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62)
2023(4998)
2022(4150)
2021(4196)
2020(3400)
2019(7644)
2018(7470)
2017(12657)
2016(7767)
2015(9448)
2014(9872)
2013(8695)
2012(8141)
2011(7137)
2010(7464)
2009(6218)
2008(5907)
2007(5505)
2006(4646)
2005(4124)
作者
(21397)
(17777)
(17552)
(16923)
(10885)
(8422)
(8197)
(6965)
(6734)
(6554)
(5953)
(5912)
(5882)
(5671)
(5591)
(5479)
(5374)
(5262)
(5209)
(4905)
(4631)
(4520)
(4389)
(4191)
(4160)
(4104)
(4034)
(3815)
(3804)
(3757)
学科
(17308)
经济(17275)
管理(16792)
(12820)
教学(11653)
(10335)
财政(10292)
中国(9760)
理论(9703)
(8312)
(8282)
企业(8282)
教育(7701)
学法(7572)
教学法(7572)
(7320)
(6995)
(6868)
(6700)
地方(5893)
学理(5653)
学理论(5653)
方法(5066)
学校(4652)
体制(4581)
(4337)
(4130)
制度(4129)
(4114)
银行(4093)
机构
学院(100314)
大学(91386)
研究(34156)
(27922)
经济(26898)
管理(26656)
中国(23754)
科学(23232)
理学(21907)
技术(21631)
理学院(21547)
管理学(20800)
管理学院(20630)
职业(20419)
(20400)
(20100)
(18489)
(18375)
(17869)
研究所(16514)
(16381)
师范(16095)
技术学院(15453)
中心(15348)
业大(15017)
职业技术(14670)
农业(14601)
(14247)
教育(13637)
(12931)
基金
项目(63022)
研究(51833)
科学(46663)
基金(38045)
(33370)
国家(32990)
(29565)
教育(29110)
科学基金(26454)
社会(26417)
编号(25283)
社会科(24527)
社会科学(24521)
(24019)
成果(22053)
课题(20621)
基金项目(19486)
(18336)
自然(15835)
重点(15588)
资助(15582)
自然科(15441)
自然科学(15430)
自然科学基金(15117)
项目编号(14517)
(13923)
(13723)
规划(13676)
(13223)
(13178)
期刊
(35229)
经济(35229)
教育(34169)
中国(32688)
研究(31257)
学报(18799)
(18090)
(17086)
技术(14741)
职业(14628)
大学(14083)
科学(13645)
学学(12797)
农业(11601)
管理(10645)
技术教育(9326)
职业技术(9326)
职业技术教育(9326)
(7384)
论坛(7384)
(6892)
金融(6892)
财经(6867)
图书(6213)
(5991)
(5982)
经济研究(5978)
业经(5743)
(5738)
财政(5738)
共检索到16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新萍  
围绕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话语体系特色及其功能构建展开探讨,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特色及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高职院校思政课话语体系功能构建提出建议,以期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音  蒋晓云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薄弱环节,科学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文章通过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认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应该从思想体系、资源体系、方法体系和评价体系等四个方面入手,努力探索构建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春华  张继钢  许秀群  李璞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应牢固树立导向性、职业性、服务性相结合,以职业性为本位,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宗旨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适应专业所对接行业或者职业岗位要求的定向性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实践化的教学方法,适当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建构思政课特色教学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陈方芳  周继超  李梦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学科话语提供科学的方向指引。从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语境等维度上着力,增强融入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涵容性。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话语是时代的呼声,也是时代的最强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瑞莹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及高职教育的办学特点,始终围绕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主题,紧紧抓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课一体"教学体系,以期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以及感染力、说服力等方面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建丽  王红芳  
高职特色思政理论课考核体系设置的思路是:课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考核方式上要充分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原则。具体实践中,平时学习表现是思政理论课考核的基础;实践活动是考核的重点;项目化考核是考核的特色;建立特色考核补偿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陶文辉  邓泽民  
基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高职思政课实际,构建高职院校思政课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包括领域维度目标、心理维度目标和能力维度目标。为保证这一三维教学目标体系取得实效,高职院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协同联动;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推动教改;健全长效机制,营造良好氛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桂环  尹春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增强教育实效性。受诸多因素影响,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关键在于对如何将教材话语体系转化为教学话语体系缺乏深入研究,没有构建起符合教学实践要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文章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特点出发,分析影响教育实效性发挥的根本原因,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陶慧  王华锋  
实践教学是传统理论知识向更高层次的价值信仰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统一,具有课程育人和实践育人的双重功能。产教融合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教学模式互助互补,教学资源协同创新,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机遇和载体,弥补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不足。产教融合背景下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应遵循“德技并修、专业一致、能力提升、多维评价”四大教育理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要从“强化教学保障、优化教学模式、整合教学资源、健全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着力。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优势,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崔建平  
基于高职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建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并实现教学"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课程化、实践课程体系化,才能突破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段光鹏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龙屏风  
教材体系如何向教学体系有效转化是思政课教学的一大难题。目前,这一转化存在教学内容组织随意、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机械等问题。基于行动研究框架下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依托三份实践教学方案,对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题进行深入分析。数据显示,三份教案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有效推动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建军  黄娇  
深入推进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创新,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增强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当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