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63)
2023(3412)
2022(2882)
2021(2938)
2020(2513)
2019(5796)
2018(5165)
2017(9501)
2016(5943)
2015(7049)
2014(7454)
2013(6886)
2012(6267)
2011(5037)
2010(5237)
2009(4430)
2008(4657)
2007(3947)
2006(3361)
2005(3019)
作者
(13316)
(10978)
(10867)
(10790)
(6940)
(5263)
(5106)
(4248)
(4121)
(4072)
(3686)
(3643)
(3627)
(3568)
(3381)
(3342)
(3234)
(3212)
(3109)
(3015)
(2833)
(2777)
(2631)
(2626)
(2563)
(2546)
(2509)
(2504)
(2261)
(2247)
学科
(23242)
管理(21362)
(18191)
(17775)
经济(17763)
(16580)
企业(16580)
财政(11754)
(11164)
财务(11163)
财务管理(11124)
企业财务(10756)
(9333)
方法(8206)
数学(7438)
数学方法(7412)
中国(6756)
理论(6234)
教学(5893)
(5677)
(5208)
学法(4536)
教学法(4536)
教育(4379)
(4206)
学理(4064)
学理论(4064)
技术(4063)
制度(4019)
(4019)
机构
学院(74353)
大学(64619)
(27243)
经济(26637)
(24446)
管理(23739)
理学(19911)
理学院(19740)
研究(19683)
管理学(19447)
管理学院(19322)
职业(17091)
中国(15059)
财经(14965)
技术(14625)
(13513)
(12846)
(12620)
职业技术(12475)
技术学院(12102)
财经大学(10658)
(10009)
科学(9718)
(9711)
经济学(8634)
中心(8568)
(8546)
师范(8500)
财政(8442)
北京(8100)
基金
项目(41544)
研究(36918)
科学(32575)
基金(26999)
教育(21900)
(21604)
国家(21294)
社会(20422)
社会科(19319)
社会科学(19311)
科学基金(19144)
(19043)
编号(18132)
(14860)
成果(14590)
基金项目(14148)
课题(14085)
(12701)
资助(11797)
自然(11237)
(11200)
自然科(11020)
自然科学(11018)
自然科学基金(10811)
项目编号(10592)
规划(10358)
重点(9972)
(9792)
(9382)
(9306)
期刊
(31224)
经济(31224)
(25757)
研究(24803)
教育(20094)
中国(19881)
职业(11536)
技术(11301)
管理(9108)
财经(8447)
技术教育(7577)
职业技术(7577)
职业技术教育(7577)
(7198)
学报(7150)
会计(7045)
财会(6805)
(6737)
金融(6737)
(6609)
财政(6609)
大学(6378)
学学(5885)
经济研究(5399)
科学(5313)
(5168)
论坛(5168)
(5071)
(4684)
通讯(4611)
共检索到120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宇  
工业发展将许多传统手工业淘汰在历史长河中,而互联网时代又给传统手工业带来新的生机。国人在国外疯狂购买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韩国制造等产品,更是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凸现出来。那么高职投资理财专业如何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成为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高职投资理财专业的教学实践探索积累,分析高职投资理财专业传承"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策略,供商科类高职专业师生参考和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玉剑  刘燕  
促进劳动者执着追求产品质量的极致,回应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质造"跨越是传承与培育工匠精神的逻辑起点。工匠精神既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既是对劳动者"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更是对劳动者"德"(职业道德与素养)的考验。对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而言,传承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面临着三大现实的困境:一是文化困境,即历史文化传统的偏见和社会价值导向的异化;二是制度困境,即工匠培养制度的缺失与市场管理制度的失位;三是模式困境,即培养模式的"技术主义"偏差与教学模式"说"和"做"的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贤明  
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不仅要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还需适应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态价值观的继承和拓展。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体包含高职院校教育的定位、"人"的全面终极发展和生态文明价值观。而生态文明价值观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重要理念之一,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功能与特殊功能。而工匠精神的传承与拓新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生态价值观的深化和丰富,有助于培育德艺并举的师道美德、严谨认真的职业风尚;有助于产品精益求精、赢得知名品牌,打造诚信机制;有助于培养创新型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有助于博得职业盛赞,强化国格、树立人格和互利双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聂文俊  
