识基础,认为它们与教师的行为有着内在的联系。由此,本文提出要把教师知识或者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和正式的命题知识纳入教学的知识基础当中。虽然教师知识与个人经历及情境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教师知识的某些特征却为所有的教师或大部分教师所共同拥有。研究教师知识就是要找出这些共同特征,从而对教师知识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做出公正的评价,但这在方法论上可能存在困难。为了说明教师知识研究的潜在益处以及局限,作者呈现了几种研究的结果。这些研究的一个主要结论是,理解教师知识不仅能够改进教师教育而且能够促进教育改革的成功。最后,作者指出未来研究的三个重要领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