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62)
- 2023(5877)
- 2022(4858)
- 2021(4985)
- 2020(3940)
- 2019(8978)
- 2018(8846)
- 2017(14742)
- 2016(9714)
- 2015(11024)
- 2014(11533)
- 2013(9999)
- 2012(9185)
- 2011(8458)
- 2010(8691)
- 2009(6966)
- 2008(6802)
- 2007(6264)
- 2006(5306)
- 2005(4895)
- 学科
- 教育(21219)
- 济(20183)
- 经济(20157)
- 管理(18020)
- 业(15397)
- 中国(13496)
- 企(12797)
- 企业(12797)
- 理论(11554)
- 教学(11006)
- 方法(9355)
- 学(9095)
- 数学(7948)
- 数学方法(7744)
- 财(6928)
- 学法(6317)
- 教学法(6317)
- 技术(6303)
- 政治(5561)
- 学理(5461)
- 学理论(5461)
- 农(5298)
- 学校(5264)
- 思想(5069)
- 制(4622)
- 发(4611)
- 思想政治(4555)
- 政治教育(4555)
- 治教(4555)
- 德育(4518)
- 机构
- 学院(118893)
- 大学(115880)
- 研究(42351)
- 济(32668)
- 管理(32309)
- 教育(32076)
- 经济(31565)
- 范(27916)
- 师范(27735)
- 理学(27709)
- 理学院(27194)
- 管理学(26359)
- 管理学院(26099)
- 京(26032)
- 科学(26008)
- 职业(24293)
- 技术(24213)
- 中国(23068)
- 师范大学(22619)
- 所(21221)
- 江(19729)
- 研究所(19507)
- 中心(17899)
- 财(17599)
- 职业技术(17245)
- 技术学院(17031)
- 北京(16988)
- 农(16594)
- 州(16129)
- 院(15192)
- 基金
- 项目(76075)
- 研究(65273)
- 科学(60440)
- 基金(48360)
- 教育(42491)
- 家(41482)
- 国家(40923)
- 社会(35730)
- 科学基金(33931)
- 省(33666)
- 社会科(33397)
- 社会科学(33385)
- 编号(31328)
- 划(30208)
- 成果(28416)
- 课题(26670)
- 基金项目(24430)
- 年(23532)
- 自然(20134)
- 自然科(19705)
- 自然科学(19698)
- 资助(19698)
- 性(19697)
- 重点(19589)
- 自然科学基金(19342)
- 规划(19252)
- 部(18523)
- 项目编号(18431)
- 发(16977)
- 教育部(16743)
共检索到181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叶琳琳
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从本质上说是对学生的一种价值影响,以其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基于此并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和特点,高职院校应以实践育德、生活育德、岗位育德和自我育德为基本取向,从物资-空间、组织-制度、职业-情境和文化-心理四个层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隐性课程,同时建立针对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实施过程、学生评价的监控管理体系,保障隐性思想政治课程有效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晓莉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培养不应局限于显性教育,还应该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分析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原则,最后从知识、环境、活动、职业四个层面构建了高职院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关键词:
高职院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龙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已在我国职业院校广泛开展,但仍存在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化、教学手段不丰富、教学评价有缺陷等问题,应整合职业院校现有的教育资源,建立教学大纲,强化独立性,挖掘教学辅助资源,进行校本下的文化整合,突出文化的信息交互功能,探索可行的过程评价方法,并以知行结合强化学生的主观体验,以平等交流影响学生的职业态度,通过多种途径建立问题集合,以修炼心性激发学生的主观意识,以日常偏好促使学生自我强化,着力引入实践教学,进而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优化。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钟初森
本文对如何开发和应用以校园物质环境、学校制度建设、学校精神为载体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弥补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从而提高医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医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应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娜 刘海峰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在于其教育方法的隐蔽性、教育过程的浸润性、教育对象的弥散性和教育结果的愉悦性,微博平台的隐蔽性、浸润性、弥散性、愉悦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契合并成为重要教育平台。通过隐性微博团队的创设、跟进和管理微博的教育艺术以及及时的网络舆情的监察三个关键因素,有效发挥隐性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关键词:
微博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凤梅 王弘 陈静
针对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研究多囿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与氛围,带有明显的显性思维痕迹与意识。应以"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拓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同辈群体的影响、校史文化的熏陶。
关键词:
大学生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家庭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禹 孙宝成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效果的持久性等特征。针对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运行机制不当、教育途径缺乏灵活性、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不稳定因素、网络思想教育的复杂性等种种问题,从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形式、增强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知度、发挥教育者自身的榜样作用、充分挖掘网络教育阵地作用四方面出发,创新大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隐性 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娟
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立足于本校协同育人工作实际,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文章在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蕴含和价值追溯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两个角度探讨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师资共同体的构建路径,包括宏观层面的组织保障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信息反馈评估机制,微观层面的培养成员共同体意识,构建"学习共同体""精神共同体"。
关键词:
高职 思想政治教育 师资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刚 杨涛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亟须解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应该对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切实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高校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解决 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德刚
网络能够将各种传播形态和方式集于一身,具有高度的交互性和灵活性,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基于网络载体的传播优势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方式,以网络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引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巧妙设置媒介议题,并选择合适的隐体,疏通和引导网络舆论,在网络载体上开展润物无声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网络载体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意见领袖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冬雪
根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创新发展实际,了解当前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现状,辅导员作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提高辅导员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是辅导员自身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提出从明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方向、强化人文关怀意识、优化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设计能力三个维度提升辅导员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理论构想,以期满足新教育背景与教育模式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谭永凤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受到国内外环境、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特征、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面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消极上课;学生缺乏良好的自律能力,对于学习持消极态度;学习兴趣不浓厚,对思想政治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沉迷网络,理想消磨殆尽的现状。对此,可从推行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变革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吸引力;提高思想教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等方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志敏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将"主体间性"理论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从而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高职院校应从改变灌输与说教的单一教学手段,创建双向互动式的教育模式,搭建三维实践教学平台等多角度实施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主体间性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毛大龙
高职院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实际技能,还要用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格培养,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高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提升创造性转化能力,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其指导思想,通过改变“两课”教学方式,让思想政治理论在现实的实践中昭示它本身的意义和魅力,从“理性本体”的认知取向转变为“人格本体”的品质取向,实现从政治形态向人本形态的创造性转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新桂
隐性教育作为一种非正面的、非直接的、非强制性的教育手法,具有显性教育所不具备的互补、育人、示范、导向等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想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实现隐性教育与高校在物质、精神等方面的结合,通过加强校园建设、教职工自身建设、把握好网络阵地和打造优质社团等途径,充分发挥隐性教育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隐性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