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37)
- 2023(2670)
- 2022(2261)
- 2021(2124)
- 2020(1763)
- 2019(3884)
- 2018(3679)
- 2017(6444)
- 2016(3845)
- 2015(4924)
- 2014(5172)
- 2013(4699)
- 2012(4332)
- 2011(3806)
- 2010(3891)
- 2009(2908)
- 2008(2664)
- 2007(2513)
- 2006(2144)
- 2005(1945)
- 学科
- 业(14855)
- 管理(13354)
- 济(12484)
- 经济(12482)
- 技术(12132)
- 企(11508)
- 企业(11508)
- 技术管理(5751)
- 方法(5186)
- 教学(5123)
- 农(4875)
- 理论(4437)
- 数学(4414)
- 数学方法(4380)
- 中国(4353)
- 农业(4113)
- 学校(3630)
- 学法(3466)
- 教学法(3466)
- 学理(3111)
- 学理论(3111)
- 教育(3042)
- 财(2862)
- 业经(2823)
- 新技术(2531)
- 高新(2525)
- 高新技术(2525)
- 学(2415)
- 贸(2385)
- 贸易(2385)
- 机构
- 学院(58057)
- 大学(47718)
- 济(19714)
- 经济(19220)
- 管理(18880)
- 研究(16944)
- 技术(16157)
- 理学(15960)
- 职业(15878)
- 理学院(15803)
- 管理学(15501)
- 管理学院(15408)
- 职业技术(11770)
- 技术学院(11721)
- 中国(10681)
- 科学(10485)
- 京(10476)
- 江(9824)
- 所(8912)
- 农(8720)
- 业大(8237)
- 研究所(8023)
- 州(8005)
- 中心(7661)
- 财(7594)
- 范(7263)
- 师范(7184)
- 农业(6779)
- 北京(6386)
- 财经(5996)
- 基金
- 项目(37322)
- 研究(31824)
- 科学(29477)
- 基金(23566)
- 家(20382)
- 国家(20175)
- 省(18206)
- 教育(18050)
- 社会(17285)
- 科学基金(17073)
- 社会科(16352)
- 社会科学(16349)
- 编号(15800)
- 划(14366)
- 基金项目(12545)
- 课题(12117)
- 成果(11644)
- 年(10680)
- 自然(10238)
- 自然科(10016)
- 自然科学(10015)
- 自然科学基金(9829)
- 重点(9295)
- 创(9280)
- 资助(9198)
- 规划(8886)
- 项目编号(8697)
- 发(8693)
- 创新(8555)
- 部(8087)
共检索到839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阮艺华
技术转移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在促进技术应用、科技进步以及经济增长的同时,还为高校赢得了社会声誉,带来了更多的研究项目和办学经费。正因如此,技术转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高校科研的中心工作,并且获得了国内高校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办学,加强应用技术研发,推进技术转移,意义重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可
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但高职院校技术转移在当前受技术转出方与转入方的利益诉求差异、中介机构的权责不清、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文章挖掘政府、企业、高职院校、中介机构四方合作交流的内在机理,提出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提升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能力、增强企业对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意愿、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等高职院校技术转移的效用提升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冬美 蒋兆军
高职院校因为其自身科研能力的限制,导致多年来其技术转移成功率不高。通过对江苏地区8所高职院校的考察调研,发现其技术转移活动存在校企双方利益诉求有冲突、中介机构权责不清、外部环境保障不健全、缺少连接企业与市场的专业平台、技术转移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等瓶颈制约,需要尽快制定技术转移的专门法规,健全外部环境保障措施,搭建多层次的科技成果交流服务平台,规范中介机构市场建设等以突破发展障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论财政转移支付的实现方式寇铁军财政转移支付是与分税制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不论是实行彻底的分税制还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都是辅之以多样性的转移支付手段,以达到多重目标的实现。一、实施分税制,为重塑转移支付制度提供契机建立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以益于理顺中央与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玉杰
本文从技术、国际技术、国际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出发、全面分析论述了国际技术转移的运动过程———技术输出和技术输入, 基本结构———技术转移主体、技术转移客体和技术转移行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向先 冯畅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环境和影响因素发生重大变化。这势必影响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方式。本文在分析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方式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入世后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方式的变化趋势,并针对这一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技术引进工作中应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WTO 跨国公司 技术转移 技术引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侯建 陈恒
采用2009—2014年30个省份区域面板数据,使用最新改进的非线性动态面板门槛模型,以区域已有技术水平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了自主研发、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质量关系中非线性动态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对区域创新质量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已有技术水平双门槛效应,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较低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推动作用均不明显或呈现负向影响,而当区域已有技术水平跨越"临界值"时,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发挥正向作用,其中国内技术购买的技术创新路径最为有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范小虎 张祥
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是一个讨论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技术与一般硬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 ,以及软服务和硬服务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 ;然后 ,以外国学者的实证研究为基础 ,讨论了对服务企业国际技术转移方式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 ,即企业规模和市场知识。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胡剑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国际间技术转移主体的跨国公司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并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其市场、技术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推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开放的逐步深化,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也更加密切,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迈入全球化的进程。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范小虎 张祥
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是一个讨论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技术与一般硬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以及软服务和硬服务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然后讨论了对服务企业中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即企业规模和市场知识。
关键词:
服务 国际技术转移方式 企业 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崔松虎 金福子
技术创新区域的成功技术转移,不仅可以造就众多成功的优秀企业,还可为整个国家的区域创新、险企集聚注入新机。韩国大德R&D特区的确立,是否达此目的?本文对此进行了简要评价。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技术转移 险企集聚 区域创新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易红郡
高等学校创造出科技成果并不断地向现实生产力转移,是目前世界各国政府和高等学校普遍追求的目标。美国是当今世界高等学校技术转移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成功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美国 高等院校 技术转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志强
工匠精神作为时代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契合。高职院校应将新时代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实现课程育人全过程,融入实践教学实现实践育人全过程,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实现以文化人;应构建“认知内化、功能融入、失范检测”认同机制、“健全评价、政策支持、社会赋权”的激励机制、“榜样示范、自我教育、自觉提升”的践行机制,“氛围营造、精神引领、价值导向”的熏染机制,提高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实现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迎飞 陈宏民
东道国制定外资参股上限对外资银行的市场进入方式和技术转移动机产生影响。本文博弈分析的结论表明:东道国规定外资参股上限降低了外资银行的技术转移动机,但有利于保护国内银行的利益。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的参股比例越高,则对其技术转移程度越高, 而对外资新建投资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越低。但外资银行对其海外全资分支机构的技术转移程度总是高于参股银行的技术转移程度。若外资银行承诺不另建分支机构,或晚进入,则可以在外资并购谈判中获得更多谈判地位。
关键词:
外资银行 技术转移 参股比例 新建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楠
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路径规律的分析可以看出,服务业越来越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产业,而包括研发在内的服务外包则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导方式。国际产业转移的这种路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今后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而服务外包则应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服务外包 外包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