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39)
2023(12030)
2022(10359)
2021(10008)
2020(8401)
2019(19767)
2018(19593)
2017(38034)
2016(20939)
2015(24170)
2014(24481)
2013(23620)
2012(21475)
2011(19029)
2010(19212)
2009(16802)
2008(16091)
2007(13695)
2006(11711)
2005(10161)
作者
(57746)
(47482)
(47330)
(45320)
(30277)
(22904)
(21554)
(18889)
(18147)
(17062)
(16437)
(15798)
(15013)
(14963)
(14752)
(14543)
(14354)
(14274)
(13489)
(13454)
(11836)
(11770)
(11570)
(10927)
(10702)
(10617)
(10576)
(10509)
(9509)
(9437)
学科
(79354)
经济(79274)
管理(58183)
(52262)
(44414)
企业(44414)
方法(40881)
数学(36202)
数学方法(35491)
(23856)
中国(21263)
(20037)
理论(17088)
地方(17026)
(16908)
业经(16851)
技术(13715)
(13322)
(13252)
贸易(13246)
(13116)
农业(13000)
(12847)
教育(12788)
环境(11924)
教学(11575)
财政(11422)
(11155)
财务(11081)
财务管理(11056)
机构
学院(288347)
大学(283144)
管理(114958)
(105939)
经济(103479)
理学(100833)
理学院(99769)
管理学(97643)
管理学院(97155)
研究(88610)
中国(63650)
(59919)
科学(57012)
(51106)
(43883)
业大(42186)
(40953)
(40629)
研究所(40110)
中心(39793)
财经(39482)
(39235)
师范(38912)
北京(37762)
技术(36702)
(35920)
(33837)
(32345)
农业(31995)
师范大学(31276)
基金
项目(200941)
科学(157674)
研究(150361)
基金(142698)
(122968)
国家(121932)
科学基金(105642)
社会(90655)
社会科(85807)
社会科学(85783)
(81134)
基金项目(75743)
教育(73138)
自然(69553)
自然科(67973)
自然科学(67960)
(67739)
自然科学基金(66678)
编号(64220)
资助(60185)
成果(51395)
课题(45166)
重点(45068)
(43722)
(42003)
(42003)
项目编号(39113)
创新(38949)
科研(38283)
大学(37954)
期刊
(110100)
经济(110100)
研究(82056)
中国(55449)
教育(45506)
学报(42906)
管理(41362)
科学(39423)
(38602)
(36169)
大学(32948)
技术(30825)
学学(30704)
农业(25970)
(18767)
金融(18767)
财经(18458)
业经(18277)
经济研究(18114)
图书(15849)
职业(15799)
(15607)
问题(14055)
科技(13959)
理论(13777)
技术经济(13683)
(13338)
统计(13025)
实践(12833)
(12833)
共检索到404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彦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又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能够达到更为理想的育人效果。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辉军  汤飞飞  
随着新教育改革理念的融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开始注重立德树人教学观念的树立。因此将高职计算机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起来实现协同育人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在分析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协同教学统一性的同时,对其开展策略进行分析,指出建设高素质计算机教学队伍、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强化立体化格局、做好大思政课堂体系构建等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政时效性,以此培养高素养人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丽华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成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的合力,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重要载体。时代需求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前提,理论依据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基础,原则规定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关键,路径设计是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核心,上述四个方面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内在理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康瑜  
<正>“立德树人”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旨和关键。作为我国人才培育的重要机构,高等院校必应须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促进学生政治、文化、科技、人文、心理等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为国家培养出具有更高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睿  
课程思政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路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应强化专业课程思政,并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上不断优化。高职院校要结合金融专业特点和金融行业的实际需求,着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协同育人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协同,通过专业教师、思政教师、家庭和企业等各方面的协同来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献晖  涂凯迪  
职业院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力量分散、形式单一、部门分立等状况,应立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实施“线场思政”改革,构建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通过“一格局、三体系、三结合”,构建学校“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以思政专员为引领的思政队伍体系、以实践教学为抓手的思政课程体系、以校企协同为导向的课程思政体系,实现思政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思政课与思政工作相结合、学校思政教育与企业思政教育相结合;构建“一会议三平台三创新”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将培养德技双强的新时代高职生落在实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邢文利  裴丽梅  
当前,各高校对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展开了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教师队伍"主力军"不优、课程建设"主战场"不强、课堂教学"主渠道"不畅,所以各要素之间多数处于分散无序、各自为战的"孤岛"状态,研究生课程思政整体建设水平不高、推广速度缓慢。将圈层结构理论和协同理论引入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作为理论基础,提出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包括构建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主体、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程、圈层式研究生课程思政育人课堂,充分发挥以教学名师、示范课程、第一课堂为核心圈层的向外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的整体建设水平和推进速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海洋  