随着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何推动工匠精神的发展,培育从业者具有良好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求,同时,培育出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也成为职业院校的重大历史使命。文章在明晰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对职业院校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以学校为主、企业和政府共同参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策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成海涛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章认为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建设,职业教育存在缺陷,故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品质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庆军  吴杰  
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现代建筑业更需要发展工匠精神。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阐述建筑行业"管理求精、技术求专、生产求柔"的当代工匠精神,提出提升工匠荣誉、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工匠标准等措施,保障"工匠精神"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现着现代建筑人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的品德,对工程项目的建造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庆军  吴杰  
在全社会加强文化建设、传承行业精神的环境下,现代建筑业更需要发展工匠精神。分析德国、日本和中国的传统工匠精神,阐述建筑行业"管理求精、技术求专、生产求柔"的当代工匠精神,提出提升工匠荣誉、发展职业教育、规范工匠标准等措施,保障"工匠精神"的发展。建筑行业的工匠精神体现着现代建筑人与时俱进、追求完美的品德,对工程项目的建造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朱文婷  
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需要人才具有良好专业技能,也需具有工匠精神。在引导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过程中,应将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积极更新组织管理理念,构建工匠精神培养的平台,进而使学生可以工匠精神作用下获得更好就业创业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树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赋予新的使命,我们党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诚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必须肩负历史责任。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建设新时期宏伟工程、打造精神世界"大国重器"的实践中,更应该发挥工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丽芳  
工匠精神凸显了勇于创新的意识,倡导坚持执着的创业精神,呼唤主动创造的使命感,坚定了创业创新责任感,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精神存在内生逻辑关联,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对工匠精神的主动传承和协同融通的路径是产教深度融合,构筑"大城工匠"的师生培养模式,双创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校内校外"双师协同的教学队伍,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宽松浓郁的"大创业"校园文化。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叶龙  刘园园  郭名  
本研究立足中国情境,基于资源保存理论,以14家企业584名员工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层次回归分析考察师徒关系对徒弟工匠精神的内在影响机理和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师徒关系能够显著提升徒弟的工匠精神;师徒关系主要是通过促进徒弟工作繁荣进而激发徒弟工匠精神;学习目标导向不仅正向强化师徒关系与徒弟工作繁荣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工作繁荣在师徒关系和徒弟工匠精神之间发挥的效应产生促进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师徒制传承的意义,发现了企业师徒关系激发员工工匠精神的路径,也为企业培养和提升员工工匠精神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杨菲  王亚男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嬗变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制度霸权,遂将中国拘囿于"被现代化"的轨道之中,终使包括"工匠精神"在内的传统范式遭致遮蔽、断裂甚至丧失。在另一维度,职业教育长期执守"能力本位"理念则将本已疏略的"工匠精神"进一步"悬隔"。鉴于"中国制造2025"的总体背景,在厘清框架、审视困境基础上,提出回归"匠道"、融合"三维"、嵌入"课程"的中国"工匠精神"重建与传承的核心路径,并在对主体层面"共同体"、方法层面"张力空间"、成果层面"转译平台"三个层面的思考中凸现该项工程的技术要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宇  
在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将精益求精、不懈创新、笃实专注的工匠精神融入到现代工业生产与管理实践,以提升中国制造的含金量和竞争力,这正是当下强调工匠精神的意义所在。作为为产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渠道,职业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方面担负着义不容辞的使命。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工匠精神一直流淌于我们的文化血脉之中。文化的力量也是潜移默化的力量,因此,通过文化培育让工匠精神在职业院校学生的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顾卉  
"工匠精神"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社会、企业、学校等方面对工匠身份、工匠文化及"工匠精神"的认识偏差,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从开展职业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培育路径,以期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