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74)
2023(9937)
2022(8730)
2021(8075)
2020(6980)
2019(16420)
2018(16295)
2017(30016)
2016(17445)
2015(20526)
2014(21802)
2013(20726)
2012(19522)
2011(17564)
2010(17996)
2009(16266)
2008(16266)
2007(15306)
2006(13067)
2005(11714)
作者
(53130)
(44431)
(44273)
(42396)
(28017)
(21531)
(20566)
(17587)
(16696)
(16344)
(15103)
(15063)
(14423)
(14255)
(14097)
(14015)
(13778)
(13126)
(13109)
(12728)
(11546)
(11209)
(11040)
(10464)
(10169)
(10014)
(9977)
(9894)
(9338)
(9293)
学科
(66075)
经济(66003)
管理(49107)
(45257)
(36705)
企业(36705)
方法(30976)
数学(27030)
数学方法(26721)
(19383)
中国(18714)
(17032)
技术(16527)
(15648)
理论(15241)
(14038)
地方(13673)
业经(13357)
农业(12712)
教学(12054)
(11930)
贸易(11927)
(11538)
教育(11074)
(10916)
(10659)
(10568)
银行(10524)
(10371)
财务(10324)
机构
学院(254508)
大学(247047)
(93254)
经济(90708)
管理(90066)
研究(85002)
理学(75794)
理学院(74881)
管理学(73303)
管理学院(72831)
中国(62700)
科学(55717)
(54272)
(48478)
(45546)
(43387)
(42862)
研究所(41212)
业大(40900)
中心(39817)
农业(38326)
技术(37956)
(35481)
师范(35049)
北京(34300)
(33793)
财经(33721)
(30609)
(30209)
职业(29880)
基金
项目(161910)
科学(123365)
研究(121815)
基金(108287)
(94809)
国家(93933)
科学基金(77941)
社会(69616)
(69356)
社会科(65584)
社会科学(65559)
教育(60817)
基金项目(57316)
(57233)
编号(54394)
自然(49988)
自然科(48748)
自然科学(48729)
自然科学基金(47788)
资助(45415)
成果(44660)
课题(40065)
重点(37654)
(35716)
(35078)
(34164)
(32677)
创新(31854)
项目编号(31588)
(30726)
期刊
(106363)
经济(106363)
研究(71760)
中国(60266)
教育(44982)
(43402)
学报(42970)
科学(36746)
(36373)
大学(31375)
技术(31260)
管理(31067)
农业(29114)
学学(29075)
(19673)
金融(19673)
业经(18185)
职业(17842)
财经(16470)
(16311)
经济研究(16114)
图书(14436)
(14265)
论坛(14265)
(14238)
技术经济(14227)
问题(13944)
(13282)
科技(13118)
统计(12415)
共检索到385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国汀  刘发奎  
介绍了"二种方式、三项任务、三项指标、二种证书"的高职院校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以影视技术专业为例介绍了评价指标的建立,分析了评价过程和评价效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仇荣国  
就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的界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苏州地方特点和"利益相关者多元化"的视角,构建了高职物流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十维"一级指标和65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慧敏  林勇  陶亚雄  
依托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合作,在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通信系统运行管理专业培养ICT领域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3年探索,在相关领域取得显著成绩,构建了面向ICT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方法,并通过实践证明该体系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得到了行业企业及学校的高度认可。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佩华  胡泊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核心任务。建立多元互动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其具体策略是,组建多元化的评价专家库,建立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小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标准个性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管平  胡家秀  
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实质是创新型高技能人才。为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构建了由"创新教育课程平台"、"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实践平台"、"创新素质师资平台"和"社团活动平台"构成的"四平台"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学校培养和企业实践相结合三个途径加以实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荣江  
文化的价值在于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也应以服务于高技能人才培养为中心,这也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特质所在。发展历史较短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方面缺少历史传统,也少有基于自身特色的创新性探索,过多地依赖模仿与借鉴,导致文化建设始终难见成效。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文化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以长效机制建设来推进文化的健康发展,以主题活动来彰显文化育人的特色。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李翔  
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评价工作,应当根据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才能与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相一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颖  马鹏飞  
高职教育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课程又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及核心资源。专业顶层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是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文章对构建新课程体系应考虑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分析了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要素,阐述了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的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优化的现实基础,进而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优化策略:基于科学、系统评价要求,明确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框架;结合实际教学与生产实践,明确技能、素质、价值为主要评价内容;从办学参与主体角度出发,构建产教融合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三级结构;基于不同办学主体的作用,优化产教融合项目过程实施环节评价体系;基于产教融合的特殊性,构建多元评价主体的产教融合教育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吕凤军  
针对高技能人才的特点,构建了由专业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3个一级指标和受教育程度、技术等级等1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了权重的确定,指出高技能人才的技术等级、受教育程度、计算机应用能力、解决难题的能力以及同行对其的评价在所有指标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不断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育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杰  李前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吴小明  
本文在分析了有关影视动画社会培训机构课程设置情况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校院校构建相关专业"专宽结合"的课程体系的基本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凌红  向华  汪剑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开发基本是借鉴美国和德国课程开发方法,课程体系是建立在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之上的,关注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成长较少。本文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软件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构建了基于软件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桂梅  龚方红  
结合高职学生成才规律,从普通学生出发改革高职工科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途径,也是职业教育为社会源源不断创造人才红利的必然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阐释和定位,然后提出了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的路径选择,最后阐述了卓越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保障机制:搭建专业层面的产教联盟;实施多学段"工学交替"的教学计划;打造专业能力持续发展的卓越教师团队;以"三区一室"新型教室为载体,塑造新型课堂生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