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14)
2023(10402)
2022(9020)
2021(8528)
2020(6920)
2019(15611)
2018(15232)
2017(27997)
2016(15448)
2015(17467)
2014(17190)
2013(16044)
2012(15054)
2011(13393)
2010(14043)
2009(12490)
2008(12533)
2007(11650)
2006(10511)
2005(9604)
作者
(40152)
(33274)
(32851)
(31321)
(21555)
(15961)
(15022)
(12616)
(12556)
(12526)
(11179)
(11073)
(11016)
(10548)
(10483)
(10110)
(9885)
(9833)
(9671)
(9478)
(8497)
(8048)
(7963)
(7878)
(7782)
(7462)
(7403)
(7387)
(6715)
(6574)
学科
(51793)
经济(51728)
管理(50984)
(50529)
(44242)
企业(44242)
技术(18769)
中国(18742)
(17235)
方法(15739)
(15591)
业经(14595)
(13418)
(13223)
地方(13174)
理论(12799)
技术管理(12294)
数学(11985)
数学方法(11738)
农业(11183)
(11054)
贸易(11043)
(11026)
银行(11017)
(10751)
(10578)
教育(10481)
(9977)
(9649)
金融(9648)
机构
学院(208596)
大学(197646)
(82469)
经济(80411)
管理(79563)
研究(67160)
理学(66525)
理学院(65811)
管理学(64859)
管理学院(64409)
中国(52248)
(41790)
(41668)
科学(36812)
(36002)
(32340)
中心(31285)
财经(31079)
(28972)
技术(28958)
(28723)
师范(28536)
研究所(28253)
(27956)
职业(27480)
北京(26825)
(25516)
(24889)
经济学(23541)
业大(23509)
基金
项目(126446)
研究(104728)
科学(101168)
基金(86842)
(73279)
国家(72139)
社会(63905)
科学基金(63097)
社会科(60375)
社会科学(60359)
(53756)
教育(51369)
编号(46290)
基金项目(44691)
(43528)
成果(38775)
自然(37404)
自然科(36539)
自然科学(36531)
自然科学基金(35921)
课题(34625)
资助(34469)
(32163)
(29383)
(28903)
创新(28841)
重点(28837)
项目编号(27696)
(27470)
(27395)
期刊
(102584)
经济(102584)
研究(67789)
中国(54024)
教育(41514)
管理(35186)
(33238)
技术(24752)
(24347)
科学(23731)
(22828)
金融(22828)
学报(21887)
大学(18101)
业经(17621)
职业(16442)
学学(16224)
农业(16206)
经济研究(15571)
财经(14971)
(14047)
论坛(14047)
(13023)
问题(12088)
图书(11872)
科技(11481)
(11168)
技术经济(10777)
技术教育(10537)
职业技术(10537)
共检索到3391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宏芳  
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大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办学需要更加开放、更加包容,在努力探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础上,高职院校如何挖掘家庭教育资源以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仅是高职院校德育创新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施开放办学战略的现实需要。据此,以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必要性为逻辑起点,在深入比较分析高职院校开展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讨高职家校德育协同创新的方法,从而为新时期切实改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提升高职德育实效性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姚奇富  
"协同创新"的政策要求和"新四化"建设特别是县域"新四化"建设的战略实施,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也为高职院校寻求服务区域发展的主战场提供了难得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围绕这一创新诉求和特色需求,通过"县校协同创新"实现产学研合作创新并以此转变社会服务方式,通过构建联动机制、推进办学模式管理创新、凸显功能优势"三管齐下"的实质性行动,不断提高其县域-区域发展服务能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文涛  
协同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风向标,指引着高等院校办学模式的转型。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自身转型发展、校企合作深化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等多种需求之下,高职院校要以人才培养为切入点,通过抓准问题、理清内涵、重塑体制机制、构建组织平台等方式突破现实障碍,实现高职院校的协同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黄影秋  
随着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日益进步,更加专业化的技术创新是产业整合和竞争力提高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作为技术创新研发资源的基础力量倍受关注。以调查数据作为分析依据,在构建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组织体系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对高职院校专业群与产业群协同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指标研究,从伙伴选择、机制建立、知识融合、利益分配四个方面探究二者协同与创新的影响因素,并对如何提高二者协同与创新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利香  
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协同两个方向、解决三个问题、做好四层落实"的校企文化建设思路。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根海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我国高校大家庭中成长最快的新生力量,大多数分布在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市级城市,具有很强的区域性,承担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特点的本科教育任务,在办学模式选择上要求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回报地方,建立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着力应用性专业的调整和建设,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类应用性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上强调科研技术服务的应用性,为地方支柱产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骆秋琴  
在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推动下,学校乃至学科边际日渐淡化,而人才培养的协同创新的功能作用日益突出。基于此,文章针对现实中高职院校教学与科研分离的问题,试通过"系所"协同、"师生"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多元创新构建和完善教学与科研协同创新的相关体制机制,以确保高职教学质量的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申晓伟  
创新能力薄弱是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瓶颈所在。协同创新是当前我国提升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作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用技术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要紧跟现代产业发展的步伐,构建人才、技术、文化需求导向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强协同创新管理,组建协同创新团队,强化协同创新评价,构建协同创新文化,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熊惠平  
处于"四化"同步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高职教育,其可持续发展,要以内涵建设与"下移"发展并行为基本战略——即"以创新质量换取发展空间"和"以生存空间换取发展空间"为政策取向,以"县校合作"为基本路径,以"县校合作"式协同创新为核心内容和突破口,来实现研究和实践的创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丽洁  
本文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产业结构变革和产业分布不同引发企业科技需求的多样性,产业群的形成又引发企业对共性技术和复合型技术的需求;广东高等职业院校在粤港澳区域创新系统,与企业存在互利关系和共生关系;面对高等职业院校科研资源不均衡和科研能力较弱的情况,高职院校之间形成竞合关系,协同企业发挥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参与科技创新,缩短科技创新的周期,形成多元投资的科技创新资本市场机制,推动了科技成果市场化。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勤伟  段万春  
为解决长期困扰西部高校科研整体水平低下、高端科研人才匮乏、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乏力等现实难题,提出外智引联的跨区域多主体新型合作模式。针对当前关于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有效开展协同创新的策略研究成果的不足,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从整体性视角对外智引联型创新团队协同创新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分别从政府层面、高校层面、团队层面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为西部高校教育水平提升、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春林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定向性,决定了高职院校应面向行业产业与区域的协同创新方向发展。目前高职院校协同创新的主要障碍有:一是培养模式没有完全摆脱学科本位的窠臼;二是师资队伍不能完全适应协同创新的要求;三是体制机制难以催生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为此,要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改革,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建立健全协同创新的催生机制与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谷朝众  
为了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国家提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倡导实施协同创新。高职院校开展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利于提高高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行业产业的能力,有利于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师资团队,有利于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促进院校的专业建设,有利于提高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地方行业产业的发展质量。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要把握与普通本科院校协同创新的区别与联系,本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进步的目的,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发展,综合协调各层级、各类别的协同创新,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效应,重视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营造创新、合作、开放的协同创新氛围,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卫华  
"协同创新"是指高校在社会各个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共同整合教育资源、协同攻关,从而推动教育建设的一种创新活动。文章基于"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协同创新建设的必要性,并对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建立合作"区域联盟",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学术"共同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健全管理制度,构建师资建设保障体系,以期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效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