新时代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而"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则是其持续深入落实这一育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选择实践形态,需要将学科知识功能间的多维转换、育人要素与育人主体间的协作创新、以倒逼机制推进高职院校的深化改革、利用"大数据+教育"的精准思维,作为具体选择理路,以推动"课程思政"与协同育人的融合发展,开创新时代高职院校育人发展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平静  徐飞跃  王钢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然成为职业教育的一大改革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授课主体、授课对象以及授课地点均发生了变化,这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持续推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文章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多元化"的教育主体、教育对象以及教学环境,深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以及企业实践课"三课堂"课程思政教学的不同特性,探索实现"三全"育人的有效路径,包括空间构建、双育人主体构建、覆盖式涟漪圈构建,进而构建"三课堂"课程思政协同式育人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飞燕  
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运用系统思维助推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科专业可持续发展和课程建设提质增效。然而,受育人主体协同不足、育人场域“重术轻道”、育人渠道衔接不畅、育人方式融合不深、育人路径实施不力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为此,建议基于系统思维的整体性、层次性、协同性、开放性和创新性,通过师师互动、术道同行、德技并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等方式,构建强师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五育融合”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打破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现实困境,促进各育人环节和育人要素有机协同,提升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向飞  
文章从"课程思政"的视角,首先阐述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理论依据:育才理念与育人理念的融通、课程整体性与课程协同性的共通、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贯通。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基本原则:政治性原则: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同向性原则:"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求实性原则: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最后提出了高职院校建构协同育人平台的现实路径: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勇于创新,发挥协同育人的主渠道功能;拓展"课程思政"渠道,无缝对接,探索协同育人的多元化路径;打造"浸润育人"平台,润物无声,涵养师生正向价值;建设优质队伍,同心同力,强化协同育人工作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惠朝阳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以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政工作育人格局为导向,将培育一批课程思政"金课",培养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与团队,形成一套"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考评标准,凝练一系列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典型经验与成果作为"大思政"课程育人行动目标;丰富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的建设内容,通过建设两大平台、实施三大工程、打造三大品牌、实现四大融通,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大思政"课程育人模式,形成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耦合育人效应,切实实现全课程、全体教师、全教学过程的协同育人;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任务,协同推进大思政专项督导检查,健全典范宣传机制,形成"大思政"课程育人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雁   刘雪蕾   陈晨   房亚惠   冷德俊  
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金融学教学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金融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也更加多元化,需要更加全面、多元化的教育。同时,随着课程思政的深入推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方向,如何将课程思政和金融学教学有效结合,具有实际意义和研究价值。文章旨在分析金融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课程思政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意义,并提出金融学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协同构建的策略与方法,以期为金融专业的课程改革和思政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在研究过程中,文章运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金融学教学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课程思政在金融学教学模式协同建设路径进行深入探讨,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和思政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晓慧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以课程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其动力源于理念认同和目标一致,其基础源于课程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进课程思政的现实需求,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必要性;思政课程的引领性与容涵性、思政教师角色与教师师德的一致性、思政课程教学改革成效为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能性。学科协同中的价值引领、队伍协同中的角色引领、教学协同中的示范引领是思政课程引领协同课程思政的实践路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孙大为  
“新财经”教育改革创新既注重传授财经知识和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又注重立德树人、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协同建设的立足点,把同向而行作为协同建设基本要求,把课堂教学和实践育人作为协同建设的中心环节,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构建新财经教育改革中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建设的新